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做負責任的人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六課第二框6.2《做負責任的人》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標依據:
本課依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部分:
1.4知道責任的社會基礎,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1.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 政策理論依據:
1. 2019年3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廣大思政教師提出
了一系列要求。他強調:思政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指出,要教育引導學生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學生沿著
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
3.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發展學生道德認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
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 4.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
進一步發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參照高中政治的學科核心素養,本課主要落實了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本課在政治認同素養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對集體、國家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在科學精神素養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在面對責任沖突和兩難沖突時能夠從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等角度進行思考,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在公共參與素養方面,注重培養學生關愛集體、社會,并能依據所學解決成長生活中的責任與擔當問題。
教學背景分析
2
教學內容:
本課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的第6課《責任與角色同在》的第二框內容。學生通過對前一框題的學習后能夠認識到角色與責任的關系,而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必然邏輯地引出本課“做負責任的人”的話題。本課主要幫助學生認識到承擔責任可能是有代價和回報的,要學會做出合理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對不是自愿選擇但又必須做的事要自覺承擔、盡力做好;努力向承擔社會責任卻不計得失的人學習。 學生情況:
在學習本課之前,教師采用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對八年級學生進行課前調查,PPT顯示的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數據結果。通過調查和分析發現、總結學生學情如下:
優勢點:認可責任是非常重要的品質;簡單情境下對責任的態度較明確
困惑點和問題點:對于擔當責任的代價和回報產生了一些疑惑和誤區,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有待加強;在復雜情境中會出現價值搖擺;部分學生在責任選擇和擔當時出現功利性強、家國情懷弱的情況
發展點:培養學生在面對責任沖突和兩難沖突時能夠從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等角度進行思考,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培養學生崇尚奉獻、不計得失地承擔責任的意識和情懷教學方式與手段:講授法、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技術準備:多媒體設備、PPT課件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全員運動會背后故事的分析和探究提高擔當責任的主觀意愿;通
。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自主選擇和解決不同層次和深度的責任問題,能結合自身水平和經驗回答問題,提升認知能力和思辨分析能力;通過回顧分析全員運動會和探究程開甲等榜樣人物的事跡,提高學生反思能力和在面臨責任選擇時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分析、討論、交流、解決責任的相關疑問,初步了解責任的基本內涵;通過對全員運動會背后故事的分析和探究,懂得不論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都要擔當起應負的責任;通過對程開甲等榜樣人物的探究,懂得擔當責任不僅僅是單純地理性分析代價與回報,還需要考慮到社會、國家的需求。 教學重點: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教學難點:不求回報地承擔責任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3
導入新課
數據導入——責任初印象
教師展示基于線上課前調查整理后的學生對責任的理解數據。
教師引導:通過調查,老師發現同學們對責任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也都認可責任是一種寶貴的精神品質。但對于責任也存在著一些疑惑和分歧,老師也整理了課前調查問卷中同學們對責任的疑問,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學生觀看資料
通過展示課前學生調查數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出課題。
講授新課
環節一:
發 現 問 題 PPT展示課前調查學生關于責任的疑問: 1. 責任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 2. 責任是不是越少越好呢?
3. 作為學生我們好好學習就夠了,為什么還要
承擔其他責任呢?
4. 我當了班長后負責的事情沒有做好,我是不
是最開始就不應該負責? …………
要求學生分組完成任務:
個人或自由結合組成2-4人小組,回答以上代表性問題中至少2個問題(見學案)。
學生閱讀課前問題(見學案)
學生按要求完成 任務
通過小組合作自主選擇和解決不同層次和深度的責任問題,讓學生能根據自身水平和經驗回答問題,且有話可說,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和思辨分析能力。
環節二:
分 析 問 題
小組代表展示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分類歸納: 責任是什么?責任的來源是什么? 有人不負責反而獲利,我承擔責任卻吃虧遭
受不公,我還有必要負責嗎?
初心是想要承擔責任,但結果卻不如人意,
這樣是真正的負責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合作交流,為大家答疑解惑,主要弄清楚了責任的內涵,擔當責任是有付出和回報的,以及承擔責任不光要看到利益得失,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回報。
學生將問題分類、歸納
基于課前調查的對責任的疑惑,引發學生認同感的同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出責任的內涵,解決簡單的責任問題。
環節三:
過渡:我校第一屆全員運動會廣受校內外好評,運動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我們每一位北附人,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回顧我們這次全員運動會背后的故事,或許探究過后,我們會對責任擔當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觀看資料
4
深化問題
環節三:
深 化 問
PPT展示基于學生真實經歷——項目報名
提問:
1. 他們以什么標準來選擇任務?
2. 小昊為什么開始拒絕承擔任務,為什么后來
又主動選擇了承擔任務?
