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流動兒童,家長會,不爭氣
所屬欄目:初中主題班會課
視頻課題:初中家庭教育家長會流動兒童家庭教育-面對孩子的“不爭氣”,怎么辦-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家庭教育流動兒童家庭教育-面對孩子的“不爭氣”,怎么辦-四川省 - 成都
面對孩子的“不爭氣”,怎么辦?
教學背景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我校學生家庭構成中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父母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9.6%;外來務工子女占50.6%,農村戶口占41.4%,成都市以外的戶口占37.3%,這部分孩子的家長普遍工作時間較長,收入普遍不高,居住環境不佳,父母由于忙于生計常常早出晚歸,平時與子女溝通較少,管教方法簡單粗暴,大多認為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就是父母最大的責任,對孩子雖然也日漸注重做人教育,但更多還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平時與家長交流溝通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管教表現出很無奈,想管,但管不了,管不好。尤其是每當孩子表現不佳,出現違規違紀時,經常聽見家長們抱怨的一句話就是:這娃娃不爭氣得很!
設計思路
以案例為主線,引導家長首先界定什么是“不爭氣”,其次幫助家長分析導致孩子“不爭氣”的原因,最后共同尋找改變孩子“不爭氣”現狀的對策,以例明理,以案說法。
教育目標
1、客觀全面認識自己的孩子
2、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正確判斷自己的教育言行 3、能學著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幫助孩子 教育方法 案例分析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 教育過程
導入:歡迎各位家長,很高興與各位家長再次相聚,共敘孩子的教育問題。今天,我們繼續探討關于孩子的“爭氣”問題
復習舊課:
上一節課我們一起解決了兩大問題,第一是對“爭氣”的界定,共同達成了“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向上向善就是爭氣”,第二一起分析了導致孩子“不爭氣”的原因,主要有三大類,一是態度還是能力,二是家庭還是學校,三是交友還是網絡。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解決,面對孩子的“不爭氣”,究竟該怎么做?
講授新課:
三、當孩子“不爭氣”,我們怎么做?
(一)接受孩子的現狀,別讓幸福的相守變成痛苦的折磨。接受理解!
面對孩子的現狀,我們首先是接受。微信朋友圈曾經流行的一句玩笑話:當孩子淘氣的時候,心里默念,親生的,親生的…雖是玩笑,但道出的是真理。
1、大多數孩子的“不爭氣”無外乎成績不佳、習慣不好(遲到、吸煙、儀容儀表不合規范等)、德行不好(不尊重老師、家長,對待同學不友善)等。真正性質惡劣的偷、搶、
2
吸毒販毒等行為畢竟是極其個別,這幾年我們學校都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現象。
2、我們還能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不是很多,別讓幸福的相守變成痛苦的折磨。 中學生活開始,孩子早出晚歸,讀大學可能開始住校(有些高中就開始),能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今后工作了,成家了…孩子和我們廝守的時間更少,在有限的相處時間里,要讓這份幸福的相處成為我們一生的美好回憶,而不要變成痛苦的折磨。
曾經看到過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長寫的關于一段與孩子相處的經歷: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看到孩子磨磨蹭蹭,長時間的愣神,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于是就改變戰略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后,家里就充斥了呵斥、不滿和哭泣。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暴躁,黔驢技窮時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每當打過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特別后悔、心疼,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仍然感覺很對不起孩子。 (一位特級教師女兒一直很優秀最后抑郁自殺的案例)
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于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當時的感受的確很幸福。但也可能因孩子很優秀,離你很遠,見上一面都難,難道這樣就特別幸福?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么優秀,你要教育,你反復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以為所有的天倫就在于在一起,難道這不是幸福?
孩子成人之后,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不要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3、孩子之所以有現狀一定不是他一個人的原因造成的。既然不是他一個人的錯,就應該大家承擔責任,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無條件地愛她(他),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甚至是將來,無論什么樣的現在和將來,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其實,我們也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作用,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如果你總是抱怨,那你一定總是痛苦,并且是一家人的痛苦。
(二)不過早給孩子下結論。永遠信任! 播放視頻《女子亂畫被滅燈,當撒上白粉后》
提問:這個視頻對于我們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什么啟示?
