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吃飯有講究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10課 吃飯有講究》第一課時_重慶市 - 巴南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0課 吃飯有講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中的第二課,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在家中的飲食生活。本課分為“干干凈凈吃飯好”、“我在餐桌上”、“食物的訴說”,“這樣吃好嗎”四個欄目,涉及用餐的衛生、文明禮儀、良好習慣,用餐的食品安全常識以及營養學知識,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并學會用餐的相關常識與禮儀習慣,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文明,吃的有禮貌,有教養,自覺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本課教學可分為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教學前兩個板塊,即學習用餐的衛生和禮儀,第二課時教學后兩個版塊,了解最基本的營養學知識和食品安全常識,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
學情分析:
一年級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形成了或者正在形成的行為習慣,有的是好的,有的卻不利于今后的生活和學習。而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直接關系到身體的健康和正常的發育。通過調查,我發現本班家長比較重視學生的飲食衛生,會注意提醒孩子飯前洗手,但大部分學生沒有將此內化為自己的習慣,衛生意識還需加強。此外,因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及家里的老年人比較慣著孩子,學生在餐桌禮儀相對較差,大多學生會以自我為中心,用餐時為家人服務的意識很缺乏。因此,第一課時中要將用餐的禮儀作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了解應注意的用餐衛生,應養成的用餐禮儀;
2.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和步驟,知道飯前洗手是講衛生的好習慣; 3.理解并學會用餐的禮儀習慣,能在模擬餐桌上體現出用餐的文明和教養。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創設情境用物品:三副碗筷、三個菜盤、盆子、擦手布、圍裙、拐杖
2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看到黑板上這幅圖(簡筆畫:餐桌),你立刻想到了什么事兒?(學生反饋)
嗯,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會吃飯嗎?覺得自己會吃飯的同學請舉手。誰來給大家示范一下怎樣吃飯?
2.請一生模擬吃飯的情境(準備:洗手盆、一副碗筷),師提醒其他同學仔細觀察。
預設:
(1)若學生先洗手,后吃飯,引導學生發現并予以肯定,并追問該生為什么吃飯前要先洗手;
(2)若學生不洗手就端碗吃飯的,引導其他同學評價提醒,并說清為什么要洗手。
3.引出課題:其實,吃飯除了要講究衛生,還有好多講究,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吃飯的講究”【出示課題】
[ 設計意圖:讓學生重現生活情境,顯現出吃飯中可能存在的衛生問題,形成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自然引出本課學習內容。]
二、活動一:干干凈凈吃飯好 (一)明確飯前洗手的原因
1.過渡:剛才大家說到吃飯之前要洗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雙手干凈吧?【PPT出示圖:一雙看起來干凈的手】問:這雙手還用洗嗎?(學生反饋)
2.我們在顯微鏡下再看看這雙手吧【PPT出示顯微鏡下呈現的手上的各種細菌】原來,有好多細菌呢,只是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而已。看來不管手看起來干不干凈,吃飯前都一定得洗洗,不然就容易病從口入了。
(二)調查學生的洗手方法
1.你們是怎么洗手的呢?請1-2個同學上臺模擬洗手。 2.師生觀察上臺模擬洗手的同學誰洗得更干凈。 預設:
3
(1)若學生呈現出的洗手方法不夠正確或科學,請出衛生小博士教大家六步洗手法。
(2)若有學生的洗手方法很正確,請其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三)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 【播放視頻:六部洗手法】學生認真觀看學習。
2. 【PPT:洗手分步示范圖】教師示范,學生分步學習洗手方法。提醒: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用流動的水,加上洗手液、肥皂等,能把手洗得更干凈。【PPT:洗手液、流水】
3.鞏固洗手方法:我們再跟著小博士一起洗洗手【再次播放視頻】 (四)誦讀兒歌,強化衛生意識
1.【出示教材圖片:洗手兒歌】學生全體起立,朗誦洗手兒歌:
小手是個寶,做事不能少。 飯前要洗手,千萬別忘掉。
2.小結并板書:講衛生
[ 設計意圖:調取學生平時如何洗手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的已有經驗與將要給學生建立的新經驗“科學的洗手方法”相結合;設計模擬洗手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形成記憶,掌握技能,并懂得生活的細節也是有學問和講究的。]
