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小點兒聲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我們小點兒聲》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 二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
12.我們小點兒聲
學情分析: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的行為習慣差別非常大,所以,在課前進
行了充分地調查。
1、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校集體生活,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不打擾他人的觀念。但是,通過在校教師跟蹤觀察發現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行為落實不到位,容易不知不覺地大聲講話,打擾他人,而自己毫無所知。特別是在上廁所的時候用力關門、用力放椅子和學習用具飯盒等行為制造了大量噪音。
2、為了進一步了解孩子在校外公共場所是否做到不大聲喧嘩和不打擾他人,教
師采用了調查問卷的方式。班上44名學生,44名孩子都明白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不能打擾別人,31名孩子并不清楚噪音對人健康的傷害,15名孩子認為大聲說話和文明沒有關系。在行為落實方面卻只有5名小朋友真正做到“我們小點兒聲”,33名小朋友有時能做到“我們小點兒聲”,6名小朋友完全無法做到在公共場所“我們小點兒聲”。
3、通過道法老師在校跟蹤觀察以及校外情況的調查問卷,總體上說,二年級學生對常規認識不深刻,行為落實不到位。他們喜歡過集體生活,但自控能力卻不是很好,容易不知不覺地大聲講話,用各種行為制造噪音,打擾他人,而自己卻毫無知覺。
教材分析: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的第五條“懂禮貌、有次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而編寫。通過本課教學,旨在讓學生認識到在人員聚集的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打擾他人,保持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同時明白這不僅是為了維持正常的公共秩序,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個人素質的體現;然后讓學生試著發現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控制自己的音量,思考有哪些好點子可以讓大家學會控制音量。通過發現與實踐,讓學生養成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影響他人的文明習慣。
本課側重培養學生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不打擾他人的文明行為,是達成單元目標的重要內容。《我們小點兒聲》是《我們在公共場所》單元里的第4課,重在使學生養成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不打擾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它與本單元其他三課之間使并列關系。
教學目標:
1、 感受到安靜的環境給人帶來的愉悅,嘈雜的環境給人帶來的不悅。 2、 知道在公共場所應低聲說話,不影響他人。 3、 能做到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
教學過程:
一、 對比體驗 課題引入
今天,王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了兩種聲音,讓我們閉上眼睛聆聽,用你們的表情告訴,你們喜歡哪一種聲音。
(播放:清晨鳥語花香的輕音樂和教室里嘈雜的聲音。)
師:老師發現好多孩子聽到第二段聲音的時候捂住了耳朵。為什么,你要捂
住耳朵呢?(太吵了)
教師:吵鬧的環境讓我們感覺不舒服,所以,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需要“我們小點兒聲”。
(板書課題:我們小點兒聲)
二、 教室里面有點兒吵
1、剛剛,孩子都說到吵鬧的聲音讓我們不舒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教師出示分貝表)
教師解說:分貝是用來度量聲音的強度。30~40分貝是比較安靜的正常環境;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勞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70分貝以上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事故;長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對我們的身體不健康。(貼:健康)
難怪剛剛孩子聽到第二種吵鬧的聲音覺得不舒服。 2、了解教室內噪音來源。
猜一猜第二種聲音來自哪里?(根據孩子回答貼出教室噪音來源卡片) 我們不喜歡的聲音居然來自我們教室啊!來看看這一段視頻,找一找制造噪音的罪魁禍首吧!
播放“教室里面有點兒吵”的視頻。
學生回答視頻中誰制造了讓我們難受的噪聲環境呢? 根據孩子的回答,教師移動“分貝表”指針。 3、了解校園里除了教室以外的噪音來源。
除了視頻中的噪音,在你們的教室或者是校園里,你們還曾經感受過很吵的情況嗎?
同學回憶交流什么時候,校園(教室)里面有點吵?
