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宋代經濟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河南省 - 安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堂教學設計表
課程名稱宋代經濟的發展 設計者洪艷 單位(學校) 安陽市
授課班級 七年級三班
章節名稱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學時 1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知道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理解經濟重心南移對古代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節(課)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了解宋代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表現,分析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掌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實,思考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
過程和方法:通過提煉自然環境的開發、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技術提高與區域擴展、商業與四場等關鍵詞,理解這些因素在宋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知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與現實價值,體會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途徑。
學生特征
七年級學生經過了一個學習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懂得了一些歷史規律和學習歷史的方法。他們好奇心強烈,對新事物充滿了求知欲。但是由于年齡的限制,七年級學生對于經濟史的理解較為困難,需要循序漸進。
學
習 目 標 描 述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1.農業的發展
2.手工業的發展
3.商業貿易的繁榮
4.經濟重心南移
了解宋代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表現,分析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掌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實,思考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
1.1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強,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
1.2水稻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1.3蘇湖熟,天下足。
1.4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向北推進。 2.1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紡織業興起。 2.2五大瓷窯,江西景德鎮,發展成為以后著名的瓷都。 2.3廣州、泉州、明州造船業發達,船上還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
3.1最大的商業城市史開封和杭州。
3.2街道以及宅巷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還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城市和鄉村間的市鎮形成了。 3.3廣州、泉州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3.4宋代設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5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學重點
農業的發展和手工業的興
盛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宋朝水稻產量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意味著南方經濟得到了
較大發展。同時,對宋朝“南方”的概念要有基本的界定,它主要指長江以南的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在手工業方面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南方超過北方。成就突出等關鍵認識點上進行深化。 教學難點 商業貿易的繁榮。
從商業都市的發展、海外貿易的發展、紙幣的出現三個角度來闡述。并側重介紹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這一結論。課從體現知識系統性和問題的探究性要求出發,引導學生總結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進一步探究南方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
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結 論
占用 時間 媒體 來源
1 2 3 4
知識與能力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圖片與史料 音樂與圖片 視頻、圖片、文字材料 史料 圖片展示農業的發展,史料分析農業發展的變化 欣賞宋代手工業的高超技藝 觀看動態《清明上河圖》 通過分析史料研究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H I B E、F
C E C F 農業的發展 手工業的發展 商業的繁榮 經濟重心的南移
10 10 10 5 課本插圖 ppt 制作 網絡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板 書 設 計
宋代經濟的發展
農業的發展 手工業的興盛 商業貿易的繁榮 經濟因素 自然因素 政治因素 政策傾向
糧食作物的發展 經濟作物的發展
紡織業的發展 制瓷業的發展
造船業的發展
都市商貿的發展 海外商貿的發展 紙幣的出現
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課 堂 教 學 過 程 結 構 的 設 計
教學模式:講解、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結構:
一、播放圖片,情境導入。
播放視頻
二、新課講授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了解學習目標
展示宋代經濟分布圖
引導學生根據史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農業的發展
占城稻、棉花、茶樹等圖
找出農業發展的表現
開 始 思考:宋代有怎樣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系
名人名言 導入新課
湯因比和余秋雨名言
根據史料和已有知識推斷 播放《青花瓷》背景音樂和瓷器精美圖
播放動態《清明上河圖》視頻
提供資料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 得出結論
展示圖片資料
課堂檢測
展示題目
練習,小組討論
背景音樂
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 應 用
學生的 活 動
教師進行 邏輯判斷
展示知識點總結形
成 性
練 習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練 習 題 目 內 容
4 1 1 2 3 3 4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能力 知識與能力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知識與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經歷了從北方向南方逐漸轉移的過程。下列對其原因表述正確的是 ( ) A.北方勞動人民不夠勤勞 B.北方政權不重視發展生產 C.南方開發時間比北方早 D.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2.南宋時,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看朋友,沿途他會看到哪些經濟作物 ( ) A.茶樹、煙草 B.棉花、大都 C.棉花、茶樹 D.棉花、玉米 3.在我國的封建王朝中,有一個王朝在農業生產商大力推廣占城稻、在手工業發展上造船業居于當時世界前列。這個王朝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我國哪個地方被稱為瓷都?( ) A.河北曲陽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鎮 D.河南開封 5.據記載,宋代一個海商一次販運的貨物常達十萬斤以上,價值高達數十萬貫。中國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稱為中外貿易的主導力量,這反映了宋代( )
A.農業繁榮 B.手工業興旺 C.海外貿易發達 D.文化昌盛 6.宋代政府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檢司 C.行省 D.宣政院 7.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這一現象說明了( ) A.國家重點支持東南沿海開發 B.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 C.東南沿海一帶農民賦稅負擔沉重
D.政治重心轉移到南方
形 成 性 評 價 1、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
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對一些具體歷史問題分析能力還不足,專業語言組織不夠完善,這一節課以講練結合,在注重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也應加以方向性的引導。
2、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選用創設情境法,同時也采用了討論法、小組合作動手,較深刻的記憶歷史基礎知識,同時盡量用簡潔的語言,把復雜問題簡化。同時力求使每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中去,小組合作學習容易引起學生競爭性學習的優勢。
教 學 反 思
本節課各教學環節都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小組討論,課堂活動等方法,且過渡自然,課堂程序簡潔流暢,同時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學生沒有產生學習疲勞的現象,并且能夠完成三維教學目標,課堂效果較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