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日本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商務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日本》云南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八章 不同類型的國家
第一節日本
一、內容及其分析 1、內容:(1)多山的島國;(2)經濟貿易大國;(3)深受東西方影響的文化。 2、分析:日本在世界上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大國,又是我國的近鄰,因此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日本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國家。教材以“多山的島國”、“ 經濟貿易大國”、“ 深受東西方影響的文化”三個主題,簡練準確的概括了日本的區域特征。“多山的島國”側重于日本自然環境描述,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構成、地形和氣候,以及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和抗震減災經驗介紹等。“經濟貿易大國”側重于日本經濟發展概述,其主要內容包括工業區的分布,工業布局的變化及其原因,以及由“貿易李國”到“海外投資”揚長避短發展經濟的實例等。“深受東西方影響的文化”則簡要說明了日本民族語言以及東西方文化兼容等實例。
本節的重點是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特征,日本的經濟特點和工業布局。難點是日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二、目標及其分析 1、目標:(1)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了解日本自然環境特征,知道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并了
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3)利用地圖指出日本主要工業區和主要工業城市,說明其工業布局
特點及成因。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構成,認識日本東西兼容的文化特點。
2、分析:(1)利用地圖說出日本的地理位置,指出領土組成和首都。
(2)運用圖文資料認識日本自然環境特征,知道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
國家,并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3)利用地圖指出日本主要工業區和主要工業城市,說明其工業布局
特點及成因。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構成,認識日本東西兼容的文化特點。
三、教材問題診斷分析
課本文字雖然簡單介紹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在相對零散,重點不凸出。上課時要引導學生以地圖為載體逐一分析歸納,培養學生養成分析國家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
學生對日本的仇恨情緒大,上課時切不可偏離了主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日本經濟發展做出做出客觀評價,使學生充分認識日本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四、教學策略與設計
1、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活動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2、教學設計時完全依照新課標的要求,盡可能貼近學生,挖掘教材,拓展深度又不增加難度。學習過程的設計體現互動探究合作學習,盡可能讓學生感興趣,又不流于形式。
3、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基本流程
(1)關注課前
學材準備——自主學習——學情統計
(2)優化課中
課前回顧——揭示(學習)目標——合作探究(指導自學——巡視自學——
檢查自學效果——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知識記憶)——互動點撥——當堂訓練——課后小結 (3)提升課后
拓展練習——數據反饋——推薦學習
● 教學情景
(一)課前回顧:學習區域地理,一般要了解某區域的哪些方面內容? 設計意圖:為學習國家地理作知識鋪墊。
導入: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交往日益頻繁。提起日本,很多人咬牙切齒!侵華日軍的種種罪行讓我們恨之入骨,日本對待歷史的態度讓我們心寒,國內各地反日情緒高漲!熟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天我們就走進日本,從地理視角認識這個國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著愛國情緒去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板書課題:第一節 日本(第一課時) (二)揭示(學習)目標:
(1)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了解日本自然環境特征,知道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并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3)利用地圖指出日本主要工業區和主要工業城市,說明其工業布局特點及成因。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構成,認識日本東西兼容的文化特點。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根據地圖,說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 (1)說出日本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在地圖上找出組成日本的四個大島,說說島國發展的利弊有哪些?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千米,人口卻有1.27億(2010年),日本的人口密度是多少?這說明日本的國情是?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 師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對日洲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的描述。 明確:(1)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2)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多個小島組成。島國面積狹小,但海岸線漫長,多優良港灣,為發展來料加工與對外貿易提供了
便利的航運條件。
(3)人口密度336人/平方千米,說明日本地狹人稠。
合作探究2:日本的地形特點
(1)閱讀地圖,說說日本的地形以哪種為主?日本最高的山峰在哪?請在圖上找出來。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多火山地震對日本有什么有利方面嗎? (3)中國也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我們可以向日本學習哪些防震減災的方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讀圖歸納能力,使學生認識日本地形特點。同時培養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合作完成,教師點評。
明確:
(1)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占了3/4),平原狹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日本首都東京經就位于這里。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2)日本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位于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日本每年的有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平均每天就有四到五次地震。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許多火山風景優美,如富士山。與火山地震相伴的溫泉,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資源。
(3)建筑的抗震系數一定要達標,建筑材料課用之地較輕的材料。要有憂患意識,平時多進行防震演練,多進行防災安全教育等。
合作探究3:日本的氣候特點
(1)日本主要的氣候類型是哪兩種?
(2)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什么特點? (3)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日本的農業發展如何呢? 設計意圖:是學生認識日本的氣候特點。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合作完成,教師點評。
明確:(1)日本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與同緯度地區相比,這里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的特點。
(3)由于日本人多地狹,農業生產使用小型機械,精耕細作,單產很高,但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水稻是其主要作物。
合作探究4:日本的資源
(1)根據日本的地形、氣候特點,推測日本的河流特點。 (2)日本的植被覆蓋率如何?日本的礦產資源呢?
(3) 設計意圖:是學生認識日本的氣候特點。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合作完成,教師點評。
明確:(1)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地形崎嶇,河流短促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2)日本大部分山區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大66%,局世界前列。但是礦產資源十分貧乏。
合作探究5:經濟貿易大國
(1)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分別是什么?
(2)找出日本主要的工業城市和工業區,說說他們的分布特點以及這樣分布的原因。
(3)經濟發展帶來了什么問題?日本是如何解決的?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認識日本經濟的特點和轉型。 師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合作完。
明確:(1)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市場有限。有利條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勞動力豐富。
(2)日本主要的工業城市: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神戶、北九州等。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因為沿海地區有利于原材料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出。
(3)隨著日本工業的高度集中,太平洋工業地帶出現了爭水、爭地以及許多環境問題,新興工業開始向中小城市擴展。日本的新興工業大多屬于高科技產業,產品“輕、薄、短、小”,拜托了原材料的制約,往往選擇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領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地方。
合作探究6:深受東西方影響的文化
(1)日本以什么民族為主?主要講什么語言? (2)日本的文化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日本的民族、語言、文化。 師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回答。
明確:(1)日本以大和民族為主,主要講日語。
(2)日本文化東西兼容。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如日本的文字、傳統建筑、宗教、服飾、飲食等都帶有中國文化的印記。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古都都是模仿中國唐代長安城建造的,日本的佛家是在公園6世紀中葉經中國傳入的,日本的傳統服飾和服也深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明治維新以后,日本積極
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歐美文化影響到社會的各個階層。
(四)當堂訓練(10分鐘) 完成新同步練習。
(五)課后小結(5分鐘)
(1)說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等。 (2)說說日本經濟貿易的發展特點。
板書設計 :
第一節 日本
一、 多山的島國 1、日的地理位置 2、日本的地形特點 3、日本的氣候
4、日本的資源 二、 經濟貿易大國 1、日本發展經濟的條件 2、日本工業分布 3、日本經濟轉型
三、 深受東西方影響的文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