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性狀的控制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4章第2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甘肅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4章第2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甘肅省 - 白銀
課題
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4章 基因的表達 第2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教學指導思想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是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的主動的學。本節課在設計上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為目的,教師適度使用啟發、引導,通過師生的互動合作,共同完成本節課教學目標。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和容量,設計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和地位:“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現代遺傳學的關鍵內容之一,是《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的最后一部分,是對DNA的結構知識的具體應用。本節課內容包括兩部分:一、中心法則的提出及其發展二、基因、蛋白質和現狀的關系。學習了這些內容,學生才能在生物性狀遺傳和變異的復雜現象中,懂得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及規律。它既是前面所學蛋白質基礎知識的應用,又是后面學習生物變異的理論基礎,所以在知識的學習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學情分析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來看,學生在必修一已掌握了氨基酸到蛋白質的過程,知道一切生命都與蛋白質有關,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前一節課剛學習了基因到蛋白質的過程,知道在基因表達過程中遺傳信息從DNA傳遞到了蛋白質。已經知道了DNA的結構以及基因的定義,又學習了性狀的相關知識,但闡述的都是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學生對蛋白質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很明確,并沒有形成“基因——蛋白質——生物性狀”這三者關系的整體認識。在細胞呼吸知識中又學習了代謝就是化學反應,酶控制和催化化學反應。以前所做的一些習題中已經滲透了酶可以通過控制化學反應而控制性狀的觀點,有了以上的這些知識基礎,學生完全可以理解本節知識,教材中的幾個實例也都是著眼與此,與前面的遺傳因子等遙相呼應,是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三者的關系。 所以教師必須適時給予引導和梳理。因此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但是從基因到蛋白質再到性狀畢竟是一個抽象的、微觀的過程。而且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參與思考但不主動發言,因此在課堂上要加強問題引導和指導動手寫的過程,多方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解釋中心法則并繪制圖解; 2)舉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從資料中分析、獲取信息的能力。
2)引導學生從遺傳現象得出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科學理論總是在不斷發展完善中逐步接近真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難點:(1)中心法則的理解
(2)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
教法與學法
1、 教師講述、舉例、演示、啟發與學生閱讀、思考、討論探索相結合。 2、 學案導學
教學時數與流程
課時安排:1課時
預習檢測----新課引入-----問題探究------展示總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材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新課引入
通過幾張直觀展示一些與性狀有關的圖片,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展示學習目標。
閱讀、思考回答
明確學習任務
教學環節一 活動1
一、中心法則的提出及其發展 1、播放《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視頻。
2、提問:能否用流程圖畫出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3、教師講解中心法則的含義及由來,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本節“資料分
析”,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從“資料分析”中獲得的信息進行討論。 總結學生討論情況,并用多媒體課件繪制圖解歸納中心法則的發展。
1、觀看視頻并回顧舊識
2、積極思考討論并畫出畫出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圖
3、閱讀、思考,討論、完成導學案活動1并展示。
結合講解,閱讀、討論,能解釋中心法則。 為下面的學習做
準備。 提出問題:中心法則很好地揭示了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和途徑,也直觀地表達了基因的功能。那么基因、蛋白質、生物性狀三者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①豌豆的圓粒與皺粒這一對相對性狀的控制并解釋;②人的白化病癥狀的控制并分析、解釋。
提問:1、兩個例子中的蛋白質都屬于哪一類物質?
2、兩個例子中的性狀是由什么物質體現出來這些物質是蛋白質嗎?
3、那么這兩種性狀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呢?
學生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小組討論。
讓學生思考、討論并得出問題的答案: 學生舉手回答
給學生以思考的時空,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形成答案的能力。
教學環節
二
活動4 二、基因、蛋白質和性狀
的關系
1、基因對性
狀的直接控
制
繼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結合圖4—9閱讀教材第70頁“囊性纖維病和鐮刀形細胞貧血癥的控制”實例,讓學生思考后回答:這兩個實例說明了
什么? 以上四個實例綜合起來看又說明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進行評價并引導總結提升:
學生閱讀、思考、
討論并得出這一問題
的答案:
基因還能通過控
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
控制生物的性狀。
培養學生自
學并總結歸納問
題的能力。
教學環節二
二、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系 2、基因數量
與性狀的
教師結合教材分析說明:人的身高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其中每一個基因對人的身高都有一定的作用。同
時,人的身高也不完全是由基因決定的,還與后天的營養環境和體育鍛煉等有關,那么我們能說基因與生物的性狀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嗎? 結合前面例子中的苯丙氨酸羥化酶
基因對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癥的控制,思考基因的改變僅僅引起生物體單一性狀的改變嗎?
學生結合教師的分析介紹,思考后得出思考題的答案:在自然界中,不僅存在一對等位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而且還存在多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一對
相對性狀的情況,而且生物生存的環境也對生物的性狀有影響。
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提升和拓展。而且更能全面地理解基因、蛋白質與生物性狀間的關系。
教學
環節二 活動5
二、基因、蛋白質和性狀
的關系
3、基因型與
表現型的關
系
教師把學生的思維再次引回到本節的“問題探討”上來,學生得出:表現型=基因型+環境
引導學生討論完成“技能訓練”導學案活動5
1、分析出現殘翅果蠅的原因進行解
釋。 2、這個實驗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是怎樣的? 教師引導概括:
表現型=基因型+環境條件 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直接或間接地控制生物體的現狀;生物體的現狀受一對或多對等位基因控制,而且還與其生存的環境條件有關,因此,生物體的表現型是基因型、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的綜合表現,是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
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踴躍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
的意見
I
小組討論總結并回答相關的問題。
開動學生的腦
筋,活躍學生的
思維,鍛煉學生
的表達能力。
教學環節三
細胞質遺傳
教師簡述:細胞質遺傳的實例及特點
學生閱讀P70的細胞質
基因的資料
歸納總結知識的
能力
教學環節四
本課小結
師生共同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
整理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