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二首,絕句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15.古詩二首《絕句》貴州省 - 畢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絕句
學科年級: 語文(二年級) 教材版本: 部編版
一、教學內容分析
《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所寫。“絕句”是詩的體裁,并不是詩題。在此期間,詩人共寫絕句4首,本詩是第三首,描繪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色。同時,詩人愉悅的心情也蘊含于寫景之中——詩人聽聞“安史之亂”被平定,心情愉悅,于是作下此詩。整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遠近交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清新開闊的畫卷。通過對古詩的學習,讓學生領略古詩的美及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本課設計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自主學習,從而幫助他們學習、積累古詩,愛上古詩!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絕、鸝、鳴、含、嶺、泊”六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行”。 2. 會寫“絕、含、嶺”三個生字。 3. 對以“絕句”命名的詩歌有初步的認識。 4.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5. 對吟誦有初步的認識,知道這是以前古人讀書的一種方式。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小組合作、圖片、簡筆畫、微課等途徑理解古詩的意思。
2. 借助朗誦、吟誦、析詞品句、想象畫面,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了解古詩大概意思,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 激發學生學習古詩和吟誦古詩的興趣,熱愛我國詩詞文化。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識字、寫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1. 理解詩句中“窗含”之意。
2. 通過微課《古詩中運用夸張手法的好處》的學習,理解“千秋”和“萬里”是詩人用夸張的方法來寫時間久,路途遠。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古詩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以《絕句》命名的絕句詩是第一次接觸,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有趣、高效的方式讓孩子認識“絕句”。對于詩句的理解和意境的體會,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定困難,教師在教學時要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微課、簡筆畫、吟誦)引導學生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最后才能感受詩歌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感。
我所執教班級,學生有一定的朗讀基礎。大部分學生有著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到小組討論交流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極少數學生,不能將自己意愿清楚地表達,但是他們都能傾聽小組內成員發言,這也是他們的優點。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微課、彩色粉筆、黃鸝圖片、白鷺圖片、船只圖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游戲導 入新課 一.談話 1.同學們,又到了做游
戲的時間了,今天我們做一個新游戲,叫“對詩”。游戲規則是:我說上一句,你們說下一句。
2.對詩游戲。
老師:床前明月光, 學生:疑是地上霜。 老師:詩題是? 學生:《靜夜思》
老師:我們通過詩題可以了解到——李白在什么時候思念自己的家鄉啊?
學生:安靜的夜晚。 老師:是呀,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每一首詩都蘊藏這一個故事、一種心情,讓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唐代
學生:伸出右手認真
的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1.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游戲導入能讓孩子快樂的進入學習狀態。
2.讓孩子回顧:通過詩題能了解到古詩的內容這一環節,為下面介紹“絕句”做鋪墊。
跟著老師寫,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把字寫好、寫正確。
為指導學生書寫“絕”字做鋪墊。
偉大詩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居住時寫下的一首絕句。
請同學們伸出右手,和我一起寫課題和作者。老師邊寫邊強調“絕”字的關鍵筆畫“乚”。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和書寫生字
老師:請孩子們和我一起讀課題。
老師:剛才在板書時,我強調說“絕”字的關鍵筆畫是什么?(并指導書寫)
老師:有誰了解杜甫嗎?
老師:出示圖片并介紹——杜甫是唐代偉大詩人,字子美,現留存下來的詩有1400多首,被后人尊稱為“詩圣”。
老師:剛才在做游戲時,我們了解到——通過詩題可以猜出詩人寫詩的內容,現在你們讀了課題,能猜出杜甫要寫什么嗎?
老師:猜不出吧,請聽我說,“絕句”在這兒不是詩題,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一首有四句,根據每一句的字數而命名——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孩子們,請看看今天所學的“絕句”是幾言絕句?
老師:大聲的朗讀一遍古詩,讀時應做到——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老師:隨文識字,糾正字音。
老師:指導書寫“含”和“嶺”。
①學生自己觀察并匯報。
②老師再強調關鍵筆畫和“含”字的上面是“今”;
學生:跟老師讀課題。
學生:學生回答之后并將“絕”字端正的寫在田字格里。
學生:可能知道,也有可能不知道。
學生:有學生可能通過下面的詩句而說出:黃鸝呀,春天呀......
