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漢族民歌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湘文藝版音樂鑒賞《漢族民歌》山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樂湘文藝版音樂鑒賞《漢族民歌》山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感悟漢族民歌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熱愛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情感。
2、認知目標:感受不同體裁、不同地域的漢族民歌的不同風格特點。了解中國民歌的基本概念及發展概況。
3、能力目標:在欣賞體驗的基礎上,能對漢族民歌體裁的音樂特點進行探究、歸納和總結。能與老師同學合作《過灘號子》體驗船夫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情景。
教學重點:了解民歌的體裁,感受民歌的地方色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歸納總結漢族民歌的音樂特點。 教學方法:欣賞、討論、探究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演唱——《沂蒙山小調》 2、引出漢族民歌及漢族民歌的三種體裁
民歌:民歌是民間口頭流傳的歌曲,它是勞動人民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種藝 術形式。
漢族民歌從體裁主要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 二、聽賞與體驗
1、勞動號子
(1)播放《巴東石工號子》
勞動號子的旋律、節奏有哪些特點?什么演唱形式? ①律動感強,節奏比較固定
②歌詞多呼號性語言,旋律粗獷有力。 ③歌唱形式多樣,“一領眾和”是最基本的。 什么是勞動號子?
勞動號子:是人們在從事體力勞動的過程中即興創作并演唱的一種帶呼號性的歌曲。
號子種類:
①搬運工程號子,在裝卸、扛抬、打夯、伐木等勞動中歌唱。 ②農事號子,在打麥、舂米、車水、薅草等農業勞動中歌唱。 ③船漁號子,伴隨水運、打漁、船務等勞動。 (2)播放《澧水船夫號子》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 《三幺臺》《平板》:節奏平穩 《數板》 《高腔》:節奏明快
總結:勞動號子的節奏與勞動節奏緊密結合的特點。
(3)配合學生表演《過灘號子》,加深學生對號子的體驗;并讓學生總結號子有什么作用?
號子的作用:指揮勞動、協調動作、消除疲勞、鼓舞勞動熱情 2、山歌
(1)播放《趕牲靈》感受山歌的旋律、節奏、歌詞有什么特點?
山歌特點:旋律高亢嘹亮,質樸風趣,起伏較大;節奏自由。歌詞多襯詞直白。
(2)《趕牲靈》是流行于我國陜北地區“信天游”中的一個曲目。我國各地山歌 名稱:
山 歌 名 稱
陜北 信天游 青海 花兒 山西 山曲 內蒙古 爬山調 四川
晨曲
(3)播放《小河淌水》,對比南北山歌的不同風格特點。 南方山歌:旋律較為抒情,節奏自由,歌詞善用比興,含蓄 3、小調
小調又稱小曲,泛指流行于廣大城鄉的一種民間歌曲,常在人們生活的閑暇和
風俗性的節日、集會時演唱,故稱“里巷之曲”。
(1)播放《無錫景》對比山歌,感受小調的旋律節奏有什么特點? 小調:旋律優美流暢,節奏規整,結構較為嚴謹,詞曲固定,一般有藝術加工。
(2)與學生合作《龍船調》,合作完成作品。 三、交流與探究
欣賞現代改編的《趕牲靈》與傳統的《趕牲靈》作對比,找出變化。
伴隨著社會迅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音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民歌受到多元化音樂的沖擊,打破了民歌原有表現的模式與音樂風格,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五彩繽紛。
歌唱方法的演變
表演形式的演變(改為重唱、合唱、器樂曲等) 配器和聲的演變 主旋律的演變 四、總結下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