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基因在,染色體上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基因在染色體上》唐莉莉(附課件+教學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基因在染色體上 》東莞高級中學-唐莉莉(附課件+教學設計)
2.2.2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教學設計
東莞高級中學 唐莉莉
設計思想
本課題的設計主要依據建構主義思想,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創設一個個有利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在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各種信息的反饋中,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形成學習過程的主動建構。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2章第2節的內容。按照遺傳學發展史來安排教材內容的人教版,在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以及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之后,本節的核心內容是:薩頓利用 “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利用果蠅做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二者分別從邏輯思維和實驗證據兩個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體上,從而把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和減數分裂的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了一起。更有利于學生對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實質的深入理解,同時又為學習伴性遺傳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上課的班級是19班,學生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高。喜歡挑戰自我,享受探索問題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已養成討論合作學習的習慣。而且學生對于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畫遺傳圖解、假說演繹法和減數分裂已經掌握的非常到位,為學習這節內容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但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要進行充分的預設,并做好對應意外生成的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說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②運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
2.能力目標
①嘗試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②嘗試運用假說演繹的方法分析摩爾根的果蠅雜交試驗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膽質疑和勤奮實踐,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1.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2.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
教學難點:領悟、運用假說演繹法分析摩爾根的雜交試驗
教學策略:總的策略:依據“建構主義思想”,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重演薩頓、摩爾根當年的思維過程。
組織策略: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把握時機,組織討論,激發學生思考,使課堂生氣盎然。
備課策略:備教材,備學生,備自己。
提問策略:問點準確,難度適宜,問機得當,問法靈活。
講授策略:精、準、活、趣。
教學方法:引導探索法、精講點撥法等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提前兩天布置學生觀察培養果蠅 | 指 導 | 飼養果蠅,識別雌雄,觀察果蠅的眼色、翅形等性狀 | 使學生對果蠅有感性認識 |
導入新課 |
課件呈現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對比染色體和遺傳因子的變化。得出“基因和染色體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 (可以多提問幾個學生,直到能總結出。) |
將同源染色體和基因進行類比。嘗試總結出: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系。 |
初步體驗類比推理。 |
一、薩頓的假說: 1.假說的依據 |
指導學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樣的平行關系?學生的思路可能很亂,或不全,再讓他們根據課件上填表來系統。然后課件呈現表格答案。 | 學生思考、搶答、填表、對答案。 | 讓學生親歷薩頓的思維過程。 |
2.提出假說 |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為具有驚人的一致性,基因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到子代。引導學生推斷二者位置關系。 | 嘗試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 應用類比推理法,體會成功的喜悅 |
3.介紹薩頓和類比推理法 | 指出:該假說是1903年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來的,簡介薩頓,夸獎學生具有科學家的思維; 指出薩頓的假說缺少實驗證據. | 對薩頓的假說持懷疑態度 | 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摩爾根的出場做鋪墊。 |
二.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 1.觀察實驗提出問題 |
課件簡介摩爾根,詼諧指出摩爾根質疑薩頓的假說,也質疑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①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的特點 ②課件展示摩爾根的果蠅雜交試驗 ③指導學生分析上述問題。不全的老師補充。 |
觀察分析實驗,提出疑問,學生回答。可能的疑問有: 為什么F1中沒有白眼、F2中白眼果蠅沒有雌性? 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與孟德爾遺傳規律矛盾嗎? |
創設爭相提問、爭相回答的探究氛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 |
2.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 |
①課件展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解,明確染色體組成及性染色體的不同 ②引導學生都做一回摩爾根,試著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規定用w表示控制眼睛顏色的基因,紅眼W,白眼w. |
學生可能會提出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 |
讓學生具備摩爾根當時的知識基礎,重演摩爾根當年的思維過程。 |
3.利用假說演繹測交結果及做測交實驗檢驗假說是否正確 |
假說是否正確還要用測交進行檢驗 ①回憶孟德爾的測交實驗 ②學生最先想到的可能會是用 F1中的紅眼雌蠅和白眼雄蠅進行的雜交。 ④經過點撥學生可能想到用 F1中的紅眼雄蠅和白眼雌蠅進行的雜交。 ③學生畫好圖解后,課件出示實驗結果 F1紅眼雌×白眼雄得到的結果 紅眼雌蠅 :紅眼雄蠅 : 白眼雌蠅 :白眼雄蠅約等于1:1:1:1; F1紅眼雄×白眼雌得到的結果 紅眼雌蠅:白眼雄蠅=1:1 組織學生討論哪個實驗更有說服力? |
3.學生分兩組分別依據假說畫遺傳圖解演繹實驗結果。 紅雌 白雄 P: XWXw × XwY 子代:XWXw XWY XwXw XwY 紅眼雌蠅 :紅眼雄蠅 : 白眼雌蠅 :白眼雄蠅等于1:1:1:1 白雌 紅雄 P: XwXw × XWY 子代:XWXw XwY 紅雌:白雄 1 : 1 |
引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矛盾沖突,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突破難點。 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開放性。 感受科學家嚴謹治學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
4、總結得出結論 |
總結:摩爾根用實驗證明了具體的基因在具體的染色體上,從此摩爾根成為孟德爾遺傳規律和薩頓的堅定支持者 | ||
三.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讓學生弄清“一條染色體上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自主學習,了解科學新進展 |
|
四.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
①課件展示具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攜帶一對等位基因的減數分裂過程圖。 ②課件展示具有兩對同源染色體攜帶兩對等位基因的減數分裂過程圖。 |
總結分離定律實質: 等位基因伴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總結自由組合定律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組合 |
重點內容,核心概念要重點突破 |
五:課堂小結 |
(一)、體驗類比推理,提出假說 (二)、分析摩爾根的實驗 (三)、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四)、運用假說-演繹法,回顧摩爾根實驗的歷程。 (五)、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
學生梳理本節主干知識 | 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