小結: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承擔的責任,我們既然選擇了自立自強的人生,就應該有勇氣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對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做出正確的評估,作出合理的選擇,選擇之后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負的責任,做到我選擇,我付出。
PPT展示基于學生真實經歷——組建拉拉隊
提問:
1. 你覺得班主任的要求合理嗎?為什么? 2. 從接到任務到組建、訓練拉拉隊,苗苗的心
理有哪些轉變?
3. 面對苗苗的困境,你有什么建議?
小結:雖然有些應該做的事情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往往無法改變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但我們可以改變對待應該做的事情的態度,把它們當做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上,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做到我承擔,我無悔。
PPT播放多個校園精彩活動的視頻集錦,播放過程中教師進行解說和引導:正是因為有著這些敢于承擔責任,敢于擔當的同學們,我校類似全員運動會的活動才得以成功舉辦,我們的校園生活才更加豐富多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
深化思考
之前我們探討了如何更好地進行責任選擇和擔當,是不是我們在面臨任何責任選擇和擔當時都要理性分析、辨證選擇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面對一些責任,有沒有人根本沒去想這個責任我該不該選,而是
回答問題
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討論后
全班進行
交流
觀看視頻、感悟責任
思考回答
基于校園生活,通
過設置學生熟悉且真實遇到過的責任選擇情景,讓學生
明確:對于自愿選擇的責任我們要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
付的責任,做到我
選擇,我付出;不
是我們自愿選擇的責任我們仍應該自
覺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做到我承擔,我無悔。
借由全員運動會的
準備和成功舉辦,
以小見大讓學生懂得責任的意義,提高擔當責任的主觀意愿和能力水平。
通過思考是不是責任都可以分為可選和不可選,以及有沒有人根本沒有進
5
題
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地就去承擔了這個責任?你想到了誰?為什么想到了TA?
PPT播放程開甲先生事跡相關視頻 正如同學們所列舉的那些中國的脊梁一樣,不光程老先生一個人如此,在我們的周圍,有許許多多履行社會責任卻不計代價和回報的人。他們擠出自己并不充裕的生活費,為的是捐給更需要的人;他們把青春播撒在偏遠的山村,只為那里有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跳入水中救人,事后卻悄然離去,正因為他們的擔當負責我們才有歲月靜好,可以安眠的生活。
行選擇而是直接承擔責任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和理解生活是復雜的,有時候責任選擇不是單純理性的分析代價與回報、利與弊,也要考慮到角色關系、社會需要等等復雜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環節四:
提 升 認 識
PPT展示本課知識結構
總結:梁啟超先生曾說:“是故人也者,對于
一家而有一家之責任,對于一國而有一國之責任,
對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責任。一家之人各自放棄其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自放棄其責任,則國必亡;全世界之人各自放棄其責任,則世界必毀。”本節課我們知道了責任的含義和來源;承擔責任是有代價和回報的;明白了面對自愿選擇的責任我們要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付的責任,做到
我選擇,我付出;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責任我們
仍應該自覺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做到我承擔,我無悔……但比理性分析代價與回報后進行責任選擇更需要我們學習的,是不計代價與回報,義無反顧的擔當起責任勇氣和情懷。希望同學們能樹立起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的人,在不斷積極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享受生活的快樂,實現自己的價值!
聆聽思考
通過教師總結和引導,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責任認識同時激發學生敢于擔當責任的愿望,進而引導學生努力向不計得失、承擔責任的人學習,培育學生崇尚奉獻的意識和情懷。
課后作業
1. 圍繞“做一個有擔當的人”,請你寫一份倡議
書。
2. 關于責任,你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完成課下作業
通過書寫倡議書,加深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思考對責任的疑惑,便于下一課時集中解決學生困惑的同時提高學生對責任的認識深度。
6
板書設計
·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本課從學生成長生活中關于責任的真實問題出發,結合學生親歷的校園全員運動會活動,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探究式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將本節課內容全部融入到不同的活動中。學生在自我反思、自我探究、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中理解知識,提高踐行責任、勇于擔當的能力,從而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 目標素養化,落實立德樹人。本課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堅持價值引領,培養學生崇尚奉獻、不計得失地承擔責任的意識和情懷,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 資源生活化,引發學習興趣。本課從學生學情出發,以學定教,挖掘學生對責任的真實困惑,
基于學生真實親歷的全員運動會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責任問題。
3. 問題情境化,啟發激活思維。本課基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設計教學情境,根據具體情境設計
有層次、有梯度的情景問題。學生在具體的、真實的情境中思考、探究、體驗、感悟,進而明白有關“責任”的道理,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4. 內容活動化,激發主動參與。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呈現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融為一體,
即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