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七章第一節《力》湖南省 - 張家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節 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
2.從經歷的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 3.學生通過親自實驗,體驗并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之間的實驗,促進學生合作與交流.
2.在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和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教學難點】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教具準備】磁鐵、小鋼球、兩個小車、大頭針、兩根彈簧、籃球、多媒體設備.
【教學課時】1課時
個吸引力,這是間接接觸的物體之間產生了力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力呢?請同學們試著歸納.
學生認真思考并積極發言,教師總結并板書. 板書:(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發生力的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 師 我們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那么如何衡量力的大小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力用符號F表示,力的單位是牛頓.托起兩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N.(教師可以簡單地介紹: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物理學中的單位就用牛頓的名字命名.)
板書:力用符號F表示,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演示實驗1:用力拉彈簧,彈簧伸長了;用力壓彈簧,彈簧縮短了;用手壓
皮球,皮球變癟了.
演示實驗2:學生用手使刻度尺變彎曲. 學生實驗:……
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板書: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體發生形變.
師 好,下面請大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舉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踴躍回答,并分析判斷力產生了哪種作用效果.
(2)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并說明其原因.
演示實驗3:氣球由靜止變為運動; 生:氣球的運動速度發生了改變. 師是什么使其速度發生改變的呢?
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手對它的力(推力). 演示實驗4:…….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都是它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上面的例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板書:力的作用效果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很小的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也會發生形變,不過肉眼無法看到.
例題1 (用多媒體展示)如圖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圖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體 ;圖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體 .
答案: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形狀發生改變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
1. 力的三要素
師 力的作用效果有時明顯,有時不明顯,哪些因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呢?
(a)(b)
請大家動手實驗:用較大的力和用較小的力使刻度尺發生彎曲,觀察刻度尺彎曲的程度相同嗎?
學生動手實驗后回答:用力越大,形變就越大. 教師總結并得出結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演示實驗5:將同一個重物掛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觀察刻度尺的形變。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力的作用效果與所用力的作用點有關. 演示實驗6:……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師 我們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板書: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2. 力的示意圖
師 在物理學中,為了方便研究物體受力的情況,往往要采取力的示意圖的方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用多媒體展示教材P4頁圖7.1-4)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圖中表示法的特點:①箭頭標明了受力的方向;②線段表示了力的大小;③紅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然后歸納、總結,得出力的示意圖特點.
板書:物理學中通常將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表示出來的圖形叫做力的示意圖.
例題3 (用多媒體展示)如圖甲,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受到與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10N的拉力作用,作出拉力的示意圖.
解析:作力的示意圖,必須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本題中拉力用F表示,其作用點在木箱上,可以畫在右上角等某個位置,也可以是中心處.方向與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作出水平線便于參考畫出斜向上30°角,大小標明10N.
答案:如圖乙所示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如何作力的示意圖,同時提醒學生在作圖時,要注意:同一圖中如果表示多個力時,受力的大小不同,線段的長度也應該不同,即力大的線段長些,力小的線段短些.
板書:同一圖中,表示多個力時,比例要一致.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多個力的作用,那么作用點的位置如何表示呢?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當一個物體受到多個力作用時,如果力的作用點不在同一位置,則可以通過平行移動力的方向,把它們看作是在同一個作用點上,這對于研究物體的運動狀態是不會有影響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分小組實驗,然后展示實驗成果。
學生:兩位學生穿著溜冰鞋,一位同學推另一位同學,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
學生展示實驗:(1)伸出手去,讓一個同學打,你感覺到疼嗎?打你的同學也感覺到疼嗎?(2)用手拍桌子.(問問學生的感受,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1)一個物體在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同時,也要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總是成對出現的,我們把其中的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個力叫做反作用力.
板書:(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是成對出現的,有施力物體的同時就有受力物體.
【教師結束語】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收獲確實不少,我們初次接觸力學知識,明白了力的概念,知道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在對別的物體施加力的同時,也要受到別的物體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力可以產生兩種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二是可以使物體的形狀改變.而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為了研究物體受力的情況,可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后面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力學知識,這部分是考試的重要內容之一,請大家注意觀察、思考,加深理解.好,謝謝!
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
1.引導學生從大量的日常生活實例入手,深入觀察、分析和總結,將抽象的力的概念弄懂、弄透,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并不難學,有親近感、成功感.
2.本節實驗有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在演示實驗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同時要認真思考,帶著問題去觀察,這樣效果會更好.學生實驗中,教師
要大膽放手,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實驗探究,體會力的實質、特點、作用效果及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知識的主人,培養他們觀察物理現象的能力、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及透過現象提煉實質的綜合概括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