學生:七言絕句。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學生:①觀察后并匯報 ②學生端正的書寫。
考察孩子的傾聽能力。
杜甫是唐代偉大詩人,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對其進行簡單的介紹,為今后學習杜甫的古詩做鋪墊。
老師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了解什么是“絕句”的興趣。
通過“熱炒熱賣”檢測孩子對“絕句”這
一概念的掌握情況。
老師在一旁能聽
出學生讀詩時字音是
否讀準確,好及時糾
正。
及時點評作業,能加深
學生對生字書寫的印
象。
“嶺”字的右面是“令”。
③老師用展臺點評學生的書寫作業。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老師:生字會認也會寫了,就讓我們隨著生字寶寶回到古詩中去,再有感情地讀一讀古詩,并思考——從詩句中,你了解到杜甫寫了哪些景物,用 〇圈出來,最后小組交流你找到的景物有哪些? 老師:老師巡視一圈,了解小組學習情況。 老師:(預設)八個小組,有幾個小組找到的景物是一樣多的,只有某組同學找到的是×種,現在我們聽她們來說一說,有請第×組的同學。 老師:請其他組的同學說說你們找到的景物。 老師:×組的同學明白了嗎?請說一遍這首詩里描寫的景物。 ×組的同學齊說一遍。 學生: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后先自己找、圈,
然后交流,最后匯報。 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1.每一位成員先自己完成老師給出的問題,完成后在組內舉手示意;2.
組長當看到自己所有的成員都完成后讓一號來回
答。(因為每一組的一號,是學習相對困難一些的孩子。)3.組長征求本組成員的意見——是否和一號相同,如果有不相同的,繼續補充完整;4.最后,組
長帶著本組的成員復述一遍本組的成果
小組匯報時,其他組的注意傾聽,看看是否與自己組的一樣。 有的孩子會繪聲繪色的邊讀邊表演;有極少數
孩子會不專心,這就需要老師的提醒。 小組合作,會讓每
一個孩子更有團隊意識;通過他自己找到的,比老師灌輸給它的印象要深得多得多!
通過激勵機制,每一位孩子都會主動學習,積極學習,想學習。
小組幫助小組,能讓課堂更具有有效性。
四.再一次朗讀古詩,感受畫面,品悟古詩
老師:多美的一首詩呀!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吧,聽,這是什么聲音?(老師播放黃鸝鳥的叫聲) 學生:黃鸝鳥的叫聲。 老師:好聽嗎? 學生:好聽。 老師:是呀,多美的鳥叫聲,杜甫在草堂內也聽見了,他趕緊跑到窗前:通過窗戶,他看見兩只黃鸝鳥在翠綠的柳樹上快樂的鳴叫。于是他寫到:兩個黃鸝鳴翠
學生:聽著鳥叫聲,美美的將這一句讀一遍。
聽黃鸝鳥的叫聲,能讓學生走進古詩,身臨其境。
將文字變為色彩艷麗的圖畫,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意和想象詩的畫面。
柳。
老師:孩子們讀得太美了,我也忍不住想將這一畫面畫一畫。
老師邊畫邊問:這棵柳樹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綠色。
老師:從那個字感受到的?
學生:“翠”字。 老師:從這兒我們就知道了:“翠”就是“綠”的意思。
教師畫完之后問:翠綠的柳樹上還有誰在唱歌?
學生:黃鸝。
學生邊回答老師邊貼黃鸝鳥的圖片。
老師:請同學們也美美的將這一句詩讀一讀吧!
過渡:正當杜甫陶醉在鳥叫聲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有映入到他的眼簾,什么又飛上了藍天?
學生:一行白鷺。 老師:是呀,看著白鷺輕盈的舞姿,杜甫又寫到......
學生:一行白鷺上青天。 學生邊說老師邊貼上一只白鷺在黑板上問:是這一只白鷺嗎?
