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免疫調節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視頻_《免疫調節》(第一課時)(高三一輪復習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視頻_《免疫調節》(第一課時)(高三一輪復習課)
課題名稱 | 《免疫調節》(第一課時)(高三一輪復習課) | ||||||||||||||||||||||||||||||||||||||
學科 | 生物 | 授課班級 | 高三7班 | 授課時數 | 1 | ||||||||||||||||||||||||||||||||||
設計者 | 所屬學校 | ||||||||||||||||||||||||||||||||||||||
一、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 |||||||||||||||||||||||||||||||||||||||
(1)《免疫調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節的內容,是人和動物體生命活動三種調節方式之一,對于生物體穩態的維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節包括“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學的應用”四部分內容。分2課時學習:第1課時,免疫系統及免疫的類型;第2課時,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學的應用。 (2)《免疫調節》是本章的前三節所介紹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有機補充,三者一起構成了人和動物維持內環境穩態的神經—體液—免疫網絡調節機制。內容知識量大且過程復雜。 (3)免疫學知識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多,將其放在必修模塊對于全體高中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
|||||||||||||||||||||||||||||||||||||||
二、依據課程標準 | |||||||||||||||||||||||||||||||||||||||
課程標準具體內容標準: 1、概述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2、關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活動建議:調查青少年中常見的免疫異常 |
|||||||||||||||||||||||||||||||||||||||
三、本節(課)教學目標 | |||||||||||||||||||||||||||||||||||||||
1、知識與技能: 1.1說出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病機理 1.2舉例說出說出免疫系統組成和主要功能 1.3描述人體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 1.4概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大致過程以及兩者的關系 1.5形成抗原和抗體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以“抗擊艾滋病毒”為線索,通過閱讀、識圖解圖、比較、概括等方法,構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別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關聯性,理解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1關注艾滋病的傳播和防治現狀 3.2 認同關愛健康、珍愛生命的生活理念 |
|||||||||||||||||||||||||||||||||||||||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 |||||||||||||||||||||||||||||||||||||||
1、一般特征: 高三學生已經進入一輪復習,對于一輪復習的節奏、思路已經適應。但由于時間相隔之久,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已經生疏,對該節知識點的理解比較困難,大多數人只了解教材的表面知識,比較難以在新問題和生活實踐中進行遷移運用。 2、初始能力: 免疫調節內容在義務教育教材中就已經涉及,艾滋病、過敏反應以及免疫學的應用的相關知識。免疫學的應用密切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人體的健康密切相關,多數內容學生都有切身的體會,比如:打疫苗防止某些傳染病的發病;在人體得過某些傳染病痊愈后一般就不會再發病; |
|||||||||||||||||||||||||||||||||||||||
五、知識點學習目標描述 | |||||||||||||||||||||||||||||||||||||||
知識點 編 號 |
學習 目標 |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 |||||||||||||||||||||||||||||||||||||
1 | 知道 | 說出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病機理 | |||||||||||||||||||||||||||||||||||||
2 | 知道 | 舉例說出說出免疫系統組成和主要功能 | |||||||||||||||||||||||||||||||||||||
3 | 知道 | 描述人體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 | |||||||||||||||||||||||||||||||||||||
4 | 理解 | 概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大致過程以及兩者的關系 | |||||||||||||||||||||||||||||||||||||
