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的祖國多遼闊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我的祖國多遼闊- 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我的祖國多遼闊- 天津市紅橋區實驗小學
教材分析
《我的祖國多遼闊》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中的第一個主題。教材以中國行政區圖和文字介紹相結合的形式呈現,所提供的每一組材料都意在引導學生借助相關知識,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活動,了解我國的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我將本課內容與信息技術融合,利用數字化移動終端小組學習方式,力求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相聯系,變抽象為直觀,并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2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積累了一些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祖國”對于學生來說既近又遠,他們只知道“祖國很大”,但究竟有多大,說不清,“大”對于他們只是一個模糊而抽象的概念。這一部分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仔細研究教材之后,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方向: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信息技術手段相融合把這一內容充實起來,鮮活生動的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使學生對“祖國有多大”這一模糊的概念產生實質的印象,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達到品德與社會課最終的教學目的。
3教學目標
1.在比較、計算、討論、交流等活動中,體會祖國面積大、邊界長、跨度大,感受我國的幅員遼闊。
2.學會研讀教材,在中國政區圖上初步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3.在了解、感知祖國遼闊海陸疆域的過程中,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感受我國的幅員遼闊,培養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真切體驗祖國之大,從而為祖國感到自豪。
5板書設計
祖國有多大
面積大 距離長 跨度大
陸地面積 960萬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 300萬平方千米
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5+4+2)
6教學過程
6.1第一學時
6.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歌曲欣賞 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播放歌曲)
剛剛歌詞中提到“我們的大中國呀,好大的一個家!”我們的祖國到底有多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感受一下。(板書課題)
活動2【活動】二、預習匯報 初步感知
課前請同學們閱讀了課本48、49頁上的內容,并且思考兩個小問題。
匯報學習成果:
1.你從課本中了解了哪些新知識?
隨機板書:陸地面積大約960萬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
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5+4+2)
2.課本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祖國非常遼闊?
隨機板書: 面積 邊界 跨度
活動3【活動】三、活動體驗 深入探究
剛才的匯報是同學們課前對我們祖國遼闊的初步感知,下面我們通過四個小活動進一步來感受祖國之大!
活動一:我的祖國面積大
1.比較紅橋區、天津市與祖國的面積
請每個小組拿出你們的ipad,打開“高德地圖”APP。
活動要求:
請先搜索紅橋區所在的位置,再將地圖縮小,在天津市區域內看一看紅橋區的面積,然后將地圖再次縮小,在祖國的區域圖上再看一看天津的面積,說說你們的感受。
2.比較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領土面積。
活動要求:
老師給每個小組的ipad上推送一幅世界地圖,單擊各個國家領土區域,了解你感興趣的國家名稱和領土面積。將我們祖國的面積與其他國家的面積進行比較,小組內說說你們有什么發現?
思考:通過大家的發現,你們有哪些感受呢?
活動二:我的祖國邊界長
活動:徒步旅行
1.出發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旅行的路線。(認識陸地國界線和大陸海岸線)
師: 學會看圖例,我們就能看懂地圖上的很多內容了,以后同學們看地圖的時候不要忘記了圖例這個好幫手。
2.請一位小導游帶領大家走一走我們祖國的最東、最北、最西、最南端。(認識祖國四至)
3.計算:你們知道我們這次旅行一共走了多少千米嗎?如果我們真的沿著邊界線徒步走一圈,需要多長時間?
出示數據:我國陸地上的國界線有國界線20000多千米,大陸海岸線有18400多千米。我們剛才一共走了多少千米?假設我們一天走8小時,平均每小時走5千米,我們按這個速度計算,走完這一圈,我們至少要用多少天?
思考:通過這樣的計算,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動三:我的祖國跨度大
1.對比?诤凸枮I的溫差。
活動要求:
在ipad上打開 “墨跡天氣”APP,現場查詢今天我國哈爾濱和?诘臏囟,你發現了什么?
想一想:在同一個國家,同一時間,為什么會溫度差異這么大呢?(小組討論)
小結 : 海南在我國的南方,離赤道很近,太陽照射的時間長,所以溫度就高。我國南北跨度很大,相距5500千米,哈爾濱在我國的北方,離赤道很遠,太陽照射時間短,所以氣溫就低。因此在同一天我國南方和北方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
2.對比北京和烏魯木齊的時差。
活動要求:
繼續利用“墨跡天氣”APP,查詢今天我國烏魯木齊和北京的溫度,你又發現了什么?
