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濟川中學-馬曉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濟川中學-馬曉霞(附課件+教學設計)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課題來源:人教版 模塊一 分子與細胞
名 稱: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所屬單元章節:第四章 第一節
教師姓名 | 馬曉霞 | 所在學校 | 濟川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簡述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
教材分析 |
本節內容與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所反應的生物膜具有一定的選擇透過性有一定的聯系,并對后面學習跨膜運輸的方式做了知識準備。這一節在第四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第一部分介紹了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使學生切身感受科學的魅力,明白科學發現是長期的過程;科學家的觀點并不全是真理,還必須通過實踐驗證;科學學說并非一成不變,需要不斷修正、發展和完善。第二部分內容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在眾多對細胞膜結構的假說中,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是目前人們普遍認同的,能較好地解釋人們對生物膜功能的認識,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
學情分析 | 學生已了解細胞膜的成分、功能,細胞結構,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等相關知識,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高中的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邏輯性已初步形成,并且學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但是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不是很強,發散思維能力較差。 |
教學重點、難點 |
1、教學重點: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2、教學難點: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
教學策略 | 本節課采用“引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再分析”的教學模式,融合運用引導啟發、觀察分析、對比歸納、聯系實例等方法,同時配以多媒體、動畫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流動鑲嵌模型,形成生物膜的立體空間結構,感受科學的探究歷程。 |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能力目標:嘗試提出假說 情感目標:1、探討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 2、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一、導入新課 |
1、復習相關知識,為學生學習新課做知識鋪墊。2、讓學生認識到建立生物膜的模型必須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來思考,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膜模型的探索歷程的熱情。 |
1、問題:生物膜系統包括什么 2、問題:如果要制作細胞模型,選哪種材料做細胞膜比較好,塑料袋、普通布還是彈力布? 3、追問:真正的細胞膜不是簡單的彈力布可以代替的,那么真正的細胞膜的模型是什么樣的呢? |
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
二、細胞膜的成分 |
1、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嘗試提出假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利用材料,設計“問題串”以問題驅動學習,讓學生知道模型構建需要的條件和知識等。 |
1、展示歐文頓實驗材料,并提出問題: ①從歐文頓的實驗,我們可以推出什么? ②歐文頓認識到生物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是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還是通過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 ③在推理分析得出結論后,還有必要對膜的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嗎? ④那為什么一開始不直接對膜的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呢? 2、展示細胞膜化學分析實驗資料 提問:①細胞膜能被溶解脂類的物質溶解說明什么? ②細胞膜能被蛋白酶破壞說明什么? 歸納: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
學生閱讀材料,嘗試提出假說; 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
三、細胞膜的結構(磷脂分子的排布) |
學 1、學生親自動手排列模 型 讓學生不但形象、直觀 的 地了解模型構建的過程程 也讓他們置身其中,探索 索、體驗成功的喜悅 2、通過對其他同學的判斷、評價,讓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
提出問題:磷脂和蛋白質是通過什么樣的排列方式參與膜的構建? 簡介磷脂分子的結構 【探究活動1】 若將磷脂分子置于盛水的燒杯中,那么在空氣和水的界面上,它們會怎樣排布呢?請畫出相應的示意圖。討論可能方式,并說明理由。 展示資料:若將磷脂分子置于盛水的燒杯中,那么在空氣和水的界面上,它們實驗: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 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 結果: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 提問:上述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老師利用教具擺出可能的層數, 對每一種排列方式提問細胞膜表面積與單層磷脂分子的面積關系 得出結論: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為雙層。提問:細胞膜中的雙層磷脂分子是如何排列的呢? 【探究活動2】 學生利用模型排列出細胞膜中磷脂雙分子的可能排列方式 提問:細胞內部是什么環境? 簡介細胞生活的環境,進一步引導分析模型的正誤,并修正得出正確的排列方式。 歸納得出結構:磷脂雙分子層兩側都是親水的頭部在表面 |
學生代表在黑板上擺出模型,其余同學思考并畫出相關示意圖,對黑板上同學擺出的模型進行判斷和修正。 學生和老師一起分析構建的模型,并對模型進行修正。 |
三、細胞膜的結構 (蛋白質分子的排布) |
重現科學家的實驗,讓學生體會科學研究是一個漫長的、艱辛的過程,在科學探究過程需要不斷的修正、不對的完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
提問:細胞膜中除了磷脂分子外,還有蛋白質成分,蛋白質分子是如何分布的呢? 閱讀羅伯特森實驗資料,并進行模型的構建,提出假設。 思考:“三明治”模型說細胞膜是靜止的,你同意嗎?有什么實例說明嗎? 展示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引導學生認識組成細胞膜上的分子是可以運動的的觀點。 投影簡介冰凍蝕刻電子顯微法得到的細胞膜圖像。 看圖說話,直觀認識到蛋白質的“鑲嵌”性。 逐步完成流動鑲嵌模型的構建。 |
閱讀課本: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明——暗——明”,提出“三明治”模型。 回憶學過的知識舉例說明細胞膜不是靜止不動的 對三明治模型進行修正,認同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 |
四、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 幫助學生理解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抓關鍵詞,梳理知識的能力。 |
播放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動畫 提問:生物膜結構有什么特點? 進一步提問:為什么人鼠細胞可以融合?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時,細胞膜有什么變化? 具體學習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提問1:基本支架是? 蛋白質分布的位置有幾種? 提問2:書本上的模型和黑板上的模型有何差異?講解糖蛋白的相關知識 |
觀看動畫、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總結生物膜的結構特點 學習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回答問題。 修正黑板上的模型。 |
五、構建概念圖 | 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建立知識間的聯系 |
在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構建生物膜結構相關知識的概念圖 |
構建概念圖、完成學案 |
六、完成學案 |
落實知識點 扎實基礎 |
畫出生物膜模型圖 | 畫圖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