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父母多愛我,多一些理解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 《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父母多愛我”第二課時(多一些理解)安徽省 - 黃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父母多愛我”第二課時(多一些理解)安徽省 - 黃山
安徽省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課 題:
10.父母多愛我
教學對象:(填寫年級) 小學三年級上冊 課時: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學習內容以及這節課的價值) 《父母多愛我》是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家是最溫暖的地方》中的第一課。本單元側重從情感維度幫助學生理解父母的愛,同時也增進學生對父母的愛,并在行動上,把對父母的愛現實化、具體化,增進學生對家庭情感的理解。
《父母多愛我》一課通過 “父母的愛是默默的”和“多一些理解”“兩個板塊展開,讓學生通過回憶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懂得父母默默的愛,學會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多與父母溝通,從而形成積極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關愛的親子關系。
三年級孩子對父母愛的表達方式的認知尚未達到一定水平,相當一部分孩子對父母有些愛的表達方式不能理解,甚至有些誤解的現象,在第一課時體會父母默默的愛的基礎上,選定第二課時多一些理解展開教學,引導孩子們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在溝通、交流、辨析中,正確理解父母的愛的方式,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嘗試與父母溝通,構建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課堂上匯報交流環節適時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應的法律法規知識條款,將敬老愛幼,家庭保護等法治教育與教材,與兒童的現實生活,道德教育以及兒童的行為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切實感知到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從小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 教學目標
1. 從日常具體的事件中,嘗試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理解父母愛子女
的方式。
2.在角色扮演中,了解父母心聲,初步嘗試與父母溝通。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簡要說明學習者學習的起點以及學生學習風格)
三年級的學生通過低年段的學習,對家庭生活已有了初步認識和情感體會,知道父母愛他們,但往往忽視父母日常生活細節中的愛,對父母深層的愛或者其他隱藏的愛不容易理解,甚至有誤解和不能體察的問題。本班學生家庭生活條件不是很優越,父母的文化水平整體不高。父母雖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不是很科學。相當一部分孩子習慣了被長輩呵護,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過于關注學習成績,家庭缺少民主。班上孩子思維較活躍,但深度不夠,準確性欠缺。這些問題既是課堂學習的起點,也是需要通過教師引導解決的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觀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1.本節課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到本班孩子的知識結構,生活實際,采用有趣的字謎導入,配以真實的情境創設,搭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角色扮演等多向交流平臺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由傾訴、反思;在小組合作中交流辨析,讀懂父母隱藏的愛;在角色演練中了解父母的心聲,懂得感恩,學會尊敬父母,有效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
2.學生匯報辨析環節中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應的法律法規知識,巧妙將法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有效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質的養成。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出重難點以及確定重難點的依據)
針對三年級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父母深層的愛或者其他隱藏形式的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嘗試從父母的角度看待問題,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為“嘗試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理解父母愛的表達方式” 。
- 3 -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出示“家”和“愛”的繁體字,讓學生猜一猜分別是什么字?
導入: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如果我們每個人真心付出,用心感受,這個家便會充滿愛。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第10課《父母多愛我》。
猜字謎。
有趣的字謎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一 傾訴自己的心聲
1.教師播放“留守兒童”的相關視頻。
師:視頻中孩子的父親為了生活離開家鄉外出工
作,使原來溫馨的家變得不再那么“溫馨”了。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些同學可能認為父母不愛他們了,不然為什么要離開他們,讓他們孤零零的在家生活。父母真的不愛他了嗎?
1. 觀看視頻前半部分交流視頻中父親的
外出是否不愛孩子。 2.看完視頻后再談談對視頻中父親的看法。 留守兒童問題已是我國重要的社會問題,教材中也特別關注了留守兒童。通過視頻播放,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情感共鳴,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通過理性分析,初
步理解父母深藏的愛,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情感鋪墊。
2.引導學生結合自己
的實際生活,交流自己不理解父母的一些做法。
讓學生自由傾訴心聲,將學生真實的生
- 4 -
師:父母是愛我們的,但他們也有一些行為和做
法讓我們不能理解。你的父母有讓你不能理解的行為和做法嗎?
3.將學生遇到的困惑進行歸類。
學生自由傾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
能讓自己理解的做法。
活經驗帶人課堂,注重兒童的內心感受。學生的真實傾訴其實也是一種反思。
活動二 對父母多一些理解
1.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借助表格提示,反思父母最不能讓自己理解的做法。
師:有的同學認為,父母有些行為雖然讓我們不
能理解,但也可能包含著對我們的愛,有的同學不同意這種說法,你覺得呢?
2.你和父母各自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呢?
3.學生匯報交流過程中,適時穿插《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1.自由填寫表格。 2.小組內交流討論,辨析父母讓我不能理解的行為是否包含著愛,又有哪些地方需
要共同改進?
3.全班匯報交流。
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捕捉課堂生成資源,為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供參考策略。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貫穿滲透,旨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將兒童的道德成長與法治教育有機融合。
- 5 -
第二十九條,幫助學生理解父母的有些讓人難以理解的做法。
活動三 嘗試和父母溝通
師: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委屈、傷心,有沒有想過父母也有委屈和傷心的時候
呢?請聽聽他們的心聲吧! 1.播放錄音東東爸爸寫給東東的信。
2.如果你是東東,你會對爸爸說些什么呢?
3.你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委屈和傷心嗎?試著演一演。
1.邊聽錄音邊看教材
上東東爸爸寫給東東的信。
2.嘗試換位思考,交流東東的想法。 3.學生小組分角色扮演,換位思考,了解父母的心聲。
通過交流、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獲得的情感體驗中嘗試理解父母,學習怎樣與父母溝通。
拓展延伸
師:孩子們,用書信與父母交流,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也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哦。
交流自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今后打算如何和父母多溝通?
學以致用,方能真正將兒童生活的知、情、行整合起來,有效促成和諧的親子關系。
活動小結: 1.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2.結束語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
欣賞歌曲,輕輕跟唱。
選取《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希望孩子們在深情的音樂聲里情感體驗得到升
- 6 -
習,我們體會了來自父母不同角度的愛,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子里對爸爸、媽媽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溝通,多一份體貼,多一份關懷,把握我們身邊的每一份幸福,讓愛永遠住在我們每個人的家。
華,在享受父母愛的同時,學會理解父母,懂得尊敬父母。
七、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以及設計理念)
10.父母多愛我
反思 多一些理解 溝通
讓愛住我家
設計理念:圍繞三個活動,孩子們在傾訴中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對父母多一些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和父母溝通,截取關鍵詞反思、理解、溝通。板書設計簡單明了,輔以愛心圖形,寓意用真心去感受愛,理解愛,表達愛,讓愛永遠住我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