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漢族民歌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湘文藝版音樂鑒賞《中國漢族民歌》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樂湘文藝版音樂鑒賞《中國漢族民歌》重慶市江津中學校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民歌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對民歌的學習興趣。 2. 通過聽、唱、演、編等活動方式,歸納總結山歌、勞動號子、小調的音樂特點,并能分辨欣賞的民歌體裁。
2重點難點:情感體驗并能分辨山歌、勞動號子、小調的音樂特點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3.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龍船調》片段
師:剛才那首歌曲。同學們聽過嗎?歌曲叫什么名字?這首歌是由宋祖英演唱的《龍船調》,歌聲優美細膩,非常動聽。請問同學們:這首歌曲屬于哪一種類型的歌曲?
生:民歌
師:民歌歷史悠久,是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音樂形式。早在2400多年前就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也是我國最早的民歌歌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民歌,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民歌是我國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廣的民族的民歌,是哪個民族啊?
生:漢族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幾首中國漢族民歌。(板書)
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怎樣產生的歌曲是民歌呢?
如何為民歌分類?
生:(討論回答)
師:民歌就是:人們在勞動、生活中口頭傳唱而形成,并在口頭傳唱中發展和保存的歌曲。
漢族居住區地域廣闊,由于居住地域文化傳統以及風土人情各方面的不同,產生了許許多多不同風格的漢族民歌。按照民歌體裁以及社會功能和音樂特征,我們把民歌分為三大類,同學們知道是哪三大類嗎?
生:(討論、回答)
師:山歌、號子、小調。
那么今天,我們進行一次民歌采風,感受多姿多彩的漢族民歌。(幻燈片出示標題)
活動2【講授】進行新課
(一)山歌
師:首先來聆聽一首山歌:《趕牲靈》(出示PPT)
師:請問有同學知道什么是趕牲靈嗎?
生:
師:趕牲靈既是用牲畜長途為他人運輸貨物。在舊社會,陜北一代的人們生活十分貧苦,許多那人為了謀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謀生外,有相當一部分人靠趕牲靈謀生,趕牲靈是十分辛苦,而且趕一趟牲靈常需十天半月甚至半年,一年。長期與家人分別,思念家人,這首《趕牲靈》就應運而生了。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下。
聆聽歌曲《趕牲靈》
提問:
《趕牲靈》是一首陜北信天游,是屬于民歌中的山歌這一類,體現了山歌的哪些音樂特點? (音高 音色 節奏長短 旋律線條等方面)
活動體驗:
隔著山頭打招呼
(音樂特點:聲音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較大,節奏自由悠長,情感直白質樸 )
師:剛才我們感受了山歌的音樂特點,同學們會唱山歌嗎?老師倒想起了一首山歌唱給你們聽一下?
教:剛才歌曲里面唱到,月亮出來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可以感受到,山歌就在人們的心里,周圍的景,物,隨時都可以勾起心里最深沉的思念,情感順著歌聲由此蔓延出來。
師:山歌即山野之歌,是在野外、山上、勞動場合唱的歌,是民歌中產生最早的體裁。最原始的山歌是原始人在打到獵物時或求偶時發出的動聽的叫聲,后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山歌
它始終承載著表達人類最原始和最真實的情感。我們在看一下,下面幾首山歌歌詞,感受一下:【出示幻燈片】
(二)勞動號子
師:請同學們抬起頭來聽一聽,“喲嗬 ,喲嗬”(唱《船工號子》前兩句,用鋼琴做伴奏)這屬于哪一類民歌啊?
生:勞動號子
師:人類有了集體勞動,勞動號子也就產生了,它是直接產生于勞動場合,伴隨勞動過程的民歌。因勞動形式的不同可分為5大類: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和船漁號子。那同學們知道我們重慶最有名的號子是什么號子啊?
生:川江船夫號子
師:《川江船夫號子》由八首不同的號子聯綴而成,其中有風平浪靜航行時悠揚動聽的〈平水號子〉和〈下灘號子〉 有發現險灘準備投入緊張戰斗鼓舞士氣的〈見灘號子〉有在搶灘奪險時急促緊張、氣勢強烈的〈上灘號子〉和〈拼命號子〉。現在我們就去川江聽一聽,感受一下來自千年的傳承。
欣賞《平水號子》
師:由于時間有限,剛才我們聽的是《川江船夫號子》中的《平水號子》同學們聽到了幾種演唱形式?
生:兩種 領唱和齊唱
提問:通過欣賞的兩段勞動號子,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號子在勞動中有什么作用?(以統一勞動節奏的實用性為主,調劑鼓舞勞動者情緒的表現性為次)
勞動號子音樂特點是什么?(一領眾和,鏗鏘有力,節奏感強)
活動體驗:
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廣泛運用過號子?(拔河比賽時,兩方對抗時統一節奏的吶喊)活動體驗:
感受一領眾和的感覺,學生表演《見灘號子》片段
號子的特點:鏗鏘有力 一領眾和 節奏感強
師:勞動號子在我們生活中,以及在我們身邊經常都能用到,民歌就是這樣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到廣泛運用。感受了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我們去江南聽聽小調吧!
小調
1.欣賞江蘇《茉莉花》
師:大家都很熟悉吧,這首茉莉花唱響了中國,唱向世界。最早的《茉莉花》起源于江蘇,經過傳播,在我國有幾十個版本的《茉莉花》。下面我們再來聽聽河北的《茉莉花》。有什么不同?
2.欣賞河北《茉莉花》
師:《茉莉花》傳播于不同地域后,其曲名、唱詞和基本旋律框架上仍保持相同或相似,但旋律的具體樣式以至風格情調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色彩變化,形成大同小異的曲調家族。這種情況其實在小調音樂中經常可以見到。我們稱為民歌的變異性。
3.老師范唱《蛤蟈歌》
這首是我們江津的一首小調民歌,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啊?
感覺和那首歌曲相似啊?(川北民歌《數蛤蟆》)
對比兩首歌的歌詞和旋律框架:【出示幻燈片】
曲名歌詞相似,后者旋律將前者加花變化而來
活動體驗:
請同學們學唱《蛤蟈歌》,感受地方小調歌曲的魅力。
總結:
小調的特點:旋律優美細膩、節拍規整
民歌的特點:創作、傳承的集體性、口頭性、即興性和變異性。
創作方式簡潔,實用。
形式短小精干,旋律流暢優美
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活動3【活動】復習鞏固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完成了這個表格,可以看到根據民歌的體裁形式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山歌 勞動號子 小調。也從中感受到了民歌的特點。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否掌握了民歌體裁的三大類。
出示四組民歌,判斷是屬于那種民歌類型并說出理由
《上去高山下平川》 山歌
《無錫景》 小調
《黃河船工號子》 勞動號子
《槐花幾時開》 山歌
活動4【講授】拓展總結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民歌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能力的提高,現在很多生產勞動都被機械化所替代,曾今最受人們喜愛的民歌是否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呢?
聆聽王二妮演唱的《新趕牲靈》
師:和前面山歌中的《趕牲靈》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生:【討論】RAP的演唱形式 演唱風格更貼近現代人的審美觀等等
師:總結
聆聽《山歌好比春江水》
傳承和發揚民歌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希望同學們能用更多更好的方式來發揚傳承我們的民歌。因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讓我們在新時代的民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堂。(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