視頻標簽:鄉下人家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1鄉下人家》新疆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1鄉下人家》新疆省優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檐”等5個生詞,會寫搗、冠等生字。理解“別有風趣”“樸素中帶著華麗”等詞句的意思。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走進鄉下人家,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細讀課文1、2自然段,品讀優美語言,體會對比、擬人手法表情達意的作用,積累好詞好句。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走進鄉下人家,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在讀文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向往與熱愛。
2學情分析
和寫人敘事的文章相比,四年級學生學習寫景的文章有一定難度。因為十歲左右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身邊的景物不太關注,很少有人去仔細觀察。尤其是《鄉下人家》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場面,加之城市里的的孩子們大多沒有農村生活經歷,對鄉村景物更是陌生,要想讓學生對鄉下生活產生喜愛和向往之情,必須研究教學策略。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中段兒童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觀的;他們對色彩和音畫比較敏感;認識事物時,其形象思維要遠遠優于其它思維;基于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我整合資源,學習指導與自主探究相結合,嘗試運用下列策略:
1、課文板塊與多媒體課件整合,明晰文章框架、讀中感悟重點語句的策略:一是音頻催生,視頻引領走近鄉下人家,整體感知一幅幅畫面,引領學生發現鄉下人家的風景是獨特迷人的;二是圖文對照,再造想像,引領學生用“抓重點語句聯系作者表達的情感,感悟鄉下人家祥和美好的生活;三是咬文嚼字,品味語言,引領學生總結閱讀理解的方法,體會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積累優美語言。
2、整合教學資源,優化過程、語用訓練、凸顯實效的策略。在教學中努力實現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諧調,教閱讀理解方法與點拔相結合,課前預設、教學訓練和能力提升結合。通過口頭表達和朗讀指導,利用視覺和聽覺感官的有效整合,激發學生自主運用方法、合作交流中熟練方法,積累訓練中內化,促成能力在一節課中能最大限度地得以提升,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現面,從而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鄉下人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課前預習:
1、查閱與鄉村生活相關的各種資料,了解鄉村生活。
2、利用字典解決本課的生字新詞的認讀,對不理解詞語能夠釋義。
3、熟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根據課文的敘述試著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趣誘思)
1、師學習新課前送給大家一段視頻,請同學們認真觀看,(課件一:播放博樂市周邊鄉村生活視頻)看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說?(指名3人)
師:是啊!鄉村風光是那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今天我們就隨作者一同走進鄉下人家,(點課件標題)去欣賞田園生活的獨特風光!(板書課題)請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針對大多數孩子缺乏鄉下生活體驗的學情,利用我市周邊鄉村生活視頻拉近鄉村與孩子們的距離,比較鄉村人家與城里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這一情景創設是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引發學生閱讀期待,興趣盎然地走進鄉下人家。)
三、自主探究(檢測預習 發現問題 )
(一)用好課前預習 提升學習起點
1、師:打開書第100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課件二出示自讀要求)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將難讀或精彩的地方多讀幾遍。2)每讀一段想一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自由讀文)
2、師: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請你說……(指名評價: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孩子!)我們來分享一下初讀課文的感受,(課件三出示概括填空)誰來填?請你來,指名2人。
師:帶著體會抓關鍵詞就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其它課文的學習中去。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寫畫面的詞語(同一張課件出示詞語)生齊讀。
3、師:鄉下人家給同學們留下了獨特、迷人的印象,你們是不是發現課文里有一句話把這所有的畫面都裝進去了?一起讀…生齊:“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對,這也是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像這樣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的句子叫...生齊中心句。
4、師:(課件四出示中心句)能抓住兩個關鍵詞把這句話變成問題嗎?
預設生一:為什么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呢?
預設生二:鄉下人家的風景是怎樣獨特、迷人呢?預設……
師評價:同學們抓住獨特、迷人(邊說邊板書)兩個關鍵詞提問,看來抓關鍵詞提有價值的問題還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呢!
