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吃飯有講究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10.吃飯有講究(第一課時)湖北省 - 武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10.吃飯有講究(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吃飯有講究》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家中安全與健康”中的第二個話題。它與第9課《玩得真開心》、第11課《別傷著自己》、第12課《早睡早起》共同構成第三單元。本單元引導學生在“上學了”之后的新生活情境中反思家庭生活狀態。圍繞“玩、飲食、安全、作息時間”這四個家庭生活主題設計安排,目的是幫助學生由自然的家庭生活狀態,進入到文明健康、安全愉快、自主自理的家庭生活狀態。本單元的教學意圖,在于提升學生家庭生活的品質,使家庭生活在學生“上學后”發展為一種積極向上,講究文明與自治、注重安全與健康、與學校生活相協調的狀態。
第10課《吃飯有講究》由“干干凈凈吃飯好”“我在餐桌上”“食物的訴說”“這樣吃好嗎”四個話題構成,從不同側面圍繞兒童飲食中衛生、健康、安全、合理、文明禮儀等相關內容進行探究,對應《課程標準》“健康、安全地生活”的第2條“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而編寫。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在家中的飲食生活,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文明,吃得有禮貌、有教養,這對于學生良好飲食生活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飲食習慣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家庭,個體差異非常大。通過課前調查,我們發現在衛生習慣方面,一年級的學生大部門每天都會洗手,但大多沒
有遵循正確的洗手方法,有的雖然在幼兒園學過“六步洗手法”,卻并未養成習慣,還有的存在“怕麻煩”“想省事”的心態,對飲食衛生的重要性缺乏深度認知。在就餐禮儀方面,如今的孩子更多的是享受著來自家庭其他成員的關愛和照顧,這使得他們在餐桌上往往更關注個人的感受,很少去主動禮讓或者照顧別人。在飲食方面,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吃”往往是他們選擇食物的標準,均衡飲食和相關的科學飲食常識較為匱乏,挑食、偏食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吃好飯,好好吃飯是兒童健康成長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也是本課程擔負的“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的基本任務所要求的。
三、教學目標
1.懂得飯前洗手的科學道理,學會正確洗手方法和步驟,能夠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理解和學會用餐的相關常識和禮儀習慣,樂于做力作能及的事情,懂得餐桌上要尊老愛幼,學會文明禮讓。
3.初步了解一些常見的食物,懂得均衡、健康、安全的飲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
4.初步了解一些科學飲食常識,養成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 四、教學重點
能夠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日常飲食習慣,懂得均衡、健康、安全的飲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
五、教學難點
能夠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日常飲食習慣,自覺做到衛生、健康、均衡地飲食。
六、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懂得飯前洗手的科學道理,學會正確洗手方法和步驟,能夠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2.懂得孝親禮讓,理解并學會用餐的文明常識和禮儀習慣。 教學重點
關注洗手要領,同時也關注其他方面的衛生習慣,培養餐桌文明禮儀意識。 教學難點
在引導學生知道飲食衛生是健康保證,文明禮儀是素養體現的同時,激發學生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課題,再現學情
1.師:今天的課堂有很特別的地方,你們發現了嗎? 2.師:猜猜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話題,和什么有關? 預設學生的回答:吃飯(板書:吃飯)
3.師:我們每天都是吃飯,吃飯有什么可學的呀?我不明白,誰能幫幫我? 預設學生的回答:吃飯要講衛生、要有營養、要不挑食…… 4.師:哦,原來吃飯有這么多的講究(板書:有講究)
【設計意圖:《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更為鮮明的兒童觀,課程的實施必須植根兒童的生活,基于兒童的需要,關注兒童的體驗,珍視兒童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巧設小飯桌,營造生活中的吃飯情境,喚起學生對過去生活的回望,為后面的活動開展做好鋪墊。同時,在對話中,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道德認知,帶領學生聚焦“吃飯要講……”。通過學
生的回答,呈現了他們已有的道德認知水平,但他們的道德行為和習慣養成是否與道德認知是一致的呢?老師在此埋下伏筆,為突破重難點布好局。】
活動二:干干凈凈吃飯好
1.師:同學們,陳老師家的小餐桌已經擺好了,吃飯前,咱們要怎么做呢? 預設學生的回答:吃飯前要先洗手。
2.師:吃飯前,先洗手,是個好習慣!(板書:飯前洗手)大家都知道嗎?知道的請把手舉高!
3.師:全班46人都知道飯前要洗手。那生活中咱們同學做得怎么樣呢?課前,我請爸爸媽媽們完成了一份小調查,讓我們來看看結果吧!
4.師:咦?為什么“知道的”和“做到的”人數不一樣呢?
預設學生的回答:不主動,要提醒;沒有養成習慣;不認真,怕麻煩,不好好洗;不會正確的洗手方法。
(出示課件:不重要,忘了洗;怕麻煩,隨便洗)
5.師:哦,因為怕麻煩,所以隨便洗一下手。可是,手沒洗干凈就吃飯,會不會產生新的麻煩呢?
