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選修4第2課《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選修4第2課《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北京市育園中學
教 學 背 景 分 析
(一)對課標的理解與把握
1.學科特點: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是要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2.本課特點: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第一批留美學生之一,中國鐵路事業的開拓者,科技界的先驅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主持建成的京張鐵路,開創了中國自建鐵路的先河,展現了中國人的創造能力:他一生維護民族權益,推動了中國鐵路事業和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被譽為“為振興中華而拳拳奮斗的民族志士”。本書描述了詹天佑赴美留學,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學術思想,歸國獻身祖國的鐵路和科技事業,勇于作為、敢于創新,推動中國近代化的光輝業績和心路歷程,總結了詹天佑愛國奮進、自強不息的精神遺產。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認知特點 高一第二學期的學生,經過初中三年和高中半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研讀史料,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正確運用所提取信息的能力,對問題的解讀較之初中和高一第一學期更深刻更全面。我所任教的班級大部分同學都具備上述特點,有一部分同學更為突出,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學習能力還有些薄弱。另外,這個班的學生總體來說學習
2
主動性還可以,思維也比較活躍。
2.知識儲備 學生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通史知識,但要以此為基礎進行專題史的學習,尤其是經濟史的學習,學生的知識儲備顯然是不夠的,為彌補這一不足,在學案中增加相關的背景知識,并通過提前下發學案,指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為本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3.以往教學中的問題 本節課的內容比較枯燥,在以往的教學中,因為擔心學生不好理解,所以主要依靠教師的講解,但效果不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整個課堂氣氛很沉悶,要改變就必須放大膽子,放開手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前充分做好鋪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自己學習過程的主宰者,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
教 學 目 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我所任教的學生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詹天佑的人生經歷,如求學經歷——筑路生涯——晚年為鐵路奔忙維權等主要事跡,認識他對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
2.過程與方法: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跡:出生、赴美留學、修建灤河大橋、修筑京張鐵路、嘗試建設路網、維護路權、逝世。提供文字資料或歷史圖片,培養提取、歸納、解讀歷史信息,最后形成綜合認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生平事跡,學習詹天佑個人的高貴品質及愛國情懷,以及崇高的科技報國精神、民族主義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責任感,激發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了解詹天佑的主要事跡,認識他對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 (二)教學難點
分析京張鐵路的歷史意義。
本課時教學內容的選擇
本課教材從“幼童留學生”“中國人自行建造第一條鐵路”“為中國鐵路事業鞠躬盡瘁”三方面刻畫了一名愛國科學家詹天佑光輝的一生。
從教學內容看,內容涉及的時代跨度大,從晚清到民國;歷史學科術語較多,十三行,五口通商、洋行、幼童出洋、保路運動等,工程專業術語難懂,如幫工程師、氣壓沉箱法、直井施工法等。所以教學中對有關名詞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通過圖表、動畫等形象化的手段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詹天佑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重大貢獻。
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包括:
相關文獻資料、圖片、圖表、動畫等資料。 (二)教學手段
學案導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案導學,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更有利于學生對于本課的學習和理解。
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直觀的資源,更有利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且授課班級有相應設備。在學生分析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出現的原因、起到的作用,存在的問題時,需要用到相應圖片、表格和文字資料,如果僅僅是教師口述,效果平淡、乏味,不能直觀、快捷的展示材料,在課堂容量上有所限制,不利于學生論從史出學習方法的養成;另外適當的材料的應用,有利于學生通過觀察提取信息、得出結論。 (三)主要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相關背景分析,采用問題式探究為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線,啟發、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
本節課教學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時以問題探究式、講解式為主。并借助媒體手段,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在引導學生結合史實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注意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師為主的活動 學生為主的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安 排 新課導入
展示材料:出示詹天佑先生銅像:這是位于北京青龍橋附近的詹天佑先生的銅像,問:在小學課本當中我們就知道了關于詹天佑先生的哪些成就?
