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8和9的,加減法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8和9的加減法》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8和9的加減法 》銀川市興慶區唐徠回民小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還要服務于生活。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本節課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解決問題。
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加減法意義、能初步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學習一圖四式的,再在一圖四式的基礎上掌握8和9的加減法算式。學生能從圖中找出數據,但對于根據數據提出問題,就有一定的困難。之前,圖畫應用題,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接觸,能根據提示找到數據,提出問題。但一圖四式是要自己找出數據,自己提問題,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在這一點上,學生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本節課要低起點,逐步引導,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列出算式。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掌握得數是8和9 的加法及8減幾、9減幾的減法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經歷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的探索過程,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問題的實際問題能力。 (二)教學重點:
重點:會計算8和9的加減法,選擇合適的廣泛解決問題。 (三)教學難點:
難點:能經歷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
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
一、 出示小猴情景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群活波可愛的小猴子,瞧!快速數一數有幾張?(出示課件第二張)
生說師補充板書:8
師:還有2個蘑菇房呢?你們能不能把8只小猴分配到這2所房子里呢?
(設計意圖:用分猴子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自主合作交流,學習8的加減法
1.活動一:把8只猴子分到2所房子里,怎么分?
師:請大家看合作要求,誰來大聲讀一讀。(出示課件第三張) 一生大聲讀其余生跟著小聲讀
師:拿出學習單開始交流活動一。交流時間為3分鐘(出示計時器)活動一:把8只猴子分到2所房子里,怎么分? 1、圈一圈,分一分,并寫出相應的算式。 2、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
生2人合作交流,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
2.學生同伴先后交流匯報,下面同學進行質疑,補充.( 出示課件第四張)
第一組同伴上臺匯報交流. 3.師:大家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第二組同伴上臺匯報交流,其他同學進行質疑,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交流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一圖四式意思.) 三、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學習9的加減法
1.活動二: 把9只猴子分到2所房子里,怎么分? 師:現在又跑來一只小猴子,共幾只啊?
生說師補充板書:9
師:你們能不能也幫幫這9只猴子,分到這2所房子里呢? .( 出示課件第五張)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要求,拿出學習單,開始吧! ( 出示課件第六張)
同伴互相學習交流.(交流時間為3分鐘)
2.學生匯報交流,其余生質疑補充. 師:哪組同伴愿意和我們分享一下. 生上臺匯報,其余生質疑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一圖四式的意義)
四.加減法算式之間關系對比. 1.觀察交流
師:加減法之間有密切關系,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出示課件第七張) 師: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生回答,師及時進行評價.
2.出示老師講的有關加減法算式關系的微課( 出示課件第八張) 師:聽明白了嗎?下面考考大家,闖關開始! 3.小結練習( 出示課件第九,十張) (1)
第一關:我能行
根據下面的算式還能想到哪些算式呢? 4+5=9 (2)
第二關:我最棒
用下面的3個數字把算式填完整
6 +( )=( ) ( )+( )=( ) ( )- 2 =( ) 8 -( ) =( )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是變式練習,讓學生打破定式思維,看到加減
法算式關系對比) 五.鞏固練習
1.有關8和9加減法口算練習. ( 出示課件第十一、十二張)
出示課堂活動小游戲,男女生進行比賽. 2.生活中的數學( 出示課件第十三張)
師:剛才2組同學在游戲中快速算出得數是8和9的算式,其實這些算式還可以表示生活中發生的事,你能選擇一道算式說說生活中的事嗎?
生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生活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 出示課件第十四張) 師: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8和9的加減法
3+5=8
5+3=8
8-3=5 8-5=3
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如果我們的教學采用一刀切的原則,勢必就會造成好的學生得不到培養,成績差的學生得不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擊,那如何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這就
決定了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即在常規的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既注重學生在同一班級中學習的共同特征,又重視學生個體發展中的差異性。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發展水平的差異,創設情境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為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素材。同時在本節課中,有學生獨立的活動、也有小組內的互助活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的討論、交流等活動,將易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良好習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