5、師:帶著問題走近鄉下人家,首先迎接我們的是生活中不太留意也不太常用的詞語朋友,誰能結合課前的生詞預習領著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指名一人領讀。(課件五生詞)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時令:季節 向晚:預設傍晚 (嗯他找個近義詞就理解了向晚這個詞的意思)搗衣:(課件五解釋)搗衣有這樣兩種解釋…在課文中的含義是2.對同學們瞧(課件五圖片)左下圖是婦女們洗衣的工具叫做棒槌,它在我國的使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右下圖是鄉村的人們在搗衣。懷著對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敬畏,讓我們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好這個“搗”字。師范寫,生書空,在你們的作業本上練寫兩個。師巡視評價,糾正坐姿。師評價:同學們寫得認真又美觀。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要著力于培養學生質疑和探究的能力。中段的不少孩子還不會提問題。準確規范地提出問題,是一種能力需要加以訓練,問題從哪里來?從學生自身來,從文本當中來。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努力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回溯到文本的語言文字中去,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思考,讀和理解自然融合,并聯合他們的課前預習形成無縫的對接。)
(二)精讀感悟想象 滲透學習方法
1、師:鄉下人家,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季節,都有著一道和我們城里風光不同的風景。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聽我讀第一自然段,邊聽邊想象屋前是怎樣的畫面?并畫相關句子。
師范讀,生畫句子:“青、紅的瓜…..可愛多了”。
聽了我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這可真是一幅(師板書)瓜藤攀檐圖。找到相關句子了么?(課件六句子)“青、紅的瓜…..可愛多了”。釋義別有風趣(課件六解釋)
2、師指導朗讀,
預設:普普通通的瓜、藤、葉,怎么會比威武的石獅子,挺立的旗桿要來的有趣可愛呢?帶著問題我們齊讀這一句。同桌交流一下你們的看法。
預設:生1:因為石獅子、旗桿非常威嚴,單調,而瓜、藤、葉很鮮活,充滿了生命力。師評價:你能試著讀出這種生機勃勃的感覺來嗎?
預設:生2:讀句子,(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作者在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對比的手法)寫出了這道裝飾別有風趣。
師:對,同學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襯托事物的特點。再說說你的看法。
預設:生3:這道裝飾有趣在顏色豐富,有青有紅有碧綠,而石獅子、旗桿沒有豐富的色彩變化。師評價:請你通過朗讀把這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帶給大家好嗎?
3、師:如果同學們多一些鄉下生活的體驗,就一定會讀的更風趣。想知道鄉下生活在老師的記憶中是什么樣的嗎?請位同學來讀一讀。(課件出示七)
師:(預設:有同學會發笑)我看見有的同學笑了,你們在笑什么呀?
生1:我想到南瓜很可愛,會和你打招呼,像是你的朋友。
生2:我想到爬到你窗口的絲瓜藤想要和你說悄悄話。
師:讀書時加入自己的想象,靜止的文字就會變成鮮活的畫面,我們再來讀這句話,一定會讀的更有趣味!齊讀。(課件出示八)
師:屋前的瓜架是這般的別有風趣,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課件九中心句)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聆聽范讀想象畫面,再通過直觀的圖畫整體感受課文描繪的鄉村美景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以此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作者用對比的方法,比較不同的景物放在不同之處才和諧,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美景,在比較中享受鄉村生活。對于缺少鄉村生活體驗的學生來說,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給予學生“沒有的”。這不是告訴,而是憑借。展示這段下水文,相對于洗練、含蓄的課文語言來說,想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豐富學生體驗,使其感受到“別有風趣”;二是在“爬上”“攀上”的基礎上凸顯擬人化、情趣化的表達,為學生的后續表達埋下伏筆;三是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老師很愛寫作”這樣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合作交流(合作探究 分層提高)
合作落到實處 交流水到渠成
1、師:除了屋前,(板書屋前)其實門前、屋后的景色也是相當迷人。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出示課件十)讀合作學習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 (2)匯報交流。
預設:先小組讀描寫花的相關句子。生:樸素和華麗是一對反義詞。鄉下人家種花是依著時令,讓人一看花就知道是哪個季節,像花鐘一樣能夠報時。師:你們看,春天芍藥舒展開自己嬌嫩的花瓣,夏天,鳳仙花和雞冠花綻放出甜甜的笑臉,秋天大麗菊欣然怒放。(出示課件十一鮮花盛開圖片)
區別“冠”的讀音口頭組詞,釋義:“冠”古意指戴帽,脫帽稱為“免”(出示課件十一鮮花盛開圖片)
生:這樣樸素的農家院子里除了冬季,一直有鮮花裝扮,所以樸素中帶著華麗的。
生:樸素華麗,鄉下的花是在風吹日曬中長大,卻能開的如此鮮艷所以說樸素中帶著華麗。
生:芍藥根可以入藥,鳳仙花可以驅蟲......
