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愛家鄉山和水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13《我愛家鄉山和水》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13《我愛家鄉山和水》福建省 - 南平
1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愛家鄉山和水》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第一課。本單元在學生了解了經常出入場所的基礎上,帶領他們進一步擴大生活空間,進入“我們生活的地方”,即家鄉這一社會空間,通過引導學生感受家鄉的山水風景、家鄉的特產與人們的生活,旨在促進學生對家鄉生活的悅納與責任。本課內容旨在引導學生知道自己的家鄉在哪里,通過觀察、尋訪、調查、探究等多種實踐活動發現家鄉自然、人文的美,了解家鄉的故事,通過這些生活化的設計,激發他們愛家鄉的情感。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對于 “家鄉”概念比較混亂,會與“老家”混淆。同時由于年齡小,對家鄉熟悉的一草一木缺少主動發現美的能力,更缺乏情感體驗,需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通過不同途徑,從不同角度發現家鄉的秀美景色,通過家鄉的故事主動感受家鄉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目標:
1. 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發現家鄉的美。 2. 能用相機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3. 通過對家鄉的了解,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發現家鄉的美。 2. 通過對家鄉的了解,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 視頻導入,整體感受家鄉風光美。
1. 觀看南平風光視頻,明確“家鄉”概念。 2. 了解家鄉的地理位置。
3. 簡單了解其它小朋友的家鄉,能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家鄉。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觀看、位置介紹、簡單語言表達,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清晰的“家鄉”概念。) 二、 發現家鄉的風光美。
1.我是小導游。五一小長假,老師有幾個外地的朋友要來延平玩,我想帶他們看看家鄉最美的地方。請同學們推薦。(課前已布置同學們找一找、拍一拍、畫一畫咱們家鄉最美的地方,做成課件放入小組長ipad。)
2.四人小組分享交流家鄉最美風光,小組推薦一處大家都喜歡的家鄉美景,在全班交流。(學生四人小組交流) 3.班級交流,小導游代表上臺推薦。(學生交流:溪源大峽谷、九峰山、玉屏公園、各式各樣的橋)
4.播放微課《茫蕩山》。交流:通過剛才的學習和了解,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
5.師總結:咱們延平“山圍八面綠,水繞二江清。”它不僅是一
3
座美麗的山城,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設計意圖:愛家鄉是愛家的延伸、愛國的前提,但愛家鄉教育絕不是空洞的,需要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需要幫助學生獲得對家鄉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需要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需要幫助學生獲得對家鄉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走近”家鄉才能逐漸“走進”家鄉,這就需要引導學生發現家鄉自然環境的美,引導學生走進自己生活的地方,在日常的景物中發現美,欣賞美,感受一草一木與自己的關系;學會關注、關心自己生活的地方,并逐漸喜愛、熱愛家鄉、從心底自然升騰出對家鄉的愛。) 三、 家鄉故事多又多
1. 出示市標圖,大家知道這個建筑的名字嗎?(雙劍化龍)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因為背后有一個傳說故事。(請同學介紹雙劍化龍的故事)
2. 咱們的家鄉延平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同學們你們還有收集到哪些故事,說給大家聽聽吧。(學生交流四鶴呈祥、程門立雪、延平四賢、優秀共產黨員廖俊波等故事)
3. 師小結:這些動人的故事,有的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悠久的歷史,有的表達了古人美好的愿望,還有的介紹了人們是如何建設家鄉。其實,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天都在講述著我們的故事。
(設計意圖:家鄉的美并不止于景色美,延平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街道的名稱、學校名字由來等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引導學生挖掘習以為常的青山綠水、小路街道背后隱藏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由衷的自豪感,建立對家鄉的歸屬感。)
四、 調查、反饋、總結
1.外地朋友來,你推薦吳老師帶他們去家鄉哪兒看看呢?請打開手中的ipad,為你心中家鄉最美的風景投上一票吧。(學生完成問卷星)
2.統計最美家鄉風景前三名。(溪源大峽谷、九峰山、茫蕩山) 3.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家鄉,欣賞它美麗的風景,了解它悠久的歷史文化,最后吳老師要把喜歡的這首詩送給咱們可愛的家鄉,一邊欣賞《品南平》視頻,一邊配樂朗誦詩歌《我愛家鄉山和水》。
(設計意圖: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問卷星即時反應學生心中最美的家鄉風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布置作業
1.畫一畫心中家鄉最美的風景。 2.繼續尋找家鄉的故事。
六、板書設計:
我愛家鄉山和水
南平市延平區 風光美 故事多
5
溪源庵 雙劍化龍 九峰山 四鶴呈祥 玉屏公園 程門立雪 茫蕩山 廖俊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