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走近我們的老師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二單元5《走近我們的老師》福建省 - 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二單元5《走近我們的老師》福建省 - 廈門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
我和老師的故事
——走近我們的老師(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我們的學習生活”第2條“尊敬教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而編寫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小學三——四年級目標中也有相關要求。
本單元有“說說我們的學校”“走近我們的老師”“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三課,旨在培養學生對學校的熱愛,理解老師辛苦及對學校的責任感。本課話題《我和老師的故事》屬于“走近我們的老師”主題范疇,主要引導學生看到老師對自己的愛,理解老師的良心用苦,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老師,學會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
較之以往人教版(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相關話題,統編教材更注重“現實”關系的處理,即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愛與用心,更要引導學生回憶師生相處的誤會、矛盾,發現老師是“不完美”的,進而指導學生客觀看待教師,正確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學校生活。
【本課挑戰及突破】
本課重點是理解教師的辛苦。可對學生來說,教師的辛苦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鑒于此,本課本著“量化 實證 促情”的教學主旨,擬從三方面做出突破(1)開課伊始,通過“愛心加減法”游戲,幫助學生回憶、體驗師生之間的故事及情感,不露痕跡地引出種種“誤會”,為后續問題解決做好前期的生活再現準備。(2)引導學生探究“教師一日作息表”,感受教師工作的繁忙與用心,逐漸發現“誤會”的根源——老師太忙、太急了!(3)用“光斑”產生的原理及現象來佐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愛的誤會”等現象,由此感悟到:愛,就像實驗中
的光斑一樣,距離越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完美”,誤會越少;距離越近,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就越多。所以,大家要互相體諒、包容,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通過老師、學生、校園“金三角”關系的理解,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理解老師,參與學校生活。
本課目標:1.了解教師工作的辛苦,體會教師對學生的愛;2.理解、體諒教師,學會接受“不完美”的教師;3.尊重和感謝教師付出的勞動,學會和教師進行溝通,并用實際行動為教師減輕負擔。
本課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重在前兩個目標,重在“我和老師的故事”;第二課時重在第三個目標的實踐性落實。
本次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內容。
本課時目標:1.在“愛心加減法”游戲中,知道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既有愛的印記,也會有誤會的痕跡。
2.在繪本閱讀及“光斑”現象的科學實驗中,發現“愛的光斑”現象常常發生在有愛的生活與有愛的人們之間。
3.在“去斑”大行動中,用愛的行動與表現,化解生活中的“光斑”事件(現象),將愛傳遞出去,讓生活更加美好。
教學重難點:在繪本閱讀及“光斑”現象的科學實驗中,發現“愛心加減法”游戲的真諦——愛,就像實驗中的光斑一樣,距離越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完美”,誤會越少;距離越近,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就越多。一句話:有愛的生活就一定會有愛的誤會產生。
所以,大家要互相體諒、包容,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過程】
一、說校園,陽光教師露頭角
問題1:校園美嗎?是誰讓這個校園特別有活力?
小結:老師就像一個辛勤的園丁一樣,勤勤懇懇地培育著你們這樣一朵朵花骨朵兒,所以你們每一天都笑靨如花,咱們學校也才有了這樣一堵堵讓人難忘的笑臉墻……
揭題:所以呀,要了解一所學校,不僅要了解同學們,更是要了解辛勤培育同學們的老師——板書課題:走近我們的老師
【設計意圖:開課伊始,通過主問題設計,讓學生明白并發現“教師——學生——校園”金三角關系,凸顯本課話題的意義。】
二、探生活,陽光教師現真情
(一)談論“方式”,確定“走近”路徑
問題2:同學們,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才能走近老師呢? 生:回憶各種各樣的故事、講述我和老師的故事、多和老師交談、聊天等
小結:這一切的方法,共同點就是回憶或講述“你和老師之間的故事”,這樣可以讓人更加地了解你的老師,所以,咱們這節課就要通過“我和老師的故事”(板書)來走近你們的老師。
(二)講述故事,凸顯“走近”過程 “愛心加減法”
1.講述故事:那么,你們和老師之間有什么故事呢? 生1、生2、生3
小結:發現每個人故事都很多,一節課說不完,老師也聽不過癮……怎么辦
生:寫下來等
小結:這個主意不錯,老師給你們一個建議,既然故事很多,那么咱們把故事分類,再進行“加一加、減一減”,看看你們和老師之間的故事究竟有多少分?看看誰的分數最有故事?
