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考察探究活動,生物資源調查,多樣性保護
所屬欄目:安全教育優質課及其他
視頻課題:初中綜合實踐考察探究活動3.家鄉生物資源調查及多樣性保護-天壇公園植被的調查研究 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綜合實踐考察探究活動3.家鄉生物資源調查及多樣性保護-天壇公園植被的調查研究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天壇公園植被的調查研究
學段 初中
年級 八年級
相關領域 生物、環境、園林 選題來源
天壇公園植被的調查研究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試行)》規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是通過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與社會的聯系,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及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學習運用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經歷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和實踐過程。與其它各類課程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鮮明的開放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所以綜合實踐課程強調的不是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而是開放的,綜合的,強調過程性。
主題活動的背景分析
天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市的標志,重要的鄉土資源,北京社會大課堂重要的資源單位,其價值毋庸再論。而我校與天壇公園僅一墻之隔,所以曾對天壇開展了一系列課程的研發與探究,涉及到各個學科。但
是,并沒有教師研究過天壇的植被。在天壇公園里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天壇公園空氣清新,涼爽舒適,有大量的樹木和花卉,很好奇,并且想知道都是些什么花卉,什么樹木。同理,學生思考到很多游人也會對天壇的植被感興趣,游客們是否也想知道天壇公園都有什么植被。所以,此次針對這些問題,對天壇的植被展開實踐活動,進行研究和調查。
學校資源狀況,學校離天壇公園僅一墻之隔,步行到天壇僅10分鐘左右,想要到天壇公園去非常便利。在之前對天壇的課程開發過程中,我校領導結識了天壇公園的管理人員,特意為學生聘請了一位專業管理天壇花卉的教師,楊輝老師。所以資源上比較充裕。
教學內容:本活動圍繞天壇公園展開探討和調查,根據自身的情況出發去思考,是不是很多的周邊居民,同樣會對天壇公園的植被感到好奇?是不是也想知道天壇公園的植被是什么狀況,有多少種,有何特色等等。對天壇公園的園林布置有什么樣的建議,進而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
學生情況:學生有過到天壇學習的經驗,但是不是自主學習經驗。初二學生還不太了解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但是該年齡學生對事物非常有好奇心,做事有熱情。具備基本的生物知識,環境知識、學習能力較強。對天壇公園進行考察、學習和研究,可以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態度,加強學生對周邊環境的認知,對自然的熱愛,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培養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方式:開題課程及技術指導,分小組設計訪談和問卷,外出進行調查和學習。采用觀察、訪談、教師講授、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天壇公園的植被種類、分布、以及周邊居民對植被的感受和意見進行調查。從植被分布、種植種類的角度,對天壇公園提出更加合理的意見。
教學手段:設計開題課程、問卷指導、訪談指導、評價指導。
技術準備:選擇課題、設計整體流暢、聯系天壇公園負責花卉的專業技術教師,設計問卷,設計訪談的問題,設想學生會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等。
對主題活動(研究課題)的描述
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步驟:
(一)定主題,選擇關于天壇公園的合適的課題。 (二)實踐過程
(1)查閱資料,了解天壇公園植被的基本狀況。
(2)設計對周邊居民及游客關于天壇公園植被感受和了解的問卷,還有對專業教師關于天壇植被分布、種類等內容的訪談。
(3)根據訪談的內容和問卷調查的反饋,修改問卷,整理訪談內容 (4)再次發放新版的問卷,跟隨老師一起學習關于天壇植被的知識。
