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體的呼吸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第7章第2節第2節人體的呼吸_寧夏 - 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2節 人體的呼吸(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利用自制教具,說明胸廓容積的變化和呼吸的關系;
2.概述呼吸運動的原理,進一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的生命觀念;
3.利用網絡搜索數字化資源,培養學生查找、提取、整合信息及表達觀點的能力; 4.關注自己呼吸系統的健康,認同加強體育運動對人體呼吸的重要意義。
二、內容與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節第一課時中學習了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但他們對呼吸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的呼氣與吸氣。如何理解呼吸運動與氣體進出的關系,以及引起呼吸運動的原理等這些抽象的知識還有困難。教學時,可先通過閱讀教材找到與呼吸運動有關的骨骼和肌肉,明確呼吸作為一項運動需要有骨骼和肌肉的支持。同時利用自制教具,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將直觀的模擬實驗與生活經驗進行類比。借助可視化教室的交互連接技術和網絡平臺,通過視頻播放、圖片發送及反饋、網絡搜索等功能,逐步化解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最終總結歸納出呼吸運動的原理。同時,也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呼吸健康,養成熱愛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呼吸運動及其與氣體進出的關系。
解決策略:將模擬實驗中瓶子容積變化導致氣體進出的實驗現象與學生實際體驗呼吸時胸廓起伏變化和氣體進出的情況進行類比,引導學生替換關鍵詞,從而解決教學重點。 難點: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呼吸運動;
解決策略:在學生理解模擬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將人捏瓶子或松瓶子的力與呼吸肌收縮和舒張所產生的力進行類比,并且借助可視化教室連接技術和網絡資源,通過播放視頻、圖片的接收與反饋等手段,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促使學生達到對教學難點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自制呼吸運動模擬裝置、氣球
制作材料:“尖叫”牌飲料瓶(吸嘴式瓶蓋,方便插入吸管)、吸管、小氣球、透明膠、膠棒。
制作方法:將吸管插入飲料瓶的瓶蓋中間,其中一端與瓶蓋口保持水平,用膠棒將吸管與瓶蓋之間的縫隙密封;將小氣球綁在吸管的另一端,用透明膠密封。
五、教學流程圖
六、教學過程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
數字化資源的使用及
設計意圖 模擬實驗 反向思考
播放模擬呼吸運動的演示視頻。 觀察和比較視頻中的瓶子和現實
中的瓶子。 播放自制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反向思考。
根據現象 總結原理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與嘗試。
2.引導學生分析并討論,猜想實驗原理。
3.利用可視化教室系統發送截圖,引導學生標出瓶身受力的方向和氣體進出的方向。
1.小組嘗試,展示實驗方法。 方法:先擰開瓶蓋,使勁捏住瓶身,再將瓶蓋擰緊。
松開瓶子時,氣球變大,捏瓶子時,氣球變小。
2.小組討論,并向全班進行展示和說明原理。
3.討論分析,標出瓶身受力的方向和氣體進出的方向。
觀看自制視頻,使學生便于解決和解釋探究成果。
學生在平板電腦上接收并完成任務,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理解模擬實驗的原理。
4.向學生發送截圖,引導總結實驗原理。
4.學生可討論并將實驗原理補充完整。 體驗呼吸 加深理解
1.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吹氣球”,引導學生類比人與教具有什么關聯。
2發送與呼吸有關的結構圖片,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填寫結構名稱。
3.提出活動要求,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并總結呼吸運動時身體的變化。
4. 以類比的方式提出問題:人進行呼吸時,是什么讓胸廓和肺容積發生變化?
1.學生根據第一課時學習的呼吸系統的結構,回答人與教具的關聯;
瓶身——胸廓 氣球——肺 吸管——氣管
2.學生閱讀教材或進行網絡搜索,填
寫與呼吸有關的結構: A——肺 a——脊柱 b——胸骨 c——肋骨 1——肋間肌 2——膈肌 3.學生小組分工合作:選擇一人吹氣球并向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的感受,其他組員觀察他的身體變化,結合查閱的資料進行討論,并向全班展示。
4.回答問題:膈肌、肋間外肌收縮與舒張的力量引起胸廓容積變化。
發送圖片,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認識結構,并將自制教具與人體進行類比,體驗呼吸運動所帶來胸廓容積的變化,易于理解呼吸運動的過程。
學生在討論分析呼吸運動時,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將生物學專業的描述與現實的體驗相呼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5.播放呼吸運動視頻,引導學生根據視頻內容驗證討論結果是否準確。
6.發送表格,引導學生將各組討論結果進行整合,并歸納總結,填寫呼吸運動原理。
5.觀看呼吸運動視頻,以視頻內容為標準,驗證本組討論結果。
6. 對呼吸運動的原理進行歸納總結,填入表格。
結合教學視頻,引導學
生驗證討論結果,培養總結歸納的能力。
關注健康 加強體鍛
結語:作為中學生,怎樣保護自己的肺及呼吸系統。
結合本節課所學,談一談如何保
護自己的肺及呼吸系統。
利用多媒體展示的圖
片,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關注
人體的呼吸健康。
板書設計
本節亮點
1.本節課為學生提供模擬呼吸運動的自制教具,利用實驗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向思考并歸納總結實驗原理。同時,自制教具的巧妙設計幫助學生將呼吸運動模擬實驗與親身的呼吸體驗進行準確類比,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逐步分析和理解呼吸運動,解決教學重難點。
2.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始終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促進學生引發思考,從而解決問題,達成教學目標。
3.在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時,各小組充分利用可視化教室的互動連接功能,將資料圖片同步傳輸到電子白板上,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數字化資源的共享和及時反饋,也為學生的展示提供平臺。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合作學習,搜索網絡資源,分享知識,享受高科技課堂的新奇與便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