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小點兒聲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12.《我們小點兒聲》河北省 - 秦皇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我們小點兒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隸屬于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的最后一課。本單元聚焦了學生公共場所中的四個主題:“公共財物”“公共衛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養”。《我們小點兒聲》這一課又包含了三個層次的內容:
1.體會大聲說話帶給他人和環境的不良后果。
2.在感知嘈雜環境對人的不良影響的基礎上,能夠提出改進的策略。 3.把課堂所學的公共文明意識,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和推廣。
這些內容都直接指向了教育部所提出的核心素養中“健康生活”和“責任擔當”兩項目標體系。 【學情分析】
從學科認知來說,關于“公共意識”的內容,在一年級下冊已經涉及到一個單元《我們在一起》,側重班級生活中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分享與合作,孩子們對集體生活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科認識。二年級下冊的這個單元,則由班級空間擴大到學生時常進出的真正公共場所。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對于一些公共場所所需要的文明行為習慣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與體驗。
從實踐認知來說,學校有音量等級表規范學生合理控制音量。那作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校集體生活,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不打擾他人的觀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尚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在人多、熱鬧的地方,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放大說話的音量。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調查及活動對比體驗,感受在公共場所中保持合適的音量對營造舒適公共環境的意義,是基本的公共文明禮儀的表現。
2.在情境活動參與、思辨中學會在公共場所中做到心中有他人,學會根據場合調節自己的音量,并能相互提醒,保持公共場合舒適環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公共場所中做到心中有他人,學會根據場合調節自己的音量。
教學難點:感受在公共場所中保持合適的音量對營造舒適公共環境的意義,并能相互提醒,保持公共場合舒適環境。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調查表,觀察校園內音量控制情況。 2.教師:(1)準備相關上課的材料;(2)多媒體ppt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1課時完成主題話題“教室里面有點兒吵”“做個小小‘調音師’” 第2課時完成主題話題“這里也要小點兒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說明
第一環節:游戲引入 主題鋪墊
活動一:游戲《大雨和小雨》
(一)教師組織游戲——《大雨和小雨》
(二)引發探究:游戲中隱藏著聲音的小秘密,你們有什么發現?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動作和我們的嗓音把聲音變大或變小。原來我們的聲音是可以調節大小的。
(一)做游戲
學生精神集中,參與游戲。
(二)學生交流(預設)聲音有大有小,可以用動作發出不同的聲音…… 通過游戲,讓學生在
交流的潛意識中體會聲音的大小,增加
教學的趣味性,以兒童立場發現兒童,引
領兒童,為學設教,回歸兒童,把學習還給孩子。 第二環節:對比體驗 還原生活
活動二:挑戰小耳朵
(一)活動要求:聽歌曲,數一數歌詞里會出現幾次“輕輕輕輕”。
同時播放噪音干擾
(二)【播放學生課間活動視頻】觀察哪些聲音讓我們的教室變得那么吵呢?
(一)聽歌曲,數一數出現的次數:(預設)
兩次、三次、聽不清 ……
(二)學生觀看視頻暢所欲言,交流讓教室這么吵的聲音:(預設)
通過學生們看圖片、聽播報、看視頻等活動,發現尋找聲音對生活的影響,體會大
活動三:音量觀察員
(一)根據音量等級表,調查學校在課間、在校園里哪些時候聲音控制得好?哪些時候聲音控制的不好?
(二)播放視頻,感受聲音對人們健康的影響。
小結:如果你長時間大聲說話的話,嗓子有可能會啞,不僅影響了他人,還會有害自己的健康。
活動四:挑戰復活賽
(再次播放歌曲)調小校園音量,數一數歌詞里出現了幾次“輕輕輕輕”。
小結:原來我們調低那些噪音,可以讓我們避免相互之間的打擾,讓我們聲音更清爽,
學生打鬧的聲音;教室里大聲說笑的聲音;關門聲……
(一)學生根據課前調查交流校園內聲音控制情況。(預設) 課間控制的不好,閱覽室里做得好……
(二)學生觀看視頻交流感受:(預設)
嘈雜的聲音影響人們的心情;不利于聽力……
聽歌曲,數一數出現的次數:(預設) 三次
聲說話帶給他人和環境的不良后果,提升學生的公共文明認識,讓學生在教育
別人的同時也教育
了自己。 第三環節:情景再現 生長生活智慧
活動五:感受音量有等級
(一)小思辨:聲音是不是越小越好呢?
(二)復習校園音量等級表
小結:看來呀在公共場所我們有的時候是需要我們小點聲,有的時候還得需要咱們聲音響一點,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音量。
(二)【出示情景圖】
請同學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一起討論一下,依據校園音量等級表,討論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該用幾級音量,怎樣才能把聲音調整好。
(一)學生調動生活經驗,積極交流。(預設)
不是。上課回答問題需要大聲;問路需要大聲……
(二)小組討論交流該如何調整聲音(預設)
關門的時候應該輕輕的;課間應保持教
讓兒童成為課堂的主體,用兒童喜歡的
方式走進兒童的內心與他們對話、帶領他們在他們的生活
中學習生活。教學不僅僅讓學生明白道
(三)【出示聲波】感受一個人和一群人音量的不同。
小結:當我們學會自我控制的時候,不僅可以把聲音調低,而且也體現了對其他人的尊重!
活動六:小小調音師
【出示四幅圖】根據校園音量等級表調節音量
圖1運動會上給同學加油,圖2圖書館里看書,圖3故事一角分享故事,圖4排隊上音樂課遇到老師要和老師打招呼
小組討論,說一說理由
小結:同學們,我們在公共場所當中不打擾別人是我們的文明修養,我們在不同的場合根據當時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聲音說話,也是我們對他人的尊重,這是我們在公共場所中的公共文明修養,當我們學會了這些本領的時候,走進公共場所當中,大家能不能自覺像在校園里一樣控制我們的音量一樣,在公共場所當中也控制好我們的音量,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
室安靜…… (三)學生看聲波,感受聲音的不同。
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理,更要讓他們樹立
多種意識,培養關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增長生活的智慧。
【板書設計】
我們小點兒聲
自我控制 利于健康 心中有他人 避免打擾 相互提醒 尊重他人 文明修養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音量等級表貫穿始終,依托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校園內同學們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的情況。然后借助學校音量等級表,以小組為單位,對于表現好的以及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再現。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原因、提出對策。這一系列環節,學生都親自參與,因此他們有切身感受,有真實的情感體驗。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通過對比吵鬧和安靜兩種環境,讓學生體會到安靜的環境讓人愉悅,吵鬧的環境讓人不悅。產生這種深切的感受之后,學生就會有所觸動,這樣就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遇到類似情況時,能有意識地控制說話的音量,不去影響他人。這也就達到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本課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學生參與度較高,課堂效果較好。絕大部分學生在本次課后意識到了之前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并有意識地進行了改正。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與糾正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特別是當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生活后,他們在學校習得的行為習慣會有一部分被消解,這就需要教師予以長期關注與引導。對于不良行為的糾正,需要學生持續感悟、反思與內化,達到知行合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