5 | 應用 | 得出免疫、抗原、抗體的概念 | |||||||||||||||||||||||||||||||||||||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 |||||||||||||||||||||||||||||||||||||||
項 目 | 內 容 | 解 決 措 施 | |||||||||||||||||||||||||||||||||||||
教學重點 |
1、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2、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 |
以“抗擊艾滋病毒”為主題組織復習教學內容,緊抓課本資源“HIV濃度與T細胞濃度變化曲線”為主線,輔以課前知識梳理學案為基礎,通過創設新教學情境、問題探究、合作學習等教學手段,結合資料分析、識圖解圖、比較、概括等方法,構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別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關聯性,理解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 |||||||||||||||||||||||||||||||||||||
教學難點 |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 | ||||||||||||||||||||||||||||||||||||||
七、教學環境設計 | |||||||||||||||||||||||||||||||||||||||
1、教學資源:PPT課件、艾滋病患者接頭尋求溫暖的圖片、艾滋病新防治機制資料、高考真題 2、多媒體教室教學環境(多媒體大屏幕) 本節主要采用的教學模式:學案診斷基礎知識缺漏→課堂補缺補漏→引導概念形成→創設現實生活情境設疑→遷移運用→真題訓練; |
|||||||||||||||||||||||||||||||||||||||
八、教學媒體(資源)選擇(依據“經驗之塔”P42,確認有助于教學) | |||||||||||||||||||||||||||||||||||||||
知識點 編 號 |
學習 目標 |
媒體 類型 |
媒體內容要點 |
教學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結 論 |
占用 時間 |
媒體 來源 |
|||||||||||||||||||||||||||||||
1 | 知道 | 學案 | 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病機理 | J | C | 總結歸納 | 1分 | 自制 | |||||||||||||||||||||||||||||||
2 | 知道 | 學案、圖片、動畫 | 舉例說出說出免疫系統組成和主要功能 | J | C | 總結歸納 | 6.5分 | 自制、網絡下載 | |||||||||||||||||||||||||||||||
3 | 知道 | 學案、PPT | 描述人體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 | J | C | 總結歸納 | 3.5分 | 自制 | |||||||||||||||||||||||||||||||
4 | 理解 | 學案、PPT | 概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大致過程以及兩者的關系 | B/G | A | 創設情境、設疑誘思、引導分析、歸納總結 | 12分 | 自制 | |||||||||||||||||||||||||||||||
5 | 應用 | 學案、PPT | 得出免疫、抗原、抗體的概念 | J | F | 引導分析、歸納總結 | 4分 | 自制 | |||||||||||||||||||||||||||||||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演示—講解;B.設疑—演示—討論;C.講解—演示—概括;D.講解—演示—舉例;E.演示—提問—講解;F.演示—討論—總結;G.邊演示、邊講解;H. 邊演示、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
|||||||||||||||||||||||||||||||||||||||
九、板書設計 | |||||||||||||||||||||||||||||||||||||||
第二章 第四節 免疫調節(一) HIV ![]() ![]() 結構基礎 ↓ 類型 第二道防線 ![]() ↓ 特異性免疫 ↓ 細胞免疫 AIDS |
|||||||||||||||||||||||||||||||||||||||
十、關于教學策略選擇的闡述 | |||||||||||||||||||||||||||||||||||||||
以“抗擊艾滋病毒”為線索,通過閱讀、識圖解圖、比較、概括等方法,構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別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關聯性,理解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問題。采用情境教學策略和競爭和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教學方法為講授法、訓練和實踐法,學習方法競爭和合作 1、創設問題情境 在學習“概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大致過程以及兩者的關系”時,首先利用教材已呈現的“HIV濃度與T細胞數量變化曲線”來設置系列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誘導學生思考。制造學生已有知識結構與創設的新情境的“不協調”,從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不協調”必須要質疑,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基礎知識中,在他們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2、創設合作學習情境 通過課前分組、布置各組對應的任務,再進行課堂競爭回答。在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發揮各自認知特點,相互爭論、相互幫助、相互提示或者是進行分工合作。同時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就在這種和同伴緊密溝通與協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 |
