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重慶市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重慶市省級優課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第一課時 眼和視覺 —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3.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 4.關注和幫助視覺障礙人群。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 (2)視覺的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
(1)視覺的形成過程。 (2)近視的成因。
三、設計思路
教材在編排上首先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了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在此基礎上,以一個典型的場景來描述視覺的形成過程;由于中小學生近視越來越多,本著知識服務于生活的原則,教材安排了近視及其預防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衛生的用眼習慣。
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模型觀察、模擬實驗、圖示引導等活動,來認識眼球的結構、視覺的形成及近視的成因和預防,從而建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等重要概念。
七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和自學能力,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眼球模型,在構建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關于“視覺的形成”這個教學難點,采用模擬實驗,指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形成視覺的形成概念;對于“近視的成因”也通過光學實驗,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同時緊密聯系實際來討論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護視力,最后情感升華,引導同學們關注視覺障礙人群。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游戲----“盲人摸象”
請一位同學上臺,蒙住眼睛,從教室的一邊走到中間,并找到一個盒子,嘗試著猜出盒子里面的東西。下面的同學可以提示,但是不要告知他。
結束后采訪蒙眼睛的同學,“在走過來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
再采訪下面的同學“這位同學是通過身體的哪些器官猜出這個物體的?” (二)引入新課
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是依靠這5種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但是,據科學家統計,在感知的過程,獲取的信息最多的是視覺,有了視覺,(PPT上放映圖片和音樂)我們可以看到一
碧千里的草原,波光粼粼的大海,古靈精怪的動物,無憂無慮的小鳥,悠然戲水的小魚,蓓蕾初開的鮮花,以及和藹可親的家人。 2、當然視覺的形成離不開一個很重要的器官,那就是眼睛,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眼和視覺的形成。
(三)活動一、小組合作——認識眼球的結構 過渡:眼睛要看到物像,需要具備怎樣的結構呢?
1、同學們的教材79頁有這樣一幅眼球的結構圖,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圖4-47熟悉眼球的各個結構名稱和功能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嘗試著從外到里解剖每個小組的眼球模型,并說出各個結構的名稱。 3、老師和同學一起梳理眼球的結構。
4、同學們都認識了嗎,我們來檢測一下,小組合作,每個人拿一個眼球結構,當老師念叨某個結構的時候,請你把它高舉起來,看誰又快準。
(四)活動二、小組探究——視覺的形成
過渡:眼睛到底是如何看到物象的,與哪些結構有關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微視頻,請同學們看完后,嘗試著說出視覺形成的過程。 1、看微視頻
2、老師和同學一起在黑板上總結視覺形成的過程。
3、質疑:真的可以在視網膜上成像嗎?當然我們無法直接看到人眼成像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驗來模擬這個過程。 4、同學們嘗試著做一個蠟燭成像的實驗。
5、請一個同學起來說,你在白板上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像
6、真正的眼球是什么樣子的?(圖片眼球)這就是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的眼球,請問一二三分別是哪個結構。請同學們看看你同桌的虹膜是什么顏色的?只有這種顏色嗎?其實我們中國人大部分都是黑中帶黃色,我們也稱為褐色,那虹膜還有沒有其他顏色呢?介紹各種各樣的虹膜和眼睛。
7、在視覺形成的過程中,光線透過角膜,穿過瞳孔,其實是瞳孔是一個比較神奇結構,比如我們早上起來第一次睜眼,開燈,會覺得很刺眼,眼睛自動的瞇起來,在光線弱的環境中,我們會努力的睜大眼睛去看東西,這些都是因為瞳孔可以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貓瞳孔的變化。——視頻《貓的瞳孔為什么會變.》。其實人和貓的瞳孔變化原理是一樣的,所以瞳孔的作用是——可以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量。
8,其實,我們在看物象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既能看清遠處的物象也能看清近處的物象,請同學們把書拿起來,從遠處往近處移動,看是否能看清上面的字。可以,其實這個過程,是眼睛的某個結構在起調節作用,是哪個結構呢?——晶狀體,可以調節曲度,把光線折射后,形成視覺。
9、繼續看視覺的形成,光線穿過角膜、瞳孔后,經晶狀體、玻璃體的折射后就在視網膜上形成了一個怎樣的像?——倒立縮小的像。這時候我們形成視覺了嗎?沒有,還要通過視神經,傳達到大腦皮層的視覺神經中樞,最后才形成了視覺。視網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的像,請
問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是顛倒的嗎?不是,為什么?