根據孩子的回答,教師移動“分貝表”,貼出噪音來源卡片。(操場、廁所、過道·等等)
過渡:因為我們制造了噪音,讓噪音在學校每個角落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分貝表都快爆表了。
面對噪音的制造者,旁邊人是這樣看著他的。過這些眼神,你猜一猜到旁邊人心里在說些什么?(討厭他、覺得他不懂文明、他不懂得尊重別人等等)
總結:大聲喧嘩,隨意制造噪音破壞了我們健康的學習環境,對別人是一種打擾,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板書:尊重)所以,我們的聲音小一點兒,大家才能有健康的學習環境,是對同學、對老師最起碼的尊重。
三、 小小“調音師”
過渡:怎么樣趕走校園里無處不在的噪音,把分貝表降到健康的指數呢?王老師請來了兩個小小調音師,看看他們做了些什么。
1、視頻播放:“我是小小調音師,我可以做個警示貼,提醒自己小聲點兒”和“我是小小調音師,當別人說話很大聲時,我可以用手勢提醒別人”。
視頻中的孩子是怎么做小小調音師的呢?
孩子的回答,教師貼出:警示貼 手勢提醒,并且調低分貝表音量。 教師:兩個小小調音師用警示貼和手勢提醒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噪音,降低分貝表。你們也來當一名小小“調音師”吧,想一些好辦法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這些噪音吧!
2、小組討論:如何當小小調音師,并且將把你們的好辦法寫在卡片上。 a、(教師巡視,手機錄下孩子們喧鬧的場景。一分鐘后,搖鈴停止。) b、大家知道為什么老師讓你們停止討論嗎?(太吵鬧了。) c、教室播放現場錄制的孩子們討論的視頻。
d、多么吵鬧的小組討論啊!那我們先來想個辦法讓四人小組討論時音量降低吧!
e、學生交流回答。
f、通過孩子的交流,王老師總結了四人小組討論降低音量的方法如下:組長提醒、依次交流、討論結束后用靜息的方式告訴老師。那按照這個方法,孩子們重新開始討論吧!
3、全班交流降低噪音的好方法,教師將孩子寫在卡片上的金點子貼在黑板上,降低分貝表。
4、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在孩子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得到了一個安靜而有序的校園。
播放30秒“雙林小學”校園生活的場景視頻。
過渡:學習需要如此安靜的環境,生活中也有許多地方需要“小點兒聲”。那在校外的哪些地方應該小點兒聲?
四、 這里也要小點兒聲
1、 有安靜標志的地方需要小點兒聲
a、走進,我們的闖關題吧!(打出場景:醫院、博物館、圖書館、夜市)哪些地方需要小點聲?哪些地方不需要小點兒聲?請將場景拖入不同的區域。
b、你怎么知道醫院、博物館、圖書館需要安靜呢?(學生圈出并放大醫院、博物館、圖書館墻上的安靜標志)
教師總結:標志都是警示我們小點兒聲,以后在公共區域看到這些標志,我們就應該保持安靜。
2、 闖關題二:醫院、博物館、圖書館需要安靜的原因,判斷對錯。 3、 沒有安靜標志也需要“小點兒聲”的地方。
a、 闖關題三:哪些地方沒有警示標志,但是也要小點兒聲
b、
除了闖關題中提到的公交車上、電影院、家的過道需要小點兒聲,還有哪些地方呢?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了調查,完成了這張調查記錄表,誰愿意來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 生分享,教師將孩子調查問卷同步投屏大屏幕。
教師總結:這么多的公共場所都需要我們小點兒聲,孩子在描述需要保持安靜的原因時,老師在同學們的交流中聽得最多的詞語是“不影響”、“不打擾”,所以在公共場所我們要有意識地降低自己的音量,保持安靜,這樣既不影響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種體現。(貼:文明)
4、 設計安靜警示標志
有些場所雖然沒有警示標志,但也要小點兒聲。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設計一種警示標志來送給這些地方,提醒所有人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時間3分鐘)
老師現場拍攝警示標志,投屏展示,并請設計者做介紹。 學生用手中的應答器投票選出他們最喜歡的設計圖
五、 總結全文
今天的這堂課上,我們學習了在公共場所應該——小點兒聲,還學習了保持“小點兒聲”的方法,希望同學們能把今天這堂課的收獲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在公共場所“小點兒聲”,時時刻刻做個“小小調音師”,學會尊重他人,做個文明人。
最后讓我們在這首優美的小詩中結束今天這堂課,大家可以隨著音樂跟著老師一起朗誦。(配樂詩:《聲音》)
請同學們輕輕關上書,輕輕站起來,輕輕地收拾好東西,輕輕離開教室……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