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三角形中邊,與角的不等關系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3章《三角形中邊與角的不等關系》廣東省 - 珠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3章《三角形中邊與角的不等關系》廣東省 - 珠海
《三角形中邊與角的不等關系》教學設計
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
所屬模塊
八年級上冊
章節
第十三章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本節課,教師創設情境,復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從而導入新課。進而以學生實驗探究為主,兼用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圖示等方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推理、證明的全過程,將實驗幾何與論證幾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1)知道三角形中邊與角的不等關系; (2)能利用折疊探究三角形的邊角不等關系,
(3)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等腰三角形等邊角相等的知識解決邊角之間的不等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推理、證明這一系列活動,完成好由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獲得合情推理、歸納推理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折疊,體驗數學活動中充滿探索與創新,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 教材分析
(包括對本課教學內容的教學定位分析;教學內容與結構分析;教學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 :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上冊數學第十三章的實驗探究課《三角形中邊與角的不等關系》,在學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之后,這個“實驗與探究”進一步讓學生探究了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不等關系。學生經歷觀察圖形和幾何畫板得出猜想,通過折紙活動探究證明方法,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等活動,完成好由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獲得合情推理、歸納推理能力。而在證明不等關系時,通過進行一次軸對稱變換,利用已知的關于邊角相等的知識,解決了未知的邊角之間不等的問題。了解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一個三角中添加輔助線,通過構造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實現了其中一個角的轉化,將邊角之間的不等問題轉化為相等問題進行求解。
教學難點:
在折疊的試驗中得出輔助線的作法。
4.學情分析
在上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相關知識,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之前學生接觸更多的都是邊角相等的情況,因此,在三角形中,邊角是否存在著不等關系,在學生心中也應存在著疑問。本節課中,學生要參與觀察幾何畫板的運動、動手折紙、小組分享等活動,應該更有學習興趣。
5.教學過程設計
一、溫故知新
思考1:等腰三角形中的兩個底角有什么數量關系?
思考2:如果在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思考3:在一個一般的三角形中,不相等的邊所對的角之間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導學,現場折疊等腰三角形,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類比等腰三角形的邊角關系進而猜想不等邊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不斷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圖形,提出猜想
1讓學生課前自己動手制作不等邊三角形(統一標上字母,規定:AB>AC)。 2如果AB>AC ,那么∠C與∠B有什么大小關系呢? 3猜想大邊對大角。 (二)實驗探究,驗證猜想
1.幾何畫板驗證:
【資料展示】幾何畫板展示AB=AC,AB>AC,AB<AC三種情況。
教師提問: AB與AC在變化的過程中,∠C與∠B相應地有什么變化呢?同學們,大家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歸納一下你的發現嗎?
學生回答:在一個三角形中,邊越大對應的角也越大。
設計意圖:通過幾何畫板的展示和層層設問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進而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2.動手實驗:
教師提問:要證明“在一個三角形中,大邊對大角”,我們已知什么,求證什么? 學生回答:已知:在△ABC中,AB>AC,求證:∠C>∠B.
教師提問:在這個三角形中,我們要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肯定要把這兩個角聯系起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更多地是證明兩個角怎么樣?
學生回答:相等
教師提問:在等腰三角形中,要驗證兩個角是否相等,我們剛剛是怎么做的? 【資料展示】幾何畫板動畫演示“等腰三角形的對折”. 學生回答:對折
教師提問:很好,那么現在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類比一下,通過折疊來比較角C和角B呢?例如:把角C折到這里好不好跟角B進行比較?
