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家長會,呵護孩子的夢想,喚醒內在的力量
所屬欄目:初中主題班會課
視頻課題:初中家庭教育青少年成才優秀家庭教育家長會案例-呵護孩子的夢想,喚醒內在的力量-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家庭教育青少年成才優秀家庭教育案例-呵護孩子的夢想,喚醒內在的力量-杭州外國語學校
課題:呵護孩子的夢想,喚醒內在的力量
課程目標:
1通過案例分析,啟發父母要轉變觀念,尊重孩子的夢想,使之成為積極的成長力量。 2通過實踐操練,基本掌握鼓勵、支持孩子實現夢想的有效方法,感悟教育的真諦。 教育資源:典型案例、圖片、真實的場景、故事、名人名言、錄音、錄像等。 現代技術手段:手機微信現場調查統計、幻燈投影、錄音、視頻放映等。 參與人員:家長(分三個大組) 教學課時:40分鐘。 一、課堂導入,現場調查 (一)課堂導入
家長下午好,歡迎來到英特家長課堂。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夢想的話題:呵護孩子的夢想,喚醒內在的力量。
本學期我們初一孩子做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他們暢想未來,滿懷憧憬。今天,我想了解一下家長是否支持孩子的夢想呢?先來做一個現場調查。
(二)現場調查統計:
1、 父母支持孩子夢想的百分比。
請大家用微信掃一掃二維碼,做一個選擇;幻燈呈現結果。 2、 你們想不想聽聽孩子的心里話呢?看一段視頻:《我想對你說》)
看來,在夢想的問題上家長和孩子之間實際上有一些分歧。如何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我們愛的支持,并成為他成長的助力呢?我們先來討論一個案例。
二、 案例剖析,觀點辯論(反對還是呵護) 觀看視頻:《佳佳的故事》:
大意:佳佳在一所知名的民辦初中讀初一,成績中下。她愛好烘焙,夢想以后開一家面包房甚至連鎖店,做出全中國最好吃的糕點。但她爸爸覺得她的想法太沒出息,要求女兒以后考國內最好的大學讀法律系或金融,以后的工作才體面。女兒不喜歡做律師,對父爸爸強加給她的安排很反感,父女倆的交流不歡而散。
案例剖析與討論
(一)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剖析沖突中的問題。
1、佳佳的爸爸在與佳佳交流夢想的過程中發生了沖突,主要是誰出了問題?問題是什么? 追問:佳佳的爸爸為什么要控制女兒的夢想?
可能的原因:1)覺得女兒不懂;2)怕女兒走彎路,出于對女兒的愛 (二)自我帶入,換位思考。 關于“不懂”
2
1) 問:父親認為自己的想法比佳佳的更正確,你覺得夢想有對錯嗎? 2)
問:孩子尚未成熟,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替她做決定了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宣言:(第6張幻燈)
我覺得夢想就像是我的所有物,只屬于我,任何人都無法強迫我去放棄我的思想,包括你們(父母)。曾經有個老師告訴過我:“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物品。他們只是借用了母親的肚子來到了這個世界,孩子依然是孩子,父母依舊是父母,誰都不屬于誰。”我想要實現這個夢想是我有這個基礎,我為這個基礎去奮斗去努力!
——初一9班顧家怡
明確:夢想只有跟自己相關,孩子才會努力。
出示并朗讀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一段小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
關于“愛”:
1 )紀伯倫說,你可以給予的是你的愛。佳佳父親控制佳佳夢想的想法是不是愛?請小組討論。
追問:被愛是一種怎么的感受? 愛誰說了算?
父母的心理可以小結兩個字:要和怕。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不適當的愛。 接下來聽聽教育專家鄭委老師精辟的解讀:(第8張幻燈)
“要” ,產生了控制,要求和執著,“怕” 產生焦慮,壓抑和瘋狂。前者是欲望在作祟,后者是恐懼在籠罩,兩者都遠離真愛。“要”和“怕” 看似父母圍孩子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其實,表面的付出往往掩蓋了希望孩子滿足自己的欲望的目的,希望愛的人讓自己不再恐懼的自私,其實這是表面不赤裸裸實際上赤裸裸的交換和自我。
——鄭委《為孩子做出1%的改變》 2 如果說控制體現的是一種自私,那么什么才是真愛呢?
(三)喚醒自身的體驗
在座的家長朋友,你們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我想問你,你在追求夢想做選擇的時候,,是你自主選擇還是你父母給你做的決定?