|||||||||||||||||||||||||||||||||||||||
十一、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 |||||||||||||||||||||||||||||||||||||||
教學環節 | 教師的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媒體(資源) | 設計意圖 | |||||||||||||||||||||||||||||||||||
導入 | 課堂調查:你會給他一個擁抱嗎?為什么?(可從傳播途徑或免疫防線角度闡述) | 討論、發言 | 圖片 | 激趣誘思 | |||||||||||||||||||||||||||||||||||
復習梳理1:艾滋病全稱、病原體及傳播途徑、發病機理 | 講授:依據課前學案完成情況,理清HIV和AIDS的不同 | 修改、更正 | 圖片 | 理清混淆的知識 | |||||||||||||||||||||||||||||||||||
復習梳理2: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2、免疫細胞的起源與分化 3、免疫細胞的來源與功能 4、免疫活性物質的比較 5、免疫的三道防線 |
講授:以學案為主,適當補充 1、“樹突狀細胞” 2、免疫細胞共同的結構特征與功能 3、免疫活性物質的來源與化學本質 釋疑:針對學案的完成不理想的試題講解 試題:下列屬于人體非特異性免疫第一道防線的是( ) ①胃液對病菌的殺滅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對病原體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細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纖毛對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膚的阻擋作用 ⑥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 ⑦抗毒素與細菌外毒素結合 |
整合新知與舊有知識 | 圖片 | 知識系統整合,理解融合 | |||||||||||||||||||||||||||||||||||
當堂演練1:免疫細胞的起源與分化(高考真題) |
設置問題情境: 問題:已知甲、乙兩只大白鼠因被分別破壞了某免疫器官而幾乎喪失特異性免疫,經輸入造血干細胞治療后,甲的細胞免疫恢復,乙沒有變化?請判斷甲、乙被破壞的免疫器官是?說說判斷依據? 引導分析:審題引導、答題指導 |
分組討論 發言 |
試題 | 知識在新問題情境的運用 | |||||||||||||||||||||||||||||||||||
跨模塊知識運用:HIV侵染宿主細胞及繁殖過程 |
HIV侵染宿主細胞及繁殖過程 問題: 1、寫出圖中艾滋病毒繁殖過程中的遺傳信息流動方向(中心法則形式)? 2、進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時,不同藥物可分別阻斷上述四個環節,阻斷哪一環節對人體影響最小?原因? |
分組討論 發言 |
圖片 |
1、過渡 2、知識在新問題情境的運用 |
|||||||||||||||||||||||||||||||||||
主題式問題探究: 以“抗擊艾滋病毒”為主題,課本資源“HIV濃度與T細胞濃度變化曲線圖”為主線,通過創設新教學情境、設置系列層進是問題進行探究,結合資料分析、識圖解圖、比較、概括等方法,構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別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關聯性 |
設疑誘思: 問題: 1、何為“艾滋病患者”?與“艾滋病攜帶者”有何區別? 2、曲線什么時間段最有可能代表處于艾滋病發病期?原因? 3、從圖中可以看出是否進入發病期與什么細胞數量直接相關? 4、T細胞增加的原因? 5、T細胞數量為什么會下降?HIV如何使T細胞死亡(請說說你的猜想)? 引導歸納: 1、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 2、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比較與聯系 3、特異性免疫類型判斷方法 設疑誘思: 問題:T細胞是HIV寄生的唯一寄主嗎? 材料分析:艾滋病的“陷阱細胞”療法 據報道,美國耶魯大學的生物學家正在從事將病毒引誘到人體“陷阱細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實驗研究。例如,HIV通過T細胞表面的CD4識別T細胞,如果給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飾過的某種細胞,使該細胞也會被HIV識別、入侵。但HIV在該細胞中卻無法完成復制、增殖,最后隨該細胞的死亡而被清除。 問題:選擇什么細胞作為“陷阱細胞”? |
分組討論 發言 整合新知與舊有知識 |
曲線圖 科學新聞 層進式問題串 |
充分利用教材教學資源,內容重組,引發新知和舊知沖突,激發理性思維 知識系統整合,理解融合 |
|||||||||||||||||||||||||||||||||||
當堂演練2: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高考真題) |
問題:請說出下列兩種情況所發生的免疫類型 ①將小鼠B細胞注入家兔體內,產生免疫反應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細胞凝集成細胞集團。而未經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細胞凝集成團。 ② |
分組討論 發言 |
試題 | 知識在新問題情境的運用 | |||||||||||||||||||||||||||||||||||
生活場景問題解決: |
創設情境:強化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小兒麻痹的疫苗)接種對象為所有2010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至現場接種之日滿2月齡的兒童,無論既往免疫史如何,不管其居住地與出生地,一律接種兩輪脊灰疫苗 |