面對孩子暫時的不爭氣,我們不應該輕言放棄,更不應該給孩子過早下定論,成長中的孩子,可塑性很大。如果父母都放棄他,不信任他,對她失望甚至絕望,那孩子就更容易破罐子破摔,更不容易建立起自我調整的自信。(鄧思平的例子,王祥宇的例子)
所以,面對出現問題的孩子,我們要多鼓勵,要多信任,只要和孩子一起努力,隨著孩子閱歷的增加,父母老師的幫助和年齡的增長,相信他一定會有轉變,慢慢長大。我們一定不能因為孩子暫時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就給他貼上標簽,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剝奪孩子對幸福快樂的追求。
3
(三)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她)。有效陪伴!
面對孩子的現狀,我們除了接受、理解、信任,更重要的是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幫助他,引導他,讓他慢慢走到自我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來,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有的家長抱怨,我沒有多少文化,又沒有時間,我不知道該怎么做?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在這個故事里你能看見哪些信息?
1、《一次期末家長會實況記錄》
如果你有一定的輔導能力,也有時間陪伴孩子,看看下面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 2、《一名七中育才家長陪伴孩子的日常》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是助其成長的最重要角色,陪伴、引導又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陪伴一定要求是有效的陪伴,不是所有陪伴都是有效的,當孩子在旁邊學習的時候,你在旁邊玩手機、打游戲、打麻將,這不是有效的陪伴。通過上面兩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陪伴時間是擠出來的,利用出來的;陪伴的形式,既可以是近距離的身體陪伴,也可以是書信、便條式的心靈陪伴;陪伴一定是正向的,正能量的示范與引領!陪伴一定是相互影響,共同成長的有效陪伴。當我們心甘情愿陪伴孩子,盡心盡力為孩子做一些輔助工作的時候,就不會煩躁,不會抱怨。即便他不能成龍成風,我們堅信,他至少能成為一個健康的、快樂的、懂得感恩的人!而成人,才是平凡孩子最安全最健康的未來之路。
(四)教育不會立竿見影。耐心等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會立竿見影,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一是要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
二是要做好剛見好轉就又出現反復的準備。 三是要做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見效的準備。
為什么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作家麥家與青春期叛逆兒子相處的故事) 1、孩子是我們的孩子。
2、孩子是有差異的。因為中學生畢竟還是孩子,每個孩子又是千差萬別的,人的悟性、反應的速度等都不一樣,就如人的身高、心智發育等都有早有晚,有的孩子12、13歲就開始猛長,有的17、18歲才開始長。
3、我們現在面臨的孩子是已經出現了一定問題的孩子。有句俗語就說過“學壞三天、學好三年”,對于存在一定問題的孩子,要在原來的基礎上調整、轉變,比從最初的教育開始一定會更難,就如在一張已經畫得亂七八糟的紙上要調整為一張優秀的畫作肯定比在一張白紙上重新作畫要難得多。
4、我們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幫助方法也不一樣,孩子前期的積淀也不一樣。 上述差異決定了孩子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轉化成效都會不一樣,況且有些差別是怎么努力都永遠存在的,如一個學校有50個學生就有第一名和第50名,有500個學生就有第一名和第500名,只要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即使是最后一名的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提升就是進步。
4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對孩子,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輕言放棄,那么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們會內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沒有幫助,在他最需要我們堅持的時候沒有堅持。要相信,我們的每一點付出,都會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留下痕跡。希望孩子們今后感激我們的,不僅是給了他們生命,而且還給了他們一個有質量有尊嚴的生命。
期待著孩子們在大家每天不斷的努力和修正下,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成為爭氣的孩子! 讓我們一起大聲朗讀《從此刻起,我要》,以此文作為本節課的結束語,大家共勉!
教育反思
針對家長的實際情況,本課運用了大量的案例、情景,授課教師也隨時分享自己育兒的切身感受,與家長一同分析面對孩子的“不爭氣”家長該怎么做?沒有高深的理論,不是枯燥的說理,事例貼切,感情真摯,家長理解接受都較容易,對問題的理解超出預期,尤其是在最后的朗讀環節,家長的情感、音量都超出了預期,效果很好。但家長畢竟不同于學生,課堂的活躍度還需要進一步激發。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