預設學生的回答:細菌,會生病。 6.師:讓我們聽聽醫生怎么說?
(出示視頻資料及課件:細菌多,要洗手;保健康,洗干凈) 7.師:你們是怎樣把手洗干凈的?(隨機抽號上臺展示) 8.師:我看你洗手很有講究,這是什么方法?你從哪兒學到的?
預設學生的回答:在幼兒園里學習的六步洗手法。
9.請你帶著大家一起練習六步洗手法,看不見的同學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六步洗手法)
10.師:其實,六步洗手還特別有趣,大家瞧—— (出示課件:趣味動物洗手口訣)
11.師:同桌玩洗手的游戲,一個說動物口令,另一個做出正確的洗手方法。 (出示課件:打肥皂,搓泡泡,六步法,要擦干。)
12.師補充資料:英國微生物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洗手后不擦干,殘留細菌很容易在濕潤環境中繼續傳播。
13.師:除了洗手,吃飯時我們還要注意哪些衛生習慣呢?請大家拿出昨天的調查表,把自己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板書:衛生健康)
小結:同學們分享的都是飲食衛生好習慣!講衛生,保健康,干干凈凈吃飯好!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調查,引導學生發現“知道”≠“做到”,并通過對已有生活體驗的反芻,探究問題歸因,發現“做不到”的癥結是沒有重視個人衛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了對真實生活和真實問題的“看見”,學生對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愿望被點燃,師生一起實踐趣味洗手法,拓展對衛生常識的了解,并通過課前調查,分享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提取有道德價值的經驗,實現了對學生過健康、安全的生活的有效指導。】
活動三:餐桌禮儀很重要 1.
師:現在大家的手都洗干凈了,咱們想不想坐上餐桌,嘗嘗陳老師的
拿手菜?我要再考考大家,吃飯除了講究衛生,還要講究什么?請大家翻開書,看到P41面。(板書:餐桌禮儀)
2.師:請同學們一邊看圖,一邊回憶生活中自己是怎么做的? 3.師生交流,“我為( )點贊” 圖1:禮讓長輩
(1)你為誰點贊?為什么?
(2)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爺爺奶奶坐在哪兒,凳子擋住怎么辦? (出示課件:請長輩,先入座;拉開凳子扶坐好) 圖2:主動幫忙
(1)你為誰點贊?為什么?
(2)吃飯前,你能幫忙做些什么?碗筷如何擺?太燙的菜誰來端? (3)吃飯時和吃完飯后,還有哪些咱們能幫忙的事? (出示課件:擺碗筷,擦桌子,盛飯洗碗我來幫) 圖3和圖4:注意衛生
(1)你為誰點贊?為什么?學做動作
(2)今天媽媽病了,吃飯時,桌上多放了一雙筷子?干什么用的呢? (3)補充公筷的故事
(出示課件:吃飯時,講衛生,使用公筷更健康) 圖5圖6和圖7:孝親有禮 (1)你為誰點贊?為什么?
(2)明明非常喜歡吃螃蟹,家里每人吃了三只,還剩一只,媽媽夾給了明明,明明會怎么做呢?(接受,說謝謝;禮讓,說理由;分一分,同分享)
(3)爸爸加班,讓大家先吃,他回家吃剩,你會怎么做?(預留飯菜) (出示課件:吃飯時,講衛生,使用公筷更健康)
4.師:同學們,再想一想,餐桌上家人還經常提醒我們哪些餐桌禮儀呢?在前后四人小組里,輪流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小結:老師要為大家點贊,同學們在生活中發現了這么多餐桌禮儀。吃飯講究禮儀,是文明素養的表現!(板書:文明素養)
【設計意圖: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低年級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老師在“餐桌禮儀很重要”這個活動中,堅持兒童視角,有意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挖掘道德價值,最終在實踐活動中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如媽媽把剩下的一只螃蟹夾給明明的情節,這是學生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情況,大多數孩子是習以為常接收家人夾給自己的好吃的菜。老師沒有進行簡單的說教,而是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思考、交流,發現生活中內在的道德意蘊。同時,老師非常善于從班級學生真實的生活中選取素材,如怎樣讓長輩先坐?如何端菜?為什么飯桌上多一雙筷子?這些素材的引入,是服務于當下問題的解決,服務于當下的道德困惑,對將來生活進行的非常細致地指導。】
活動四:拓展延伸
1.讀一讀:推薦繪本《根本不臟嘛》和《餐桌的禮儀》,請小朋友課后與家人分享閱讀,你會有更多收獲。
2.做一做:我們知道吃飯時有講究,小至洗手,大到禮儀,但是只知道還不行,一定要每天堅持做,在做中過健康、安全的生活,做文明有禮的少先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