分組討論 發言 |
新聞報道 | 知識在新問題情境的運用 | |||||||||||||||||||||||||||||||||||
復習梳理3:記憶細胞與二次免疫 | 歸納總結:記憶細胞的特點、二次免疫反應、二次免疫特點 | 整合新知與舊有知識 | 學案 | 知識系統整合,理解融合 | |||||||||||||||||||||||||||||||||||
概念形成:免疫、抗原、抗體 | 引導總結 | 形成概念 | PPT | 形成概念 | |||||||||||||||||||||||||||||||||||
十二、教學流程圖 | |||||||||||||||||||||||||||||||||||||||
十三、個性化教學 | |||||||||||||||||||||||||||||||||||||||
問題類型多樣,既有分析型、也有歸納總結型、還有開放性評價類型
|
|||||||||||||||||||||||||||||||||||||||
十四、形成性檢測 | |||||||||||||||||||||||||||||||||||||||
知識點 編 號 |
學習 目標 |
檢測題的內容 | |||||||||||||||||||||||||||||||||||||
3 | 知道 |
下列屬于人體非特異性免疫的是( ) ①胃液對病菌的殺滅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對病原體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細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纖毛對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膚的阻擋作用 ⑥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 ⑦抗毒素與細菌外毒素結合 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E、⑥⑦ |
|||||||||||||||||||||||||||||||||||||
4 | 理解 |
![]() 請根據上述圖解,繪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示意圖? |
|||||||||||||||||||||||||||||||||||||
5 | 運用 |
請說出下列兩種情況所發生的免疫類型 ①將小鼠B細胞注入家兔體內,產生免疫反應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細胞凝集成細胞集團。而未經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細胞凝集成團。 ② |
|||||||||||||||||||||||||||||||||||||
十五、評價量表(教學功能、診斷功能、調控功能、激勵功能) | |||||||||||||||||||||||||||||||||||||||
主題探究活動:分組討論評價表(用于小組自評)
|
|||||||||||||||||||||||||||||||||||||||
十六、形成性評價 | |||||||||||||||||||||||||||||||||||||||
1.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2.學生能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并且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3.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積極主動發言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4.學生間交往是多向的,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評論別人發言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5.學生在學習中有愉悅的體驗,每一名學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6.后進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7.學生學習本節課還存在的問題: 8.學生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
|||||||||||||||||||||||||||||||||||||||
十七、教學反思、總結 | |||||||||||||||||||||||||||||||||||||||
優點: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 本節教學重難點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以“抗擊艾滋病毒”為主題組織復習教學內容,緊抓課本資源“HIV濃度與T細胞濃度變化曲線”為主線,輔以課前知識梳理學案為基礎,通過創設新教學情境、問題探究、合作學習等教學手段,結合資料分析、識圖解圖、比較、概括等方法,構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別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關聯性,理解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問題,有效突破難點。 通過課前布置學案梳理(歸納總結),再針對錯誤明顯和缺漏的知識進行點撥,創設各種生活場景的情境,設置相關問題,利用高考真題進行當堂演練,既節約了課堂時間,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改進:改變生物學概念的教學方法,盡量創造各種條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會用專業的術語來表達生物學事實和形成相應概念 |
|||||||||||||||||||||||||||||||||||||||
十八、感謝、其他 感謝晉江進修學校的提供的這次培訓機會。感謝所有上課的老師提供的資料!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