想一想:兩個城市的日出和日落的時間相差了兩個小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時間差呢?
小結:因為北京在我國的東部地區,新疆烏魯木齊在我國的西部地區,我國東西跨度也非常大,相距5200千米呢,在地球自轉的過程中,北京先看到太陽,兩個小時以后新疆烏魯木齊才會見到太陽呢。
師:這就解釋了在我國為什么當東邊朝陽灑滿地時,西邊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當北方飄著雪花的時候,南方的人們還穿著彩裙。正因為我們祖國的跨度大,才會有如此奇特的景象。
活動四:行政劃分知多少
我們的祖國如此遼闊,為了便于管理,我國設置了34個的省級行政單位。
活動要求:
這部分內容請同學們自學課本49頁,打開微信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回答問卷網中的小問題,將答案提交上來。檢驗一下大家的學習成果,比一比哪組最棒!
小結 : 正是有了行政區的劃分,使我們全國的十三億中國人民,感覺到了生活的方便和社會的安定。
活動4【活動】五、全課小結 激發情感
這節課我們體會到了我們祖國面積大、邊界長、跨度大,還了解了34個省級行政單位,此時此刻談談你這節課的感受吧!
小結:老師聽到了同學們發自內心的表達,身為中國人,我們倍感驕傲!此時此刻,我們可以大聲地自豪地說“我的祖國多遼闊”!
活動5【活動】教學反思
我任教的是《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我的祖國多遼闊》中第一課時的內容“祖國有多大”。本節課主要以地圖為載體,整合了祖國的疆域、領土面積、行政區劃等教學內容,融合了熱愛祖國的教育,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對于“祖國有多大?”學生們只是認為祖國很大,但究竟有多大,說不清,“大”對于他們只是一個模糊而抽象的概念。仔細研究教材之后,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方向:就是要把這些內容充實起來,讓它們鮮活生動的展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對“祖國有多大”這一模糊的概念產生實質的印象,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達到品社課最終的教學目的。
(一)自主研讀 初步感知
在研讀教材的時候,我發現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組材料,都是意在引導通過幾個不同側面了解我國的海陸疆域的遼闊,教材體現了一種“引領”的功能,同時本節課是一節知識性比較強的一課,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我在品社學科大膽地運用了我校“探究式五環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前先通過自主看書獲取知識,對于祖國的“大”有初步的感知。課上在預習匯報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探究,進一步體會祖國的大。我力求做到學生自己在課本中能夠獲取的知識不重復講,教師導在關鍵處。
(二)活動體驗 深入感受
設計這節課時,我覺得僅讓學生通過課本的文字描述理解祖國的遼闊是不夠深刻的,為了能讓祖國之大在學生腦海里更鮮活生動起來,使這節課對學生來說更富有吸引力,我安排了對比計算、徒步旅行、小組交流等活動,分別從面積大、邊界長、跨度大等側面讓學生深刻體會,尤其是利用了幾組強烈的對比,例如,紅橋面積與天津市面積、天津與祖國面積,我國與其他國家面積的數字對比,南北兩地溫差,東西兩地時差的圖片對比。通過這種直觀的對比,使學生知道了國土面積的遼闊,變抽象為具體。
(三)人文熏陶 知行合一
本課雖然涉及了大量的地理知識性,但我認為不能把這些地理知識僅當作知識來教,這樣會導致地理知識與品社教學目標的割裂,品社課的人文性會缺失。本節課我力求借助地理知識,以活動為載體,使學生能夠在比較廣闊、多面的地理場景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感染和熏陶,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祖國、了解祖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品社教學更加厚重和飽滿,體現課程的綜合性。例如,課末學生在充分感悟、體驗、計算、比較的基礎上,我鼓勵孩子們談感受,有感情的抒發自己的情感,體現了品社教學“知行合一”的理念。
整節課從學生的表現來看,我覺得預設目標基本達成。本堂課也有一些遺憾,如教師引導、評價的語言就不夠精煉。今后我還應該在課堂中不斷地磨練,訓練自己的語言和對機應變的能力。人們常說,《品德與社會》課堂是師生共生共長的課堂。的確,通過一次次的磨練,我也是在課堂中與學生共同感受著成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