家長的體驗是不是也印證了心理學家格拉澤的話:(第9張幻燈:
自由選擇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發現人的潛能,尋找新的學習機會,增加成功的認同,感受個人的價值,獲得自信。
——格拉澤(心理學家)
根據我們對佳佳故事的分析,我們是不是得到這樣一個啟迪:在夢想的問題上,家長首先有所不為。(第10張幻燈)
小結一 家長有所不為: 家長呵護夢想,孩子活出自我。
3
家長有所不為,但還要有所為。就是家長怎么做更能幫助孩子激發他的潛力? 三、經典引領,智慧分享
(一)讀經典故事,分享育兒智慧:
1 讀下面兩個故事,說說這兩位家長那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外交官的故事:
當一名外交官,是女兒從小的夢想。當女兒第一次講出來的時候,父親并沒有大驚小怪,也沒有把孩子的夢想當成幼稚的童言戲語,更沒有一笑了事,而是認真地捕捉到孩子心靈中開出的一個小窗口,并且跟隨女兒的夢想找到了幫助她成長的思路,不斷鼓勵她,在生活中看似不經意的、點點滴滴的交流中,強化她心中外交官這個夢想的現實圖景。每天早上,女兒背著書包去上學的時候,父親就大聲愉快地對女兒說:外交官,再見!父親相信,當外交官的圖景在女兒的心中越來越清晰,她的目標也就越來越清晰,實現的可能也就越來越大。 黑立行的明星夢:
黑立行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他畢業后沒有去從事所學的工業設計,而是告訴父親黑幼龍,想學表演,到好萊塢去闖天下。
“我不忍澆他冷水,也認為年輕人都有追逐自己夢想的權利,所以只好建議他給自己一年的事件好好去闖,認真孵夢,如果一年的事件沒有成果,他可以再繼續決定要做什么。孩子全心投入,學習發聲和表演等,我盡力幫他圓夢,一起拜訪中影的經理,安排兒子與著名演員張艾嘉見面,通過朋友征詢吳宇森導演關于進軍好萊塢的意見。當吳導演說對于一個新人來說,除非非常幸運,否則根本沒有機會。兒子難過得低下頭不說話,我看到他這樣也覺得非常難過,但不管如何,我仍尊重他對自己人生的決定,在一年的努力后,立行決定放棄明星夢,回斯坦福深造。”
——黑幼龍《慢養》
1)問:有人說,前文的爸爸每天說“外交教官再見”,也太假惺惺了吧?你認為呢? 2)問:有人說,有黑幼龍這樣的爸爸真好!好在哪里? 3)那么兒子黑立行覺得他的爸爸好在哪里呢?(第14張幻燈)
“對于我的人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爸爸愿意給我自主選擇的機會,證明他信任我,認為我是一個會做選擇和判斷的人。他的這種信任,給了我強力的支持和鼓舞,讓我在以后的人生里,不管面對選擇大學,還是選擇科系,甚至于選擇職業的時候,都有信心能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黑立行 4)你猜想后來黑立行發展如何?
黑立行,開設了自己的工業設計公司,成為了成功的CEO.
4
2 剛才看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親。我們再來聽一聽我們身邊的孩子,身邊的父
親。 ((第15-16張幻燈))
下面的兩段錄音選自我班的諸葛引墨和陳書嫻寫給父親的信。
當我跟你說,我想當一名芭蕾舞者。于是,幾年來,風里來雨里去,你每周都帶我去學習舞蹈,從來不讓我因為你的原因缺哪怕一次課。
在我最風光的時候,是你在背后默默為我鼓掌;在我最沮喪的時候,是你不怕我的壞脾氣遷怒于你,而還是想辦法安慰我。
所有的所有,你沒有想過我的任何回報,只是因為“我女兒喜歡”。
我曾經因為種種原因試圖放棄芭蕾,現在,我不會了。是我任性了,爸爸。如果傷到你,拜托拜托,別往心里去好么?你的女兒現在長大了,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爸爸,對不起。 這個夢想,你為我兢兢業業守護了七八年,現在換我來守護,我想,這個期限是永遠永遠。 ——初一10班 陳書嫻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
在追夢的道路上,我曾彷徨過,失落過,執著過,也努力過,一個熱愛文學的人,是很需要內在的東西的,而你就很好地給予了我這一點,那就是理解。我感謝你適當的時候不必多言,感謝你只是聽我傾訴。我希望在我日后追求文學的道路上,你能做我最堅實的后盾與最忠實的傾聽者,聆聽我心臟的跳動的聲音吧,它是真實的,溫熱的。叫我怎么感謝您呢,我的父親?或許你會說,我的快樂就是你最大的報酬吧。那您就看著吧,我親愛的父親!我這樣一個意氣風發、野心勃勃的少年,怎能叫你失望呢?我不僅會保持我那份初心,還將創出一份成就來!我是毫不避諱的!
——初一10班 諸葛引墨
這兩位父親今天也來到了現場,你們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感慨:所謂的愛,不是你要她好,而你真正對她好,她就愿意變得更好。 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第17張幻燈)):
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在于:要在每一個人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
——蘇霍姆林斯基
家長,就是要成為這樣發現者和幫助者。
通過這些智慧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第二個啟迪。(第18張幻燈)) 啟迪二:有所為 家長順勢而為,孩子積極努力。
作為家長,不必在意那夢想是什么(律師,球員,還是普通的面包師),而是接納和支持孩子的夢想,孩子在追夢過程中更能夠獲得自信、責任、感恩等優秀的品質。這是不可預測的未來中不變的力量。美國學者研究表明,這些社會情感比智商、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5
(二)進行角色扮演,實踐教育的真諦。
請大家實踐操作,做一個角色扮演。(第19張幻燈))
請兩人組成一對親子,選擇一個話題,雙方一起交流夢想。 看看能否超越佳佳的父親。 A兒子熱愛足球,球技不錯,但成績較弱,他說他想帶領中國國家隊再次打進世界杯。 B女兒成績一般,喜歡烘焙,想開一個全中國最好的面包店。 扮演結束后,請說說扮演的媽媽或爸爸哪些地方說得好或做得好。
其實,我們每一個家長都將是最優秀的教育家。你們的遠見卓識也詮釋了夢想教育的真諦:(第20張幻燈)):
用夢想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 幫助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四、體驗感悟,拓展提升
1、今天,我們借助夢想的話題,其實是為了探討家庭教育。你是否可以用一個詞總結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這個詞或許是你一直以來堅持的,或許是你今天覺得應該改變的。
請用微信掃一掃二維碼。如: 接納、尊重、理解、支持、自由的空間、換位思考、順勢而為等。
請家長說說你寫了哪一條?為什么你認為這條最為重要? 小結:
我從大家的感悟中,我讀到了知行合一,也看到了反思和改變。所以最后我想說: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親子的共同成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