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熱力環流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浙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湘教版高一年級必修Ⅰ
以火滅火之謎
——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
一、 設計思想
整節課的課題是“以火滅火之謎”,設計思路是由實景再現“以火滅火”,引出主題,通過小組討論,探究以火滅火的原理。之后以野外生存之夫妻逃出火場,強調知識原理應用于實踐的重要性,解密疑團,從而提煉出熱力環流這一知識主題。然后通過微課學習和小組討論,讓學生系統掌握熱力環流的形成和原理。講解熱力環流基本原理后,結合身邊實際,讓學生從現實中去理解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并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去解決相應的問題,然后小組間進行展示交流,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知道原來地理真的是離我們很近,地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因此,課堂討論氣氛非常熱烈,學生積極參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二、 教材分析
熱力環流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它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也是學生理解大氣運動這部分內容最基礎的知識和最佳切入口,在全節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大氣的受熱過程(前一課時內容)是大氣運動的基礎,而熱力環流形成(本課時內容)又是后面學習全球大氣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基礎,起到分散降低教學難度、便于學生掌握的作用。 三、 學情分析
本課時教學需要聯系一些物理學知識,學習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這一屆學生初中使用的是新教材,熱力環流這一部分內容已經有所涉及,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在熱力環流形成探究上稍微簡略一些,主要注重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習“生活地理”、“有用的地理”。而且,我校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對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有一定的認知和實踐體驗,這將有利于本課時教學的順利開展。 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熱力環流的定義,熟練閱讀熱力環流示意圖,理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實驗、繪圖、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繪圖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能夠利用熱力環流原理解答生產、生活中的局地環流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理解、觀察熱力環流和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和發現問題,體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感,形成強烈的求知欲。 五、 重點與難點
重點: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
難點:熱力環流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六、 教學策略與手段
教法: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法、實驗教學、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讀圖啟發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練習法 七、 課前準備
學生的學習準備:觀察各生活現象,尋找“熱力環流”實例,預習課本內容。 教師的教學準備:設計教學思路,準備課堂展示板。 八、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實景再現“以火滅火”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南美洲的一個大草原上。一天,一群游客正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快樂地追逐嬉戲,忽然,他們身后竄出一團大火,火借風勢,直向游客們撲來。就在這死難臨頭的驚險時刻,一位老獵人出現在游客們的面前:“各位,別跑了,大家還是聽我的話,動手扯掉這一片干草,清出一塊地面來。”游客們見是一位老獵手,覺得他經驗豐富,就馬上按照他的吩咐,七手八腳地猛干起來,很快清出了一大塊地面。
火是從北面燒過來的,老獵人讓大家站在空地的南端,自己跑到空地的北端,并把草堆搬到北邊去。望著漸漸靠近的大火,游客中有人恐慌地問:“老獵人,火再燒過來怎么辦?”“別急,我自有辦法。”一會兒,大火快燒近時,老獵人才
拿了一束很干的草點燃起來,堆在游客北面的草立刻熊熊地燒著了,竟然逆著風迎著大火方向燒去,這兩股火立刻打起架來。
火勢居然慢慢小了,而留給游客的空間越來越大。兩股大火斗了一陣子,終于“精疲力竭”,慢慢地熄滅了下來。只剩下大股黃褐色的煙柱,還在草地上不住地盤旋上升。
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以火能滅火? 教師提示從四個方面完成探究: 問題1.著火的條件有哪些? 問題2.清出空地的目的是什么?
問題3.為什么當大火快燒近的時候,老獵人才點火? 問題4.老獵人點的火為什么會迎著大火方向燒去?
全班分組討論,合作學習之后,各小組派代表闡述觀點,教師適時引導,最終利用熱力環流的知識解釋了以火滅火之謎。
2.解密疑團:觀看視頻“逃出火場”,進一步驗證熱力環流知識在野外生存中的應用,讓他們知道原來地理真的是離我們很近,地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
3.原理探究:播放微課“熱力環流”,學生完成知識的系統梳理。 (1)知識儲備:①氣壓 ②等壓面 (2)熱力環流形成過程:
(3)等壓面的繪制與判讀:畫出下圖中的熱力環流圖
1000hpa
900hpa 800hpa A熱
B冷
C冷
按各小組討論之后,每組將學習成
果展示板貼在黑板上,以便不同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完善。最后,教師梳理熱力環流的形成和原理,①大氣受熱不均引起大氣的垂直運動(上升和下沉);②大氣垂直運動使的水平方向產生氣壓差(回顧氣壓的變化規律),其中,重點解析等壓面的彎曲規律:高壓上凸,低壓下凹;③水平氣壓差使的大氣從高壓流向低壓,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也就是風。并完成總結板書。
4.學以致用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熱力環流,學生自由舉例。 教師羅列三個情境,學生分小組討論。
(1)假如你是城市規劃局工作人員,你是否同意某企業老板在甲處(見下圖)辦水泥廠?
(2)從廈門度假回來的小明向同學描述居住在海邊的感受:白天空氣潮濕,夜晚比較干燥。元芳,你怎么看?
(3)三國演義中火燒葫蘆
地面
海
陸地
城區
郊區
郊區
甲海洋
陸地
城區
郊區
郊區
甲
海洋
陸地
谷事件,有人認為火是諸葛亮放的,雨其實也可以說是他自己下的,為什么?
討論完成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講臺闡述觀點,其他小組同學補充,實現知識與實踐的完美融合。
5.小結:以一首大家熟悉的旋律,唱出整節課的核心:熱力環流,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系統知識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九、 課后延伸
1. 自我整理(請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2. 課后反思(有什么疑難問題請寫出來,千萬不要藏起來哦。 十、 板書設計
十一、 作業設計
1. 嘗試設計一個實驗,以驗證熱力環流的原理。 2. 自編練習:一課一練。
參考資料:
1.吳旭明:《大氣的運動》教案。 2.林春鴻:《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熱力環流》學案
班級 姓名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熱力環流原理。
2.通過讀繪熱力環流圖,培養讀圖、繪圖能力;能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解釋生活中的大氣現象如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等。
3.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
【學習過程】
一、實景再現:以火滅火
思考:
問題1.著火的條件有哪些?
問題2.清出空地的目的是什么?
問題3.為什么當大火快燒近的時候,老獵人才點火?
問題4.老獵人點的火為什么會迎著大火方向燒去?
二、疑團解密:觀看視頻“逃出火場”
三、原理探究:通過微課學習,探究熱力環流原理
1.知識儲備:①氣壓 ②等壓面
2.熱力環流形成過程:
3.等壓面的繪制與判讀:畫出下圖中的熱力環流圖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