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魏晉南北朝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重慶市涪陵學校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的地位、內容及影響,掌握祖沖之在數學、天文歷法等方面的偉大貢獻;
(2)通過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及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雕塑藝術,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尋寶的方式展開本課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國寶守護人的講解、觀看相關視頻以及閱讀教材內容,讓學生概括提煉本課的基本知識點,提高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3)通過對史料的閱讀和理解,使學生掌握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 (4)歸納總結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利用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成就的表格,鞏固本課的重要知識點,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成就在我國科技史上放射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感受這一時期璀璨的文化成就,在此基礎上升華主題,落腳到文化自信。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應在教學中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果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本年級學生缺乏一定的書畫藝術修養,對書法、繪畫的鑒賞能力比較薄弱,這也增加了教學難度。 三、重點難點
重點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王羲之和《蘭亭集序》、顧愷之與《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難點 :圓周率及推算涉及復雜的數學概念和方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國家寶藏》開場視頻
播放視頻,提問學生:這是之前很火的綜藝節目,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生:《國家寶藏》。
師:國家寶藏邀請明星擔任“國寶守護人”來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它讓國寶級的文物從冰冷的櫥窗里“走”出來。里面有一句非常響亮的口號,我們有多年輕呢?
生:上下五千年。
師:5000年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今天就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去探索這一時期璀璨的科技與文化。
師:那首先回憶一下,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是怎樣的? 生: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師:正是大動蕩,大分裂中蘊含了新的發展契機。政權雖然發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經濟的開發,使得南北經濟都得到發展,促進了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繁榮。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慢慢翻開寶箱里一張張神秘的照片,開啟我們的尋寶之旅。
師:翻開第一張照片,這也是第一件寶物。哪位同學來說說拿到的寶物?并描述
它置身在怎樣的環境中?
生:我拿到的是《齊民要術》的文化墻,在一個大棚蔬菜的基地里。 師:那結合日本人山田羅谷的話,《齊民要術》跟哪方面有關? 生:農業。 師:連日本人都要我們國家的農學著作請教,由此可見當時我們農業技術是非常領先的。隨著這件寶物,我們也就進入了科技館。
(設計意圖:以《國家寶藏》的開場視頻為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此外以尋寶的方式貫穿本課學習,充分調動學生興趣。) 【領先科技,集中華之智慧】 (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師:《齊民要術》的作者是賈思勰,是北朝人。“齊民”,即平民,“要術”,指通過生產勞動的謀生之術。故名思義,就是“人民大眾謀生的主要方法”。 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以及教材內容,誰愿意來擔任《齊民要術》的國寶守護人,為我們講解它的前世傳奇?在守護人講解的同時,其他同學需思考以下問題: 1.《齊民要術》的內容有哪些? 2. 這部書的歷史地位怎樣? 生:回答。 師:展示材料,依據材料選出答案,賈思勰采取了哪些方式寫成此書?(多選題) 生:A、B、D。 師:展示材料,提問學生這體現該書怎樣的內容?這一內容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答(教師分析總結)。
師:其中許多技術直到現在都還在應用,如蔬菜貯藏技術、果樹嫁接、葡萄冬季埋蔓法等等。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搜集關于《齊民要術》的資料,并結合教材內容。在上課時擔任《齊民要術》的國寶守護人,講述重要知識點,以此攻破重點。)
渡:如果說《齊民要術》是關于農業科技方面的國家寶藏,那么在數學領域也有一件寶藏。請每組翻開第二張照片。 (二)科學家祖沖之
生:照片上是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祖沖之路”。 生:照片上是祖沖之紀念銀幣。
師:那祖沖之為何會被紀念?這是一張被遺棄的關盤,我們請它來介紹祖沖之。再看視頻的過程中,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 1、祖沖之的身份是什么? 2、主要成就在哪些領域? 3、這些領域各自代表是什么? 生:觀看后回答。
師:展示材料,為何祖沖之要潛心研究歷法? 生:因為古歷當中有很多錯誤,他要糾正錯誤。 師:祖沖之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數學領域,他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為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古代,古人們從未停止對圓周率的研究,但因為沒有科學依據很少被人采納。直到三國時期魏國的劉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極限”思想的割圓術,才使圓周率的計算走上了科學的道路。割圓術也即是在圓內做正多邊形,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無限增加時,正多邊形的周長就無限接近圓的周長。因此劉徽
將圓周率定在3.1416,祖沖之在他的基礎進一步將圓周率精確到了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動態展示割圓術,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突破本課難點。) 師:在祖沖之生活的時代既沒有算盤,也沒有計算器,他使用的是算籌。通過對算籌的不同擺法,來表示各種數目。(安排小組活動,分為兩大組,一組用阿拉伯數字計算,一種用筆代替算籌計算),請算籌組的同學談談有怎何感受? 生:各抒己見,談感受。
師:用算籌計算不像用筆,筆算可以留在紙上,而籌算每計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擺動。因此只要一有差錯,比如算籌被碰偏了就只能從頭開始。祖沖之為求得圓周率的精準數值,就需要對九位小數進行加、減、乘、除和開方運算等十多個步驟的計算,計算過程非常不易。
師:老師以前有個學生,參觀了科技館,了解完祖沖之后,成為了他的小粉絲,立馬發了朋友圈。請同學們說說祖沖之值得學習的精神有哪些? 生:踴躍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擺放算籌,深切感受祖沖之計算過程的不易。通過模擬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學生暢言祖沖之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精神,活躍課堂。) 師:祖沖之的這種精神也是國家寶藏。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中國不乏一些驚為天人的美寶,我們翻開第三張照片。 生:我拿到的是《洛神賦圖》局部。 師:展示材料,學生齊讀。
師:正是這樣一個精神富有的時代,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碩果。由此進入第二個展館,文化館。
【多彩文化,秀中華之底蘊】 (一)繪畫——顧愷之
同學們拿到的是《洛神賦圖》的局部,《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依據曹植《洛神賦》所畫的作品。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的愛情故事,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它的前世傳奇。
師:欣賞完了《洛神賦圖》全景圖,你有怎樣的一種感覺? 生:美,美不勝收,
師:此畫以連環畫的形式再現曹植與洛神的凄美愛情。在這三個部分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師:我們再局部看看顧愷之的另一個代表作就是《女史箴圖》。整幅圖描繪了侍女為貴族婦女梳妝打扮的場景。那從這兩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出顧愷之擅長描繪什么?