(5)總結交流,制作電子小報,制作PPT (三)結題
(6)在課上向其他同學展示研究結果,展示結題報告和PPT。 (7)進行評價
主題活動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天壇公園植被的種類、分布,以及周邊居民對天壇公園植被的感受和意見。
2.過程與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周邊居民和部分游客對天壇公園植被的認知程度,感受和看法;通過訪談專家,跟隨專家學習,了解天壇公園植被種類、分布及其園林規劃的理念。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身邊的天壇公園的調查,熟悉周邊的自然環境,加強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學生自身設計問卷和訪談,培養學生科研方法;通過問卷和訪談,使學生加強與社會人員的交流,培養良好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活動流程示意
教師活動
活動流程
學生活動
通過圖片、文字,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文化遺產。天壇公園,思考其對人類的影響。選擇課題 分小組、進行問卷設計指導、訪談指導、聯系天壇公園植物專家。
帶領學生走進天壇,分組進行問卷調查、聯系專家來給學生授課,訪談 回來整理資料、引導學生討論出現的問題,初步得到的結論。總結問題。 再次聯系專家,為第二次去天壇學習做準備。指導學生修改問卷,提問題更有針對性。
指導每組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到的知識,感悟,制作電子學習報告和PPT。
指導學生設計評價量表,自我反思,總結。 討論研究的課題選什么合適
設計針對周邊居民的調查問卷、關于植被的訪談。
分小組進行問卷調查,對專家進行訪談,聽專家的對天壇植物知識的講授。 整理訪談資料,修改問卷,總結初步的學習結果,提出問題。 帶著具體問題與專家交流,訪談。給周邊居民和游客發放新問卷。
根據自己的學習制作學習報告,制作PPT,提出對天壇公園植被的意見或者感受。
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總結收獲與不足,進行展示
關注身邊事物 確定研究主題
各小組設計問卷訪談
走進天壇初步探究
整理資料、深入探討
再進天壇,深入研究
總結歸納,制作報告
自我反思、展示結果
活動過程(文字描述或表格描述均可,本欄為表格描述的要求)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
間安
排
活動準備 1.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資源,確定研究主題。 通過圖片、文字,展示身邊的天壇公園,思考天壇公園有哪些知識我們還沒有探究過?
2.指導學生進行調查前期準備。
(1)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明確研究天壇關于植被的主題,對天壇公園植被分布、種類的研究較少。周邊居民對天壇公園植被的感受和意見也沒有人調查過。引導學生從這兩方面入手進行調查。
(2)指導學生分組,進行針對天壇公園游客的問卷調查設計。指導學生對專家訪談的問題設計。
1.交流對天壇的認知。 上一學年,學習了很多關
于天壇祭天文化、科學、
以及建筑藝術、音樂等課程,在此過程中,觀察到天壇植被非常的豐富,空
氣清新。所以,想對天壇
的植被進行調查研究。
2.確定研究主題
確定研究主題為對天壇公園植被的探究,探究的過程經過討論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天壇植被的種類,分布;另一方面是調查天壇游客,尤其是周邊居民對公園內植被的認知,感受和意見。
學生分兩大組,設計調查問卷;設計訪談的問題。
1.學習研究方法 如何設計調查問卷,針對人群是哪一類?天壇都
會有什么類型的游客?如何設問?單選題還是多選題?學生分組進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建立與身邊文化、自然資源的聯系。
將問題轉化為研究的主題,并且調查做準備。
做調查的準備。
討論 做調查準備
2 課時
指導學生與人溝通的技巧和方式。
討論。 2.分組進行活動 一組分成4個小組到天壇公園對游客分發問卷。一組對專家進行訪談,聽專家授課。
活動實施
1.首先,聯系天壇公園工作人員,確認專家授課和訪談時間。 印刷問卷,并且幫助學生準備訪談錄音設備。
2.與學校溝通,安排好學生外出時間。購買門票。
3.到天壇進行活動
4.對第一次活動進行小結,指導學生討論、反思,修改問卷和訪談內容。
5.再次到天壇發問卷,專家進行關于天壇植被的授課。
6.指導學生統計問卷,整理材料。
1.設計好問卷,設計好訪談內容,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
到天壇分發問卷,進行訪談和學習
整理訪談內容,統計問卷,討論遇到的問題,發現的問題。對問卷和訪談內容進行修改。
再次到天壇公園發問卷,聽課,對專家進行訪談和咨詢。
統計問卷,整理材料,寫感受和反思。
外出與人
溝通,學會調查的
技巧,學會在戶外
學習。
調查
法 觀察
法 訪談
法
5課時
總結交流