學生回答:不好比較
教師提問:那應該怎樣折才能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比較和證明呢?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設問,讓學生明確已知和求證,類比等腰三角形的驗證方法得出,我們也可以通過折疊來比較兩個不相等的角的大小。引導學生通過折疊來探索證明的方法,為后面證明時添加輔助線作鋪墊。
【小組活動】活動內容: 1)折疊不等邊三角形;
2)折痕用虛線描畫,交點標上字母; 3)探討證明過程。
教師提問:同學們從折紙的過程中獲得什么啟發?可以怎么來證明兩個角不等呢? 學生回答: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折紙活動得出各種各樣的證明方法,為后面學生添加輔助線,構造基本圖形奠定了基礎。通過小組代表展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3.證明猜想:
教師提問:我們通過折紙和幾何畫板驗證了猜想是正確的,大家能否用學過的知識來證明呢? 學生回答:
證明:作∠A的平分線AD,AD交B于點D.在邊AB上截取AE=AC,連接DE. ∵AD為∠BAC的角平分線 ∴∠BAD=∠CAD 在⊿EAD和⊿CAD中
∵
(公共邊)(已證)作圖)ADADCADBADACAE( ∴⊿EAD≌⊿CAD(SAS) ∴∠C=∠AED ∵∠AED>∠B ∴∠C>∠B
【資料展示】4種方法都準備了微課,學生沒有想到的方法可以通過微課進行展示,分享證明方法。
設計意圖: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進行嚴謹的證明,能夠規范數學幾何推理的過程,尤其是要注意折紙方法和輔助線的說明之間的對應,將無意識的操作變成有意識的添加輔助線,讓學生體驗從實驗幾何過渡到論證幾何,學會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之間的轉化。 (三)及時歸納
1)在一個三角形中,大邊對大角
(幾何語言:∵在△ABC中,AB>AC,∴∠C>∠B) 2)轉化的數學思想(將不等問題轉化為相等問題)
設計意圖:不通方法添加輔助線的本質其實是相同的,都是通過構造全等三角形或者是等腰三角形,將其中一個角轉化。把不等問題轉化為相等問題進行求解,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四)舉一反三
教師提問:剛剛我們已經成功地證明了“在一個三角形中,大邊對大角”,那么現在反過來,在一個三角形中,角較大的所對的邊會怎么樣呢?
E
DA
BC
學生回答:應該也比較大。
教師提問:同學們能夠仿照剛剛的這些證明方法,想想如何證明呢?1分鐘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類比“大邊對大角”的證明,讓同學們自行思考“大角對大邊”的證明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學以致用。 三、小試牛刀
練習1.利用上面的兩個結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在△ABC中,已知BC>AB > AC,那么∠A,∠B,∠C有怎樣的大小關系? (2)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最大的邊所對的角是銳角,這個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3)直角三角形的哪一條邊最長?為什么?
練習2.如圖,在△ABC中,AC>AB,BO平分∠ABC, CO平分∠ACB,猜想OB與OC的大小關系,并證明.
設計意圖:練習1是本節課結論的簡單應用,讓學生熟練地運用結論,準確找到邊所對的角或者是角所對的邊進行比較。練習2是讓學生準備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幾何語言,通過邊的關系來比較角,再通過角的關系來比較邊,兩個結論結合使用。
練習3.拓展思考:
1)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AC=2AB,那么∠B是∠C的2倍嗎? 2)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B=2∠C,那么AC是AB的2倍嗎?
設計意圖:邊和角的不等關系是否確定呢?通過對本題的思考,讓學生發散思維。學生課后可以通過作圖,測量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四、小結歸納
1.教師提問: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1)在等腰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等角對等邊. 2)在不等邊三角形中,大邊對大角,大角對大邊. 3)數學思想:轉化思想、類比思想
2.投票:現在,大家能用多少種方法來證明“大邊對大角”? A:0種,B:1種,C:2種,D:3種及3種以上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使學生整理本節課所學內容和研究方法,把握本節課的核心,提升學生思維
的深刻性,養成及時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投票的環節,讓學生自行回顧反思,教師也能根據投票結果查看學生們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 五、課后作業
1.整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2.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作法證明“大邊對大角”.
設計意圖:通過作業。規范學生書寫推理的過程,并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還有“大角對大邊”的證明以及拓展思考,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課后充分探究,提高知識方法的遷移能力。
6.板書設計
第十三章 實驗與探究 1.已知: 圖1 圖2 圖3 三角形中邊與角的不等關系 求證:
結論1 證明: 2.已知: 求證: 結論2
7.自我反思
1.本節課以“觀察、猜想、探究、證明”的思路展開教學,重視知識的發現、發生、發展、應用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2.通過折紙活動,讓學生探索出不同的證明方法,又以折紙的鋪墊,引導學生發現添加輔助線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表達、思考、交流,教師再進行補充和完善。
3.運用forclass軟件完成課堂練習,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