師:花兒就是這樣給樸素的農家增添幾分華麗的色彩,真是別具一格呀,所以作者要發出這樣的贊嘆(中心句)
2、師:在我們即將學習的23課古詩詞三首和語文園地中,也有許多描寫田園風光的千古名句,我們一起來積累。齊讀(出示課件十二)
這些詩句更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心句)
哪一小組繼續匯報描寫竹和筍的部分?預設:生讀相關句子(出示課件十三):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筍芽當成頑皮的孩子來寫,“探”這個詞用得很巧妙。
師:換成“冒出來”或“長出來”好嗎?生:不好,不能把筍娃娃活潑有趣的形象表達出來。師評價:作者用詞是多么的準確啊!誰能試著用“探”這個字說幾個擬人句?預設:1春天小草從土里探出同來。2要下雨了,小魚從水里探出頭來……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中描寫花、筍的部分,讓學生一邊實踐著學法,一邊融入語言環境,抓住重點詞,讓學生反復品味,再出示開放的鮮花圖和雨后春筍圖,引導學生去品味,品出樸素,品出華麗,品出筍娃娃的可愛有趣與生機勃勃。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五、拓展延伸(適度拓展 有效延伸)
師:筍娃娃這樣生氣勃勃,作者不禁要發出這樣的贊嘆(中心句)
同學們,鄉下人家不管是屋前的瓜架、門前的鮮花還是屋后的筍娃娃,都有他們的獨特迷人之處。我想,鄉下人家的菜園里也一定有這樣的風景。(課件出示春、夏、秋菜園里不同的風光)根據小練筆要求趕快寫一寫吧!(師讀小練筆要求)
預設:生進行小練筆,師巡視并相機指導寫作方法與修辭手法、中心句、坐姿等。
指名1-2人讀讀寫的小練筆。
評價:菜園里真是一片好風光!豐收的景象真是獨特而迷人……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的主要陣地”,學生感受了作者通過描寫與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普通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練習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提高寫作水平。力求做到課堂中聽說讀寫均衡發展并貫穿于課堂的始終。)
六、總結評價(總結全文 升華情感)
師:同學們,在作者獨具匠心的寫作手法中,我們游覽了鄉下人家的瓜藤攀檐、鮮花盛開、雨后春筍這些植物風景,下節課我們還將飽覽鄉下人家動物、人物的迷人風光。
(課件出示十六布置作業)課后請背誦你最喜歡的段落,并展開想象,把你最喜歡的這處風景畫出來。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有“大語文”觀。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課堂上,而應該走出課堂,延伸到社會、自然。課后作業并展開想象,把你最喜歡的這處風景畫出來就是要讓學生帶著探究的欲望走出課堂,將40分鐘作用發揮最大,讓課堂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
七、板書設計 21鄉下人家
瓜藤攀檐圖
屋前 生字:搗
鮮花盛開圖 獨特
門口 迷人 冠
雨后春筍圖
屋后
(設計意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詩意生活、詩意教學”, 自讀想象畫面,自悟體會情味,再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畫面,意在由此回到課文的整體,回味鄉村詩意的美,幫助學生提升認識。找出文本內在的順序,最后升華到“獨特、迷人” 人與景的和諧意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