這是他一生偉大的貢獻,他的人生經歷如何,還有哪些
思考探究并回答:
京張鐵路、“人”字形鐵路
復習舊知識,導入
新課
3分
鐘貢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板書:第2課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板書:一、求學經歷 1、幼讀詩書
展示地圖和圖片:
設問:請思考詹天佑出生時中國社會的環境是什么樣子?
2、留學美國
出示第一批赴美幼童照片 設問:為什么選派留學生赴美國留學呢?
出示費城博覽會的展館及展品
設問:中國的展品與英法美等國展品相比有什么不同?從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思考:16歲的詹天佑看到不同展品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帶著問題看文字及圖片資料
板書:二、筑路生涯 1、灤河大橋
展示多種材料,概述灤河大橋修筑的背景、以及詹天佑遇到多種困難,是如何克服的,這一過程體現了詹天佑怎樣的人格品質? 2、京張鐵路 設問:1905年清政府擬修建一條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并提出完全用中國人,不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什么? 帶著問題,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多種材料思考回答 設問:詹天佑采用分段施工法,在第二段有兩個最大的難題,詹天佑是如何化解的?
思考回答:內憂外患,清政府興辦自救的洋務運動 思考回答:培養洋務運動的翻譯、科技人才 思考回答:中國多是傳統手工業品和土特產品;英法美多是工業革命的科技產品;中外差距大,中國落后。
學生感受詹天佑為實現祖國富強更加勤奮刻苦
學生體會詹天佑克服困難
的精神面貌和一貫的愛國情操
學生思考回答
體會詹天佑面對困難勇于創新的精神、膽識、智慧和方法
通過設問了解時代背景,為下文作鋪墊
新舊知識的內在聯
系
通過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歸納結
論的能力。
學習詹天佑愛國情懷及崇高的科技報
國精神
激發愛國情懷
培養學生提取、歸納、解讀歷史信息,最后形成綜合認識的能力
情感教育,給學生人文精神上的感染
5分
鐘 10分鐘 5分鐘 8分鐘
5
總結拓展
課堂小結與升華
板書:三、晚年歲月 1、修路奔忙
出示地圖:詹天佑勘測、設計和指導張綏鐵路、津浦鐵路、洛潼鐵路、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等。
2、維護路權
出示中東鐵路示意圖
詹天佑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不顧重病與企圖霸占我國東清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
出示三則材料
探究:1、詹天佑先生的一生
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什么?
2、這個貢獻在當時中
國的社會變革過程中,有什
么意義?
京張鐵路的建成在中國鐵路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是以詹天佑先生為首的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完全用自己的技術和力量,由中國自籌資金,獨立自主的建成的鐵路干線,也為中國鐵路事業的自主發展開創了新的方向!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感受詹天佑的夢想:在有生之年建成中國的鐵路網
感受詹天佑為維權嘔心瀝血
回顧已學內容,梳理提升
閱讀思考回答
思考京張鐵路的歷史意義
增強民族責任感
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責任感
通過探究,培養提取、歸納、提升,形成綜合認識的能力
通過課堂總結提升對京張鐵路的歷史意義的認識
2分
鐘 2分鐘 8分鐘 2分鐘
板 書 設 計
第2課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一、求學經歷
1、幼讀詩書 2、留學美國 二、筑路生涯
1、灤河修橋 2、京張鐵路
6
三、晚年歲月
1、修路奔忙 2、維護路權評價福利國家
教學設計創新之處(300字以內)
本課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學生不易理解,鑒于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節課教學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時以材料教學、問題探究法為主。在引導學生結合史實分析問題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在問題設計上,我做到梯度教學: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所有的同學都能找到自己回答的問題,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體會自己課堂上的收獲感,從而調動他們學習欲望和主動探究的精神。
本節特色:
1. 依據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恰當處理教材,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2. 聯系社會實際,運用具體的圖片、文獻資料、表格等資料說明抽象的概念和理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