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平均數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京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內蒙古 - 包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四年級下冊
《平均數》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該:
1.通過創設“套圈游戲”的情境,借助統計圖,能說出代表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猜想,并能完整表達出思考的過程。 2.通過動手操作,交流等活動,能用以多補少的方式得到一組數據的平均數,能發現并準確描述數據中任意一個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平均數的變化規律;能準確說出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 評價任務
任務一:課堂提問“在套圈游戲中哪組的成績高?”
任務二:拿出手中的統計圖,通過移一移、畫一畫、標線等方法,比較兩個團隊的成績;課堂提問“你是怎樣做的?說一說。”;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提高第二組的平均水平?你有哪些方案?
任務三:完成至少3個有關平均數在生活中運用的實際問題。
一.游戲引入,產生平均數的必要性。
師:在今年的趣味運動會中,學校增加“套圈游戲”這一項活動,請看老師收集了一些原始數據,誰能讀懂圖中的數學信息?
生1:游戲中有三個人參加套圈比賽,每個人套圈10次。 生2:“√”是套中的意思,“x”是沒套中的意思。
師:這是第一組套圈情況,還有第二組。兩個小組進行套圈比賽。 師:同學們看見這兩組記錄單,感覺有點……(你感覺怎樣?) 師:那怎么能清楚的表示這里的每個人套中幾次? 生:用統計表或者統計圖
師:你是個善于整理和表示數據的好孩子。你的意思是說把這些數據整理出來,這樣就更直觀的看出數據的多與少了。(教師出示統計圖) 師:在套圈游戲中哪組的成績好?
生:第一組套中總次數是15次,共3人。平均每人套中5次。
第二組套中的總數是16次,共4人,平均每人套中4次。 所以第一組成績好
(教師板書:(4+6+5)÷3=5(次) (1+7+5+3)÷4=4(次))
師:真好,你們是這樣算出來的。你們算出來的這個平均數是什么意思?數據是可以說話的。
二.探究平均數的由來,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師:好,光會算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理解。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統計圖,清楚的表示每組平均的成績,比較兩個團隊的成績。我們慢慢的接近他,就會對他有更深刻的了解。
(教師拿出兩張統計圖彩紙粘貼在黑板上) 教師巡視,找有代表性的作品
師:平均的次數就是這個小組套圈成績的平均數。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就是“平均數”的問題。 (教師板書課題)
師:誰能到前面用線在圖中表示出這兩組團隊成績的平均數。 師:看到這兩組團隊的平均數你想說點什么? 生:1:平均數并不代表每位隊員的成績。
生2:平均數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最大的。它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間。 生:平均數反映的是團隊的整體成績 生:平均數是團隊成績的整體體現
師:平均數是“虛擬的數”不能代表個人,它代表的是團隊成績的整體水平。
三.明晰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
師: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提高第二組的平均水平?你有哪些方案? 如何降低第二組的平均水平?你有哪些方案?
(小組內交流交流)
師:如何降低第二組的平均分?
師:除了去掉人,還有其他辦法使平均水平上升嗎?
師:那就是說只有高的、低的極端的數加入到團隊,平均數有影響,但來的數和平均數大小差不多,那平均數就會穩坐不影響。 師:那么關于平均數你想說點什么?
它不代表最大、不代表最小、不代表某個人,我們發現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
四.廣泛應用,解決問題
1.課件: a.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
b.我國人均水資源只有2300立方米,在世界名列第121位。
師:看到這個你想說點什么?它背后是有信息的。 2.某市6歲以下兒童乘車免費標準為身高1.1米。(任子豪讀)
現在國家的政策、法令要符合實際,如今孩子們營養好了,長高了,需要修正這個標準。 小組交流。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這個標準是120還是130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知道了這個平均數對解決這個問題有重要的關系,就是因為它具有代表性,它代表多數人的利益,所以政府是要考慮的。
師:好了,同學們,課已經接近尾聲了。剛才這個討論,我想說,誰是調查研究組?誰是一拍腦袋“我覺得”?那今后解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同學們要學會調查。用數據來說話!數據是會張開嘴巴說話的,因為它具有代表性!
這就是我們走近平均數、理解平均數,一節課還不夠,以后我們還要繼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