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第2課時)深圳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五章 生活中的軸對稱
3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第2課時)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過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及對稱軸有所了解,并能通過折紙動手制作軸對稱圖形。在本章前面一節課中,又學習軸對稱現象,對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具備了動手操作的基本技能。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一些折紙活動,解決了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感受到了從數學活動中積累數學經驗的過程;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 本節通過實踐操作與思考的有機結合,幫助我們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經歷探索簡單圖形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的特征,發展空間觀念.
2. 探索并了解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3.應用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尺規作圖。
(2)過程與方法
本節知識是通過對現實生活情景中的軸對稱現象引出課題,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從生活實踐中探索軸對稱現象的共同特征,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體會軸對稱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豐富的文化價值。因此,在學習中,首先要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從不同的情境中,通過思考、分析,總結共性,學會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觀念,結合教學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2.結合教材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3.通過小組折疊協作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設計分析
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為輔。教學中,精心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并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指導學生通過折紙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再通過解決適當的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意識.
本節課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知識回顧
活動內容:
1. 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2. 下列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活動目的:使學生對小學學過的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進一步加深印象,熟悉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為本節課學習做鋪墊.
實際教學效果:所有同學都能清楚什么是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為學習線段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活動內容:
學生作品呈現:多彩的臉譜,美麗的蝴蝶、飛機……,一片迷人的景色。
出示課題:《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二) 》
活動目的:復習上節課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特點,(建筑物門、塑料盒、金字塔、建筑物房頂)通過觀察得知,每幅圖形中都有線段,引出課題。
實際教學效果:通過觀察,學生對角和線段有了初步的感知。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軸對稱圖形上節課學過,所以引入即可。
第三環節 探索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探索1:探索線段的對稱性: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一條對稱軸嗎?這條對稱軸與線段存在著什么關系?
活動內容:
按下面的步驟做一做:
⑴在紙上畫一條線段AB,對折AB使點A,B重合,折痕與AB的交點為O;
⑵在折痕上任取一點M,沿MA將紙折疊;
⑶把紙張展開,得到折痕MA和MB.
問題思考:
⑴MO與AB具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⑵AO與BO相等嗎?MA與MB呢?能說明你的理由嗎?
⑶在折痕上移動M的位置,結果會怎樣?
注意事項:教師鼓勵學生在操作中盡可能多的探索等腰三角形線段的特征,并盡量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既可以根據折疊過程中某些線段或角重合說明,也可以運用全等來說明。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的動手操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實驗結論:
⑴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有兩條:一條是線段AB本身所在的直線;另一條是CD,它垂直于AB又平分AB,稱作AB的垂直平分線.
⑵無論M點取在直線的何處,線段MA和MB都重合.
⑶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概念:垂直且平分一條線段的直線叫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⑷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活動目的:鼓勵學生按照研究角的思路獨立探索線段的軸對稱性.與上面一樣,學生在說明理由時,既可以根據折疊過程中線段重合來說明,也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全等來說明.
在折紙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三個環節使學生在充分實踐及思考的基礎上,來學習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概念。使知識在傳授的過程中達到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效果。
探索2:尺規作圖
活動內容:如圖,已知線段AB,請畫出它的垂直平分線.
1、多媒體展示歷史上用直尺和圓規畫出的美妙圖形,介紹相關數學史。
2、學生首先進行自學,然后請兩位同學到背板板演,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進行尺規作圖。教師適時強調寫出規范的己知、求作。完后各小組互相檢查,教師再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強調糾正,加深學生對作法的理解和掌握。
3、各小組討論:為什么所作的直線就是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活動目的:尺規作圖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習慣、嚴密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尺規作圖既能展現數學美,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哲學家沙利文曾說過:“優美的公式就如但丁神曲中的詩句,黎曼的幾何與鋼琴合奏曲一樣優美。”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標準圖形,能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美,啟發思維,深化知識的理解。學生自己動手,尺規作圖,則能提高審美認識,陶冶情操。尺規作圖有著許多規范的作圖語句,這些規范作圖語句的使用,既可以避免在考試中出現不必要的失分,也能培養學生規范的書面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四環節 結合所學,拓展思維
活動內容:
1 如圖,點C在直線l上,試過點C畫出直線l的垂線.能否利用畫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方法解決呢?試試看,完成整個作圖.
2 如圖,如果點C不在直線l上,試和同學討論,應采取怎樣的步驟,過點C畫出直線l的垂線?
活動目的: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大膽嘗試,使學習變得有樂趣,在探索中理解簡單軸對稱圖形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第五環節 提高練習,學以致用
活動內容:
1、課堂習題卷(見習題圖片集)
2.(拓展提高)A,B,C三點表示三個工廠,現要建一供水站,使它到這三個工廠的距離相等,請在圖中標出供水站的位置P,請給予說明理由。
活動目的:對本節知識進行鞏固。
第六環節 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活動目的:鼓勵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獲與感想(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給予鼓勵)包括垂直平分線的特點及性質,本課主要解決了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⑴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嗎?它的對稱軸是什么?
⑵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是什么?如何運用?
以及本節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及切身感受。
第七環節 布置作業
《新課堂AB本》-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