10、除了外界的光線之外,還需要哪三大條件。——完好的眼球、完好的視神經、完好的大腦皮層。 (五)近視的形成原因
過渡:那是不是具備了這三大條件,我們任何時候都可以看清物象了呢?
1、請一個同學上來,幫助老師做個試驗,首先,請點燃蠟燭,觀察白板上形成的像是怎樣的?——清晰倒立的像。請你將白板往后移,再觀察白板上的像,——變模糊了。
2、白板模擬的是眼睛的——視網膜,放大鏡模擬的是——晶狀體,白板與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變大了,模擬的就是視網膜與晶狀體的距離變大了,物象就變模糊了。這就是近視眼形成的第一個 原因——眼球的前后徑變大,使得視網膜上成像不清晰。
3、再請一個同學上來,首先請觀察白板上的像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模糊的。請你把白板往前移動(到原來的位置)現在的像呢?——變清晰了,請你更換一個放大鏡,觀察物象,怎樣?——變模糊了。 4、非常好,請你把蠟燭熄滅。請你摸一摸這兩個放大鏡的厚薄,比較一下哪個更厚,第二個。好請回
5、當我們換成厚的放大鏡后,本來清晰的物象變模糊了。放大鏡其實模擬的是——晶狀體。放大鏡變厚了,其實就是晶狀體的曲度變大了。這就是近視眼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晶狀體的曲度過大,不易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構與功能相適應”等重要概念。
七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和自學能力,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眼球模型,在構建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關于“視覺的形成”這個教學難點,采用模擬實驗,指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形成視覺的形成概念;對于“近視的成因”也通過光學實驗,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同時緊密聯系實際來討論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護視力,最后情感升華,引導同學們關注視覺障礙人群。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游戲----“盲人摸象”
請一位同學上臺,蒙住眼睛,從教室的一邊走到中間,并找到一個盒子,嘗試著猜出盒子里面的東西。下面的同學可以提示,但是不要告知他。
結束后采訪蒙眼睛的同學,“在走過來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
再采訪下面的同學“這位同學是通過身體的哪些器官猜出這個物體的?” (二)引入新課
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是依靠這5種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但是,據科學家統計,在感知的過程,獲取的信息最多的是視覺,有了視覺,(PPT上放映圖片和音樂)我們可以看到一
碧千里的草原,波光粼粼的大海,古靈精怪的動物,無憂無慮的小鳥,悠然戲水的小魚,蓓蕾初開的鮮花,以及和藹可親的家人。 2、當然視覺的形成離不開一個很重要的器官,那就是眼睛,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眼和視覺的形成。
(三)活動一、小組合作——認識眼球的結構 過渡:眼睛要看到物像,需要具備怎樣的結構呢?