1.根據問卷和專家訪談1.結果,得出兩方面結論。第一是周邊居民對天壇植被的認知和感受,對公園提出了哪些意見。
第二是天壇公園植被分布的特點、種類、數量等等基本情況,和植被種植背后的原因。
2.整理出對天壇公園針對植被提出的建議。
3.指導學生完成報告和匯報的PPT。
根據問卷統計數據和訪談學習的內容制作調查報告,學習報告。
制作PPT,在課堂上進行
匯報總結。
培養學生
反思,以及表達能力。 討論
課題匯報
3課時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對園林設計和布局的研究,推薦視頻中國園林,使學生對園藝之美產生興趣。
傾聽,思考,欣賞。
培養學生人地
和諧的思想意識
1課時
活動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包括自我反思,自我總結,還有在匯報展示課之后的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最后包括一個教師評價。評價從前期貫穿到后期,在初次調查后及時形成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和之后需要改進的反思。然后在匯報之后,還對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做一個評價,看一看他人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個人的體驗。
本次設計與以往或其他設計相比的特色
1、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以往設計教學都是以教師教學活動為主,學生自主活動少,而本次活動是學生討論,學生定主題,學生設計問卷,去考察,去訪談,作報告,做展示。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在個人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
高。
2、強調綜合性:查閱資料,上網搜索,請專家授課,去和周邊居民溝通,做訪談。使用了多種研究方法,與身邊的環境,居民,與社會緊密相聯系。加強了學生與社會的聯系,不在只是局限于課堂之內。
3、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不是主角,卻是十分重要的配角,時時刻刻指引學生,幫助他們設計,幫助他們解決技術問題等等。教師的工作量變得復雜,但是卻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最佳效果。
教學反思
1、目標的達成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達成了對天壇植被分布探究的目的,掌握了天壇公園植被的分布狀況和原因。并且,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對天壇植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究,或者從調查的過程中,學習了調查方法,分享了調查感受。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天壇公園植被的研究調查”,涉及到了生物、園林、歷史、社會等多個學科,整體上綜合性比較強。符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整個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開放性。所以,學生通過學習之后,收獲有深有淺,角度各有不同,但是都是學生自身的收獲和成長。
學生在總結中提到,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學會了制作電子小報,學會了制作更加美觀的PPT,知道了如何開展一項課題的研究,對周邊的植物花卉更加感興趣了,非常期待下一個春季的到來,可以去自己調查過的天壇公園里賞花。所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過程中有了極大地提高。
2、發現的問題
初二學生面臨的是新形勢下的中考,各種改革接踵而來,所以,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課外活動,且周六日也有學生參加科學實踐活動課或者補習班。于是,在課時安排上,總是非常艱難。
每次能安排時間進行綜合實踐,都要求高效率。比如一次活動,要完成確定主題以及設計研究方法兩大項內容,需要教師有技巧有針對性的引導。在這一點上,教師的角色定位就不準確了。 3、需要改進的具體內容、心得
學生的能力不同,有的學生思維是縱深的,比如會去探討原因,古今變化這樣有深度的問題。有的學生注重感受,喜歡與人交流的過程,體會深刻的是遇到了什么人,討論了什么問題,發現了什么新問題。有的學生偏向于梳理知識,沒有其他的拓展,而是將所學知識全都按照一定的規律整理一遍。有的學生思維較零散,不好整合。那么,在指導過程中,是補充學生所缺失,還是按照學生的興趣點往下走呢?本次活動,教師是按照學生自身特點和關注點分別進行了指導,但是,如果往學生不擅長的方面指導,會不會對其幫助更大,使其發展更加全面,還有待考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