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三首,遲日江山麗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古詩三首》之一《絕句(遲日江山麗)》淮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古詩三首》之一《絕句(遲日江山麗)》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絕句(遲日江山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統編教材三下《1.古詩三首》之一《絕句(遲日江山麗)》。
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杜甫《絕句二首》組詩中的第一首,寫于成都草堂。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
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風送花香的感受。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具有一種動態美。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泥融”“沙暖”右恰好呼應首句的“遲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這首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教學目標:
1.了解《絕句》的內容及詩中景物的季節特點,感受春天的美麗。 2.識寫生字,理解“遲日”。
3.激發學生想象,有韻味地誦讀《絕句》,講述詩中景象。
教學重點:
1. 識寫“融、燕、鴛、鴦”4個字。
2.帶領學生動用多種感官,了解詩中景物的季節特點,體會春天的美好,通過想象講述詩中景象。
教學準備:希沃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視頻,引導欣賞。 交流: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2.背誦春天詩句。 3.配樂誦讀春天詩句。 二、解釋詩題,了解詩人。
1.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唐代大詩人杜甫描寫春天的詩。 板書課題,了解“絕句”。
(是古詩的一種形式,每首四句,按照每句字數,可以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和七言絕句。)
2.你對詩人杜甫有怎樣的了解? 交流,看視頻,師補充寫作背景。
(一千多年前,杜甫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的草堂里,后來,爆發了戰爭,杜甫飽經戰亂之苦后,回到了草堂,看到窗外美麗的春景,寫下了四首《絕句》,這是其中一首。)
【設計意圖:運用豐富資源,析解背景,用視頻、音樂幫助學生進行課前積累,吟誦春日詩句,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這是“情境背景”,了解“絕句”體裁和詩人生平、寫作緣由,這是“知識背景”,為學生進入深層學習打下基礎。】
三、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1.出示《絕句》,指名讀準字音。 ( “子”不讀輕聲,“鴦”讀輕聲。) 鏈接圖片,相機識記“鴛鴦”二字。 2.聽錄音,標出停頓,讀出古詩的韻味。
【設計意圖: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與韻味,逐步推進,落實初讀目標,為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做好準備。】
四、悟情入境,讀懂詩句。 1.詩人在詩中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1)平板推送古詩,學生圈畫。 (2)交流。
(3)課堂游戲:找出詩中的春天景物。
2.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春天?自己小聲讀讀這首詩,和同桌交流。 3.根據學生找到的景物隨機學習: ◆ 遲日江山麗
(1)理解遲日:春天的太陽。
鏈接: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表示春天白天漸長,后來,“遲日”就代指“春天的太陽”。
(2)春天的太陽什么樣啊?山、水怎樣?
(如果學生想象畫面說話有困難,就出示句式幫助) (3)指導朗讀。 ◆ 春風花草香
(1)這是一陣什么樣的春風?你聞聞,春風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香氣呢? (指導學生說完整的話)
(2)誰愿意讀讀這句香氣撲鼻的詩。 (指名讀)
(3)在春天明亮的太陽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麗秀美,你看到了嗎? 溫暖的春風挾帶著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撲鼻而來,你聞到了嗎? (指名讀——齊讀) ◆泥融飛燕子
(1)可愛的小燕子讓你感受到春天來了,還有許多詩人寫過春天的小燕子呢!古詩鏈接:
春游湖 錢塘湖春行
徐俯 白居易
雙飛燕子幾時回,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夾岸桃花蘸水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春雨斷橋人不渡,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小舟撐出柳蔭來。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2)你知道小燕子飛來飛去地忙什么呢?(筑巢,看視頻) (3)你知道詩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嗎?
(結合詩句,理解“融”,學生用平板進行選擇,理解“融”的正確意思。) 聰明的小燕子用濕潤柔軟的泥筑巢呢!
(4)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時會是什么心情?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聯類詩句,豐富積累。由燕子聯類引出《春游湖》、《錢塘湖春行》既是為了推進詩句學習,又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將“聯類”的意識融于古詩誦讀,促進積累和遷移,培養良好審美情趣,提升古詩鑒賞能力。】
◆ 沙暖睡鴛鴦
(1)感受“暖”(聯系“遲日”理解)。 (2)看鴛鴦它們睡得多香甜啊! (指名讀——再讀!)
春天里,冰凍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們飛來飛去地銜泥筑巢,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動態的美;河邊的沙灘被太陽曬得暖暖的,一對對鴛鴦互相依偎著睡著了,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靜態的美。這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
再讀。(分組讀)
3.這首《絕句》,前兩句勾畫的是自然界明麗壯美的大畫面,讓人一讀就覺得心胸開闊,激情滿懷。后兩句選取兩種極富春天特點的景物——燕子和鴛鴦,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與自然和諧。
(1)配樂朗讀。
(2)質疑:還有不懂的嗎?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去感受春天美麗畫面,充分體會詩歌的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怎樣使學生可
見可聞,入情入境呢?俗話說“詩畫一家”。因此我引導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用一個大問題“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春天”讓學生想象畫面,“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并試著把畫面讀出來,說出來”,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走進詩歌的意境。訓練學生將想象的畫面用豐富的語言說出來,是本課的難點。我在前期磨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語言組織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就,于是我采取了“難處給句式”的策略,用一定的句式引導學生盡量豐富地描述畫面,最后,將句式進化為“段落”練習,進一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五、想象畫面,練習講述。
這么多景物融匯在一起,讓我們感到了濃濃的春意,你能將這美好的畫面描述出來嗎?
1.平板推送春天素材,學生拖拉素材,講述春天景色。 2.指名到臺前講述。 六、指導識字,練習書寫。 1.出示四個生字。 2.重點指導“燕”。 (1)結合圖片,識記字形。 (2)觀察書寫要點,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書寫。
4.學生拍照上傳,隨機選擇學生作業進行互動點評。
【設計意圖: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生字學習依然重要,音、形、義、書寫,要落實到位。但是,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老師就不需要字字細化,而是可以有重點地進行指導。像本課四個生字,“鴛鴦”我重點突破的是讀音,讓學生根據形聲字構字規律自主識字;“融”突破的是字義的理解;“燕”突破的是上中下結構;書寫上我落實的是“一看結構,二看關鍵筆畫”的方法,用輔助線引導學生觀察結構,重點指導“燕”,以一個例子,帶動其它三個生字的書寫。一課一得,長期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將會不斷提高。】
六、總結學法,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通過誦讀詩句、想象畫面讀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春天,其實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時候,還寫了很多首絕句呢!你們看:
絕句 絕句 杜甫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江碧鳥逾白, 一行白鷺上青天。 山青花欲燃。 窗含西嶺千秋雪, 今春看又過, 門泊東吳萬里船。 何日是歸年? 2.指名讀詩。
3.課后繼續通過想象畫面讀懂這兩首詩,可以嗎?
【設計意圖:總結學法,遷移運用,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方法,課后繼續閱讀寫景古詩,繼續體會杜甫詩作“以詩為畫”的特點,形成初步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