1、同學們的教材79頁有這樣一幅眼球的結構圖,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圖4-47熟悉眼球的各個結構名稱和功能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嘗試著從外到里解剖每個小組的眼球模型,并說出各個結構的名稱。 3、老師和同學一起梳理眼球的結構。
4、同學們都認識了嗎,我們來檢測一下,小組合作,每個人拿一個眼球結構,當老師念叨某個結構的時候,請你把它高舉起來,看誰又快準。
(四)活動二、小組探究——視覺的形成
過渡:眼睛到底是如何看到物象的,與哪些結構有關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微視頻,請同學們看完后,嘗試著說出視覺形成的過程。 1、看微視頻
2、老師和同學一起在黑板上總結視覺形成的過程。
3、質疑:真的可以在視網膜上成像嗎?當然我們無法直接看到人眼成像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驗來模擬這個過程。 4、同學們嘗試著做一個蠟燭成像的實驗。
5、請一個同學起來說,你在白板上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像
6、真正的眼球是什么樣子的?(圖片眼球)這就是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的眼球,請問一二三分別是哪個結構。請同學們看看你同桌的虹膜是什么顏色的?只有這種顏色嗎?其實我們中國人大部分都是黑中帶黃色,我們也稱為褐色,那虹膜還有沒有其他顏色呢?介紹各種各樣的虹膜和眼睛。
7、在視覺形成的過程中,光線透過角膜,穿過瞳孔,其實是瞳孔是一個比較神奇結構,比如我們早上起來第一次睜眼,開燈,會覺得很刺眼,眼睛自動的瞇起來,在光線弱的環境中,我們會努力的睜大眼睛去看東西,這些都是因為瞳孔可以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貓瞳孔的變化。——視頻《貓的瞳孔為什么會變.》。其實人和貓的瞳孔變化原理是一樣的,所以瞳孔的作用是——可以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量。
8,其實,我們在看物象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既能看清遠處的物象也能看清近處的物象,請同學們把書拿起來,從遠處往近處移動,看是否能看清上面的字。可以,其實這個過程,是眼睛的某個結構在起調節作用,是哪個結構呢?——晶狀體,可以調節曲度,把光線折射后,形成視覺。
9、繼續看視覺的形成,光線穿過角膜、瞳孔后,經晶狀體、玻璃體的折射后就在視網膜上形成了一個怎樣的像?——倒立縮小的像。這時候我們形成視覺了嗎?沒有,還要通過視神經,傳達到大腦皮層的視覺神經中樞,最后才形成了視覺。視網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的像,請
問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是顛倒的嗎?不是,為什么?
10、除了外界的光線之外,還需要哪三大條件。——完好的眼球、完好的視神經、完好的大腦皮層。 (五)近視的形成原因
過渡:那是不是具備了這三大條件,我們任何時候都可以看清物象了呢?
1、請一個同學上來,幫助老師做個試驗,首先,請點燃蠟燭,觀察白板上形成的像是怎樣的?——清晰倒立的像。請你將白板往后移,再觀察白板上的像,——變模糊了。
2、白板模擬的是眼睛的——視網膜,放大鏡模擬的是——晶狀體,白板與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變大了,模擬的就是視網膜與晶狀體的距離變大了,物象就變模糊了。這就是近視眼形成的第一個 原因——眼球的前后徑變大,使得視網膜上成像不清晰。
3、再請一個同學上來,首先請觀察白板上的像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模糊的。請你把白板往前移動(到原來的位置)現在的像呢?——變清晰了,請你更換一個放大鏡,觀察物象,怎樣?——變模糊了。 4、非常好,請你把蠟燭熄滅。請你摸一摸這兩個放大鏡的厚薄,比較一下哪個更厚,第二個。好請回
5、當我們換成厚的放大鏡后,本來清晰的物象變模糊了。放大鏡其實模擬的是——晶狀體。放大鏡變厚了,其實就是晶狀體的曲度變大了。這就是近視眼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晶狀體的曲度過大,不易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8、那應該如何矯正呢?——戴眼鏡。請同學們摸一摸你的眼鏡,中間和邊緣哪個更厚?邊緣,這樣的透鏡,我們稱之為凹透鏡,就使得由于近視,在視網膜前方呈的像聚焦到視網膜上了。
9、戴眼鏡可以讓我們重新看清物體,但是有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呢?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10、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保護好我們的眼睛,但是有一群人,他們天生都看不到,或者后天病變失明了,這類人我們稱之為“有視覺障礙的人”,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類人呢?(歌曲——你是我的眼)并請最開始做游戲的同學上臺,依然蒙上眼睛,這次派一個同學來牽著他,再走一次。最后采訪這位同學,此時還有沒有那么恐懼。以此呼吁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類人,要主動幫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