三、活動二:我在餐桌上 (一)在家就餐禮儀 1.榜樣導行
(1)過渡:小手洗干凈了,可以上餐桌了。吃飯除了講究衛生,還要注意些什么呢?我們一起到小紅的家里看看【出示教材41頁的四幅圖】:這是小紅家中秋團圓用餐情景,小紅把小手洗干凈,可以吃飯了,大家仔細看看小紅在家用餐時做得怎么樣?如果做得好,好在哪里,讓我們夸夸她。
(2)學生夸獎小紅,教師點評、引導: 圖一:小紅和媽媽一起擺碗筷,做餐前準備。 圖二:小紅扶爺爺到餐桌,是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圖三:小紅吃飯時想打噴嚏,轉身掩住口鼻。(讓學生練習做一做動作)
4
圖四:媽媽給小紅夾菜,小紅有禮貌地說謝謝。 討論過程中隨機板書:愛勞動 、懂禮儀
(3)小結:大家說得很好,小紅吃飯時不但講究衛生,主動參與勞動,還很懂禮儀,她和媽媽都在用自己的行動溫暖著家人,讓一家人開開心心地過了個中秋團圓節。
2.我該怎樣做
(1)過渡:小紅給我們做出的榜樣,我們在用餐的禮儀和衛生等方面還可以怎樣做得更好?【PPT出示討論話題】(吃飯前,我可以……;吃飯時,我做到……;吃飯后,我可以……)
(2)開展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匯報吃飯時要注意的禮儀和衛生,教師引導學生說明原因,并請其他小組的代表補充。
(4)小結:正如小朋友們所說,用餐的禮儀體現在點點滴滴,相信大家今天了解了以后,都能注意在餐桌上做到文明就餐。
(二)在校用餐禮儀
1.過渡:剛才大家看到的都是在家里與家人吃飯的情景。我們每天中午都在學校吃午餐。怎樣和同學一起在教室里用好午餐,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同學在學校中餐時的場景,開展一個“我會評”的活動。
2.判斷活動:【PPT出示需判斷的場景】
我會評:在學校中餐時,下面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自己的判斷;教師引導學生判斷并說理。 (三)在其他公共場所用餐的禮儀
1.小朋友們的父母有時會帶你去飯店等地方吃飯,大家還要注意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2.【播放視頻短片《用餐禮儀》】
[ 設計意圖:這一版塊圍繞著“會用餐”這個話題,分別從在家用餐,在校中餐,在其他公共場所用餐三個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第一部分是重點,從看圖夸夸別人用餐的好禮儀,到分組討論、匯報自己還可以注重哪些用餐禮儀,讓學生明確在家用餐時的禮儀和衛生;第二部分采取看在學校集體用餐的照片,
5
判斷行為對錯的方式,讓學生知道在校集體用餐的規矩和原因;第三部分采取觀看用餐禮儀的示范視頻形式,讓學生對在其他公共場所用餐的注意事項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樣的設計循序漸進、生動形象,能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活動三:情景表演,檢驗學習效果
1.過渡:關于吃飯,大家今天學到了不少學問。學了就要落實到行動上,在自己做好的同時也提醒身邊的人做得更好。現在我就要來檢驗檢驗大家學習的收獲如何了。哪些同學敢于來挑戰?
2.情景表演:
老師以媽媽、奶奶的身份分別參加到孩子的就餐中去,讓部分學生即興參與表演,其他學生以導演的身份進行判斷和指導,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1)情景一:姐弟倆放學回家了,媽媽正在做飯。媽媽說:“寶貝,回來了?”(學生:問候)
媽媽說:“寶貝,飯菜剛做好了,準備吃飯了。”(學生:洗手、主動勞動) (2)情景二:飯菜做好了,并且擺上了桌子,爸爸叫大家吃飯了,可奶奶在看電視節目,沒聽見。(學生:請老人來吃飯,攙扶)
奶奶給孫女夾菜,(學生:表示感謝,主動給長輩夾菜)
奶奶把孫子喜歡吃的菜端到孫子面前,(學生:把菜端到中間,大家一起吃) 3.評價:評一評,哪些同學做得好,給體驗中做得好的同學獎勵徽章。 4.采訪受到好評的同學:當你在餐桌上表現得很文明,得到別人的表揚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創設的場景中實踐自己學習的用餐禮儀,既能鞏固其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教師也能較好地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活動后對受表揚學生進行采訪,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文明行為得到他人表揚時的感受,能更好地讓道德教育走進學生的心靈。]
五、總結梳理,布置作業:
6
1. 布置實踐作業:剛才是表演,我們在生活中要天天做好可不容易。為了幫助大家養成吃飯的好習慣,老師為大家制作了一張記錄表【PPT課件:表格】請你們的父母給你們做記載,記錄的內容分別是……,做到了就打勾,看哪些同學得到的勾最多,10天后全班進行評比。
2.指板書總結:今天大家通過學習,都知道吃飯是有講究的:要講究衛生,飯前認真洗手;要熱愛勞動,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要懂得一些用餐的禮儀,做到吃飯文明、有禮。其實吃飯時還有其他講究,如吃飯的營養,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最后,愿同學們吃得衛生,吃得文明,吃得營養,健康生活每一天! [ 設計意圖: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將所學踐行于生活,發揮家校共育的作用,讓學生在家長的提醒和幫助下長期堅持做到用餐的衛生和禮儀,一段時間后,教師在全班反饋,對做得好的孩子進行表彰激勵,進而促進更多的孩子形成好習慣。]
板書設計:(簡筆畫加文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