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鳥的生殖和發育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長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長春市第七十八中學
鳥的生殖和發育
一、教材分析
本節的內容是站在生物圈的角度,闡述鳥類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在“觀察鳥卵結構”的實驗中,教材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觀察鳥卵的結構,并通過討論題幫助學生說出鳥卵的結構特點,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材展示鳥類生殖和發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圖片,是在完善學生對鳥類生殖和發育過程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描述鳥類生殖和發育的一般過程,認識鳥卵的復雜結構和鳥的復雜的繁殖行為,才使得鳥類對陸地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說出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在交流與討論中,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2.在圖文和音像資料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3.在開放性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關注鳥類與人類的和諧發展,滲透愛護鳥類、保護自然的情感教育。 三、教學重點:說出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四、教學難點:說出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五 教學方法:實驗法、討論法、歸納法、談話法等相結合。 六:課前準備:
1、觀察雞卵的結構實驗:鑷子、剪刀、培養皿、新鮮雞卵。 2、鳥卵結構示意圖課件、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視頻。 七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燕詩示劉叟》節選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2.設問
1.欣賞古詩,品
味自然的美麗,領略生命的精彩。 2.感悟
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遐想,分析并交流詩句
開門見山,通過品唐詩,一來創設問題情境,開啟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愉快的課堂探究氛圍;二是使科學內容富于人文色彩和審美
入 新 課
這首白居易的詩描寫了鳥的哪些繁殖行為呢? 3.關于鳥的生殖和發育,你一定積累了相當多的知識,也可能還存在著相當多的困惑,把你已知到說給大家聽聽。 4.揭示學習主題
一番交流、解疑之后,及時肯定同學們豐富的知識儲備,強烈的求知熱情,同時引領學生帶著"模糊與未知"再一次走進鳥的世界,一起去探討鳥的生殖和發育問題。 中有關鳥類的繁殖行為。
3.交流調動知識儲備,展開交流,自由發言,或陳述知曉,或提出疑問,或相互解疑。
4.明確學習主題 帶著問題走進鳥的世界,共同探討有關鳥的生殖和發育問題。
情趣,以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探 究 鳥 的 生 殖 和
發 育 1. 把你已知到說給大家聽: 以4人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討論 ,分析視頻中涉及到的有關鳥類的繁殖行為 ,進而總結歸納出鳥類生殖和發育的基本過程。 1.明確要求帶著問題進入特定的學習情境。
2.播放視頻資料
主題:鳥的生殖和發育
在悠揚婉轉的鳥鳴聲中,一幅幅精美的自然畫卷一一展現在同學們眼前:阿格鳥展開美麗的尾羽;藍腳鰹鳥不辭勞苦孵卵,;織布鳥精心筑巢;雌雄翠鳥纏纏綿。
2.觀看視頻資料 在悠揚婉轉的鳥鳴聲中,感受著大自然的洗禮,驚嘆著生命的鮮活。品味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思考著鳥類生殖和發育的基本過程。
用視頻創設有利于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一組情境,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引領學生“從生活走進 課堂”。
3.組織交流 組織學生間的交流,鼓勵同學間的相互評價。 對正確合理的分析給予及時的肯定,不科學的描述則給予適時的點撥。 3.協作學習 組間進行補充、修正、完善,進而歸納總結出鳥類生殖發育的基本過
程 :求偶·筑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
4.質疑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定要經過這些階段嗎?有沒有例外?所有的階段都有例外嗎? 4.討論
調動經驗儲備,將前一階段形成的概念應用于新的問題
通過形成概念之后的質疑,不僅可以激勵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
情境之中,在分組思考討論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辨析。
5.得出結論
討論明確:(l)有的鳥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雛,如杜鵲。(2)無論各種鳥的生殖和發育有何特點,都必須具有求偶、交配、產卵等行為。 進而真正理解鳥類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的最基本行為。
5、與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相比,鳥類和它們有什么異同呢?這對鳥類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6、交流調動知識儲備展開交流,自由發言,或陳述,或提出疑問,或相互解疑。
總結提高,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比較鳥類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方式,明確了鳥類對陸地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探 究 觀 察 雞 卵 的 結 構
鳥是由卵孵化來的,鳥卵由幾部分構成? 1.明確目的
通過探究鳥卵結構,建構“鳥卵的復雜結構使胚胎發育受到良好的保護,從而增加了對陸地環境適應性”的概念。 2.實施過程 探究卵殼、氣孔、卵殼膜、氣室、卵白、卵黃、卵黃膜、胚盤作用 (1) 出示目標感受卵殼對外力的承受能力,建構“卵殼對卵起保護作用”的概念。 (2) 建構"卵殼上的氣孔可以透氣,確保卵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概念。
(3) 有人說一個鳥卵就是一個卵細胞你認為對嗎?在一個鳥卵中真正的卵細胞結構包括哪些?
(4) 鳥卵為什么具有這么復雜的結構呢?這對它適應陸地環明確目的
學習方式:個人自主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各成員在自主設計的基礎上先進行小組討論,推出小組最佳方案,再依據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得出結論。 創新要求:實驗桌上有老師提供的材料和器具,僅供參考若你有優于課本和老師的實驗方法,更好!
學生匯報交流:在觀察、分析和交流中,認識鳥卵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明確一下幾點:(1)新鮮的鳥卵是“活”的;(2)胚盤里面含
結合生活常識,通過此問來檢測學生在開放性設計活動中形成的對鳥卵各個部分作用的認識和理解,促進概念的建構。
境有什么好處?
有細胞核,將來可以發育成雛雞;(3)卵黃和卵白儲存豐富的營養物質,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4)卵殼和卵殼膜能減少水分的丟失,是胚胎的發育受到良好的保護。
自主構建“鳥卵的復雜結構增強了鳥類對陸地環境的適應”的概念。
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探究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暢所欲言。
板書設計;
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
一、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 二、 鳥卵的結 卵殼 卵殼膜 卵白
卵黃
胚盤:含有卵細胞,受精后發育成雛雞。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 課后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課程如何實施?這節課留給執教者的啟示無疑是立
體的,教師應該逐漸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教材應該逐漸蛻去“權威”的外衣,成為教學內容的載體和教材資源的組成,課堂應該逐漸從教室擴展到校園和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空間。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在這節課上,學生被賦予了很多的自由和權利;獨立思考、個性化理解、自由表達的自由和權利;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自由和權利;這些自由和權利大大釋放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也因此變得活潑敏捷和富有朝氣。學生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資源 ,為此教師
保護胚胎,減少水分丟失
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
質
牽著學生的鼻子去學教材,甚至是背教材。 而這一節課,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熟悉教材的老師不難發現,本節課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延伸、拓寬和重組,并加強了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和融合。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解決疑難,更應該注重學生科學態度和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求知欲的同時,又具備尋求答案的科學素養和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