生:人物畫
師:那他筆下的人物畫有什么特點?將目光聚焦于此。上邊這幅圖是魏晉之前畫家筆下的《長袖善舞》,下邊是顧愷之的《衣袖飄搖》,有差別嗎? 生:有,《長袖善舞》非常僵硬、呆板,而《衣袖飄搖》非常靈動。
師:顧愷之繪畫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用線條來勾勒出人物,以線造型,線條優美活波。顧愷之所繪的人物能如此傳神,在于人物的眼睛(展示材料)。此外這一時期的繪畫還有表現佛教內容的畫、山水畫。
(設計意圖:通過【全景看】、【局部看】、【聚焦看】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充分感受顧愷之高超的繪畫藝術水平,概括其繪畫特點,同時提高學生的鑒賞能
力。)
渡:美不僅繪畫上,也在書法上。書法的發展,離不開書寫載體——紙的出現,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誰對造紙術進行了改進? 生:蔡倫。
師:自東漢以后,書法成為一種專門的藝術供人們欣賞。 (二)書法
師:這里展示有我班同學寫的“龍馬”二字的不同字體,據此簡單梳理文字演變的過程。
生: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師:小組合作,瀏覽92至93頁的內容,以時間為序,找出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生:回答。
師:展示鍾繇塑像及其代表作,提問學生鍾繇的字屬于哪種字體? 生:楷書。
師:對,鍾繇還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展示魏碑代表作,引導學生簡單賞析。 師:剛剛我們所講的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生:《蘭亭集序》。 師:《蘭亭集序》記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的盛游之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真跡早已失傳。現在請你們化身國寶鑒賞人,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賞析王羲之的書法。
生:賞析回答(教師簡要分析)。
師:王羲之的成就與他的辛勤練習是分不開的,據說王羲之在沒筆的時候,就在自己的衣服上寫字,有時候還把衣服劃破了。如果一有紙筆,就不停的練字、洗筆、洗硯,最終將一池澄澈的池水都給染黑了,這也即是墨池的來歷。
(設計意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出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重點講述王羲之與《蘭亭集序》,突出本課重點。) 渡:美不僅在書法上,也在雕塑上。在書中找出這一時期杰出的石窟雕刻作品。 (三)雕塑
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 師:仔細觀察石窟雕刻的主題是什么? 生:大佛。
師:回憶一下,佛教在漢代的時候由哪里傳入了中國? 生:印度。 師:所以這些雕塑既繼承了秦漢以來的雕塑傳統,又吸收了外來佛教的造型藝術特點,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兼容并包,顯示出了這一時期高超的雕塑水平。
師:歸納總結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通過這個表格,對本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
生:回答完成表格。
渡:學到這里,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魏晉南北朝領先的科技和豐富多彩的文化。但這僅僅只是五千年文明中的冰山一角,請同學們翻開最后一張照片。 生:我的照片上是孔子。 生:我的是漢服。 ......
師:我們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又賦予了中華文化新的
內容。既有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還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文化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彰顯了這個東方大國的文化自信,墊底了我們文化自信的一種底氣。作為中華兒女,讓我們堅定而驕傲地喊出: 生:一個文化自信的中國,有理由讓世界更期待。
(設計意圖:用表格的形式對本課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之后將本課主題升華,培養學生對于本國文化的自豪感與榮譽感,落腳到文化自信。) 五、教學反思
(1)在教學活動設計上,靈活多樣,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有效統一,可多以應用。
(2)教師在語言表達上偶有失誤及口頭禪,注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改進。 六、板書設計
農業 科技
數學 繪畫 文化 書法 雕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