2.“愛心加減法”運算 (1)讀游戲規則
學生自主計分5分鐘,師巡視,發現四類現象并充分肯定這四種情況:只單純加法、加減均有、只有分數沒有文字說明、啥都沒有(生全都印在腦海中)。
(2)交流“愛心加法”
交流要點:師強調“因為有了老師的陪伴,所以……”,討論,發現:發現了嗎?同學們的快樂都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陪伴(板書)。
小結:正因為陪伴多了,所以同學們和老師之間發生了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你們看(PPT),你們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
(3)情境大回放,驗證校園生活
對照PPT上呈現的若干幅圖,回憶自己與老師之間的種種不愉快。 交流要點:師強調“因為你們XXXX了,所以老師急了,就……” 師小結:發現了嗎?同學們的不開心都是因為老師一個字——急!那么老師究竟有多忙呢?教師補充一周中最忙的一天與最“閑”一天的行程,再用數據加以統計,凸顯教師的“忙”!
(三)理性佐證,助力感性情感體驗 1.繪本回憶,助力“愛心加減法”
一急就出亂子!所以,老人們常說“自己的牙齒都會咬到自己舌頭的時候”,更何況是你和老師之間,就是你們自個兒的媽媽也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大家還記得咱們曾經閱讀過的一本繪本,也是講述“愛心加減法”故事的嗎?
生:《媽媽,你好嗎》
師鏈接課件,簡單講述這個故事
小結: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加加減減中度過的……為了證明這種“愛心加減法”現象的存在啊,咱們科學實驗員還刻意做了一個實驗,來揭示它存在的秘密?同學們想看嗎?
2.實驗呈現,佐證“愛心加減法”
播放實驗,提醒思考:同學們,你們發現了“愛心加減法”的秘密了嗎?
抓住“距離”進行引導:距離越近,光斑越亮,看得越清楚,缺點也就暴露得越多;距離越遠,光斑越暗,看得越不清楚,缺點也就暴露得越少。所以,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就像你們現在近距離看陳老師,發現……“老師臉上的黑斑很多!”……這就叫做“愛的光斑”(板書)
【設計意圖: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為此,本大環節旨在引導孩子感受、發現“教師是最愛他的人之一”,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1)在“愛心加減法”游戲中,回憶往昔碎片化的校園生活,為后續的焦點問題談論做好情境的鋪墊工作;(2)在“愛心加減法”交流中,逐漸浮現師生相處的矛盾,將師生相處關鍵問題——“矛盾”推至公眾視線,為后續教師“一日作息表”的探究提供事實依據;(3)在教師“一日作息表”的探究中,發現師生矛盾的根源——教師太忙,太急了!學生瞬間理解教師對自己深沉而又普通的愛。】
三、去“光斑”,陽光教師人人護 1. 去“光斑”,我能行
那么,要如何將老師臉上與情緒上的“光斑”給去掉呢? 生:我能
小結:你們的行動,一定能讓老師臉上與心理上的“光斑”越來越少,老師一定會越來越開心、越來越漂亮!你們的行動感動了整個社會,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了……
2. 去“光斑”,人人行
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
教師法:從1986年開始起草,后經過八年醞釀、修改,于1993 年10月31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教師小結:有了這些保護措施,老師們臉上與心理上的“光斑”越來越少了,就能安心、用心地培育好你們這樣的花骨朵兒了。咱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啦!
3. 去“光斑”,人人需
校園里除了老師,還有哪些人員也需要“去斑”呢?
生:門衛、園丁、廚師等工作人員。因為他們的默默工作,我們
的校園才更加安全、舒適、美好。我們要尊重學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珍惜他們的勞動。
【設計意圖:“愛不只是用語言才能表達,愛更是用要行動去落實的!”為此,(1)本環節引導學生感受、發現全社會對教師的愛,不僅僅是停留在意識層面上的,還以“法”的形式加以確定的,這是一種神圣的愛的表達方式;(2)引導孩子將這種愛的表達方式,輻射到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讓愛的行動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里。】
全課小結:因為愛,人們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故事也就會越來越多,這種“酸甜苦辣”夾雜在一起的感覺,會讓這個社會越來越美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真誠!
【設計意圖:升華師生之間的情感,再次咀嚼品味“酸痛苦辣”才是愛的滋味,更加體諒教師給予孩子們那份深沉而平凡的的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