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在染色體上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基因在染色體上》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基因在染色體上》
教學設計
《基因在染色體上》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說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②運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
2.能力目標:①嘗試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②嘗試運用假說演繹的方法分析摩爾根的果蠅雜交試驗
3.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膽質疑和勤奮實踐,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1.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2.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
三、教學難點:運用假說演繹法分析摩爾根的雜交試驗
四、教學難點:運用假說演繹法分析摩爾根的雜交試驗
五、教學策略:
總的策略:依據“建構主義思想”,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重演薩頓、摩爾根當年的思維過程。
組織策略: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把握時機,組織討論,激發學生思考,使課堂生氣盎然。
教學方法:學案教學法、探究式問題討論法、引導探索法、精講點撥法等綜合運用
六、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導入新課 |
1. 提問學生對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理解。 3.課件呈現遺傳定律和減數分裂過程圖。讓學生觀察對比染色體和遺傳因子的變化。板書課題:“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
2.思考回答 4.用同源染色體替換遺傳因子。嘗試總結出: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系。 |
借助已有知識,發現新問題 |
一、薩頓的假說: 1.假說的依據 |
指導學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樣的平行關系?(課件呈現表格答案。) | 學生思考、搶答、填表、對答案。 | 讓學生親歷薩頓的思維過程。 |
2.提出假說 |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為具有驚人的一致性,引導學生推斷二者位置關系。 | 發現基因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到子代。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 應用類比推理法。 |
3.應用假說 | 2.課件呈現答案并略講。 | 1.看課本P28思考與討論并在圖上標注相應基因 | 學以致用 |
4.介紹薩頓和類比推理法 |
1.指出:該假說是1903年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來的,簡介薩頓,夸獎學生具有科學家的思維。讓學生看課本P28“類比推理”。 3.指出薩頓的假說缺少實驗證據 |
2.閱讀課本舉例說明類比推理并指出類比推理的優缺點 |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2.為摩爾根出場做鋪墊 |
二.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 1.觀察實驗提出問題 |
1. 課件簡介摩爾根,詼諧指出摩爾根質疑薩頓的假說,也質疑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2.課件展示摩爾根的果蠅雜交試驗 P 紅眼(雌) × 白眼(雄) ↓ F1 紅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紅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
3. 學生觀察分析實驗,交流討論,可能的疑問有: ① 為什么F1中沒有白眼、F2中白眼果蠅沒有雌性? ② 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與孟德爾遺傳規律矛盾嗎?等 |
創設爭相提問、爭相回答的探究氛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 |
2.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 |
1.課件展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解,明確染色體組成及性染色體的不同 2.引導學生都做一回摩爾根,試著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規定用w表示控制眼睛顏色的基因,紅眼W,白眼w. |
3.學生可能會提出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進一步追問,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會提出以下三種假說: 假說1:基因位于X染色體特有區段(XW , Y) 假說2: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同源區段(XW , YW) 假說3:基因位于Y染色體特有區段( X , YW) |
讓學生具備摩爾根當時的知識基礎,重演摩爾根當年的思維過程 |
3.篩選假說 | 判斷假說是否正確首先要能解釋原有的實驗結果。 |
1. 反駁假說3錯誤 2. 依據假說1假說2分別畫遺傳圖解解釋摩爾根的實驗。二者都可以解釋的通 |
提高學生分析現象、推理驗證的綜合思維能力。 |
4.利用假說,演繹測交結果及做測交實驗檢驗假說是否正確 |
假說是否正確還要用測交進行檢驗 1.摩爾根的哪個實驗是類似孟德爾的測交實驗? 2.學生最先想到的可能會是用 F1中的紅眼雌蠅和白眼雄蠅進行的雜交。 4.學生畫好圖解后,課件出示摩爾根所做實驗結果 紅眼雌蠅 :紅眼雄蠅 : 白眼雌蠅 :白眼雄蠅= 126 :132 :120 : 115約等于1:1:1:1 依據兩種假說演繹的結果都和摩爾根的實驗結果相符,難道這兩種假說都對?而摩爾根只提出了假說1,摩爾根錯了么? 5.再組織學生討論摩爾根當時選擇什么實驗來檢驗他的假說的呢? 7.學生疑惑之際,適時點撥:摩爾根為驗證他的假說,又設計了三個新實驗,其中之一是:將上述實驗所得白眼雌蠅和野生紅眼雄蠅進行雜交。 8.讓學生再依據各自提出的假說演繹白眼雌蠅和野生紅眼雄蠅進行雜交的結果。 10.學生畫好圖解后,課件出示摩爾根所做該實驗的結果:雌蠅全部紅眼,雄蠅全部白眼。水到渠成,排除了假說2,從而確認了假說1,即摩爾根的假說是正確的。也認同了摩爾根的測交實驗是白眼雌蠅和紅眼雄蠅的雜交。 11.總結:摩爾根用實驗證明了具體的基因在具體的染色體上,從此摩爾根成為孟德爾遺傳規律和薩頓的堅定支持者 |
3.學生分兩組分別依據假說1和假說2畫遺傳圖解演繹實驗結果。(各找一名代表板演) P: XWXw X XwYw 紅雌 白雄 子代:XWXw XWYw XwXw XwYw 紅眼雌蠅 :紅眼雄蠅 : 白眼雌蠅 :白眼雄蠅 1:1:1:1 P: XWXw X XwY 紅雌 白雄 子代:XWXw XWY XwXw XwY 紅眼雌蠅 :紅眼雄蠅 : 白眼雌蠅 :白眼雄蠅 1:1:1:1 6.學生繼續分組討論 9. 學生分兩組再分別依據假說1和假說2畫遺傳圖解演繹實驗結果。(再各找一名代表板演) P: XwXw X XWY 白雌 紅雄 子代:XWXw XwY 紅雌 : 白雄 1 : 1 P: XwXw X XWYW 白雌 紅雄 子代:XWXw XwYW 紅雌 : 紅雄 1 : 1 |
1. 引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矛盾沖突,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突破難點。 2. 訓練學生思維邏輯的嚴密性和開方性。 3.感受科學家嚴謹治學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
5.介紹相關科學發展史 |
1865年孟德爾發表論文,描述遺傳定律 1891魏斯曼描述減數分裂. 1903年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 1910年摩爾根證實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提問摩爾根為什么選果蠅做實驗材料? |
1.聽講、思考、回答、感悟 2.果蠅體小易飼養、繁殖速度快、具有多對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答不全老師補) |
進行科學史教育達成情感目標 |
三.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1.用課件解釋什么叫“線性“排列 2.更改黑板上本節課題為:基因在染色體上 |
自主學習 |
了解科學新進展 |
四.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
1. 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是核心概念,要利用課件精講。 3.課件展示具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攜帶一對等位基因的減數分裂過程圖。 5. 課件展示具有兩對同源染色體攜帶兩對等位基因的減數分裂過程圖。 7. 強調: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組合,且在減Ⅰ后期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組合。 8.啟發學生思考遺傳定律發生時間和適用范圍。 |
2.識圖填寫學案: 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4.總結分離定律實質 6.總結自由組合定律實質。填:能自由組合的基因: 9.討論總結:發生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適用于真核生物的細胞核遺傳。 |
講練結合重點突破 |
五:課堂小結 | 以概念圖的形式課件展示 | 聽講 | 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