學生:不是,是一行,有很多只白鷺。
老師:貼一行白鷺在黑板上并問:白鷺飛到那兒?
學生:青天。
老師:你們在晴天時看到的天是什么顏色?
學生:藍色。
老師:所以,青就是藍,藍也是青。
老師:多美的白鷺呀,你們葉美美的讀一遍吧。
學生:睜著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看著老師畫柳樹。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句古詩。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句古詩。
學習古詩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讀詩句。
加深學生對“一行”的理解。
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古時候的“青色”是“藍色”。
過渡:白鷺越飛越遠,慢慢消失在天際之中,這時,遠處終年不化的西嶺雪山又映入杜甫的眼簾。
咦,剛才介紹到,杜甫看這些景物是站在那兒看的呀?
學生:草堂的窗戶前。 老師:對,所以遠處的西嶺雪山,就像一幅畫被包含在窗框內。
老師邊講邊播放雪山被窗框包含的幻燈片并提問:韓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學生:包含。
老師:千秋雪是指什么呢?
老師播放事先錄制的微課《古詩中運用夸張手法的好處》讓學生理解“千秋雪”和“萬里船”的含義。
見到這么美的雪山,杜甫當即寫下了:窗含西嶺千秋雪。老師邊講邊用粉筆畫雪山,請孩子們美美的讀一讀吧。
過渡:當詩人的目光漸漸地收回到自家門前時,卻發現有許多準備到東吳的船只停靠在江面上。于是杜甫有寫到......
學生:門泊東吳萬里船。 老師:用粉筆畫出江面及貼上大船。
學生通過看幻燈片和自己感受在教室內看窗外的景色來理解“窗含”。
學生可能說出千奇百怪的答案。
學生邊看微課邊回答微課中的問題。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句古詩。
學生再次回顧“萬里船”的含義。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句古詩。
讓學生親身體驗,更能突破難點:理解“窗含”。
微課能助力古詩詞的教學的有效性,孩子更喜歡。
形象直觀的圖片,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
五.結合板書悟詩情,指導學生初步感受吟誦
過渡:(老師指著板書)多美的一幅畫呀,孩子們能看著板書,試著背一背嗎?
老師:孩子們想知道杜
甫當年在草堂內寫詩時的情景嗎? 學生:想。 老師吟誦一遍《絕句》,學生試著有感情的背誦課文。
學生一定會好奇的聽
著。
看著板書背古詩,
孩子更易掌握古詩的內容。
吟誦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應讓孩子繼承下去,此次讓孩子初步接觸吟誦,讓孩子
讓孩子初步感知吟誦的魅力。 老師介紹:古人寫詩都是這樣寫的:先有感而發,然后唱出來,最后再寫在紙
上。這種讀書方式叫“吟誦”。你們想學嗎?
老師教學生吟誦《絕句》
學生邊聽邊試著吟誦。
有初步的認識,不至于以后孩子在哪兒聽到是覺得“可笑”。
六.總結全文
并評出最佳小組
老師:杜甫當年把他在草堂內看見的,聽見的,按遠近交錯,動靜結合的方式記錄下來,讓我們感受到一幅絢麗多彩、清新開闊的畫卷。從這首詩中,你能感受到杜甫當時的情感嗎?
老師: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將自己看見的、聽見的,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也會成為了不起的“小作家”!
老師和孩子小結出:今天那一組表現最棒,并加蓋獎章。
只要學生能說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就行。
全班喊出表現最棒的小組,如:二組、二組最棒! 表現好的小組回應:學習、學習,再學習!
在教學中,應鼓勵孩子在平時多觀察、多記錄的習慣。
每堂課結束時,必須總結出小組成績,這樣小
組刺激模式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六、教學評價設計
古詩短短的幾行字,去蘊藏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因此我努力從以下培養孩子的能力:
1.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古詩內容,讀中體驗了思想感情,孩子們從課文學習中感受到杜甫對春天、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2. 通過簡筆畫創設環境,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因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3. 運用微課,提高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
4. 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其在思、討、悟、讀的過程中,感受古詩的無窮魅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