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周紅輝(附課件+教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東莞五中-周紅輝(附課件+教學設計)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特點
(2)理解植物頂端優勢的原因及應用。
(3)學會設計實驗,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學會收集和處理數據。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過程中交流、討論,讓學生認同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確立物質是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探究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
2.教學難點
嘗試探究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三.教學過程
教師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一.新課導入 1. 教師提問“植物向光性彎曲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順著學生回答繼續提問:“是不是生長素越多,生長速度一定越快呢?” 二.新課講解 1.投影展示實驗題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插條生根的影響” 教師提出問題: (1)做這個實驗應該準備什么樣的材料器具? (2)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依次是什么? (3)怎樣檢測因變量?怎樣控制無關變量?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活動,前后排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每組一個托盤上有4個燒杯,另外老師也準備了15根長度基本一致柳條(15根柳條有14根粗細基本一致,但是有一根很明顯的比較粗),還有5張貼紙,讓學生去“配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并將貼紙貼在燒杯上,代表已經配置好的不同濃度的溶液。 3.教師展示提前做過了的該實驗的圖片,包括材料的準備,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的圖片都一一展示。 4.教師展示以表格和數據的形式呈現的實驗結果,并要求學生將表格的數據轉化成曲線坐標圖。 5.請學生投影自己的坐標圖,并加以分析。 6.教師展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根、芽、莖等不同的器官的影響的曲線圖,并以問題探討的形式詳細分析曲線。 7. 老師根據曲線中呈現的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的特性 得出生長素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特點 。 8.展示植物頂端優勢圖片并加以分析其原理 9.課堂小結 10.課堂練習 |
學生回答:因為背光側分布的生長素比向光側多,所以背光側生長更快,所以向光源彎曲生長。 學生思考并回答:應該不會,可以通過做實驗來檢測。 學生回答,一般自變量和因變量很容易回答,但是無關變量學生往往很難回答完整。 學生分組合作,模擬探究實驗中非常關鍵的分組步驟。 學生思考。 學生在學案上做坐標曲線圖。 學生展示坐標圖,并用語言描述曲線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學生回答并得出結論。 學生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學生做題并回答 |
復習已學知識,為引出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做出鋪墊。 設置知識疑問,為探究實驗做鋪墊。 學生對于無關變量的回答不夠完整,這里教師不要急著幫忙補充答案,而是留給學生動手操作,自己找到無關變量的答案。 由于完成該實驗過程很長,在課室里安排了學生體驗這個實驗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實驗分組。這個活動的效果很好,很多同學通過自己動手體驗,對變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夠真正的體會與掌握。 提供真實的實驗過程,讓學生獲得感性的體驗。 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曲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曲線的能力,明白曲線中的起點、峰值、轉折點、交點的意思。 通過實驗及曲線分析讓學生自己得出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的特點的相關概念。這樣的體驗比直接告訴學生生長素的作用特點要好很多。 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學有所用。并能科學的解釋一些生活實際中的現象。 讓學生建構本堂課的知識結構。 檢測學生課堂所學知識。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