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三年級上冊第7課《聽聽,秋的聲音》寧夏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三年級上冊第7課《聽聽,秋的聲音》寧夏
三年級上冊第7課《 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發現大自然中特有的秋的聲音,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2. 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3.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并能仿照課文一、二小節寫一節有關秋的聲音的小詩。
教學重點:
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邊讀邊展開想象,并能仿照課文一、二小節寫一節有關秋的聲音的小詩。
教學準備:
1. 鏈接數字教材的多媒體課件。
2. 學生每人一份仿寫練習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單元回顧,導入新課。
1. 談話回顧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學習內容。
師:金秋的陽光,灑在樹葉上,灑在花瓣上,也灑在我們的心上。在“金秋時節”這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三首有關“秋”的古詩,一起欣賞了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還感受了秋的神奇。說到“秋”,你還會想到什么呢?
2. 說說學生心中的秋天。
3. 師出示有關秋的圖片。瞧,秋天啊,是那漫山遍野的紅葉;是那橙黃橘綠的豐收景象;還有那穿上了彩色衣服的大樹和小路。其實啊,秋天不止有這些,還有很好聽的聲音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的聲音的詩歌。
4. 談話引出課題并板書,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回顧單元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單元整體意識。從視覺中的秋天引入聽覺中的秋天,讓秋天在學生的眼里更加“立體”,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二、檢查預習,掃清朗讀障礙。
1. 互助檢查課文預習情況。
師:同學們課前預習了嗎?這首詩歌一共有——6小節。下面我們兩兩一組,一個讀一個聽,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詩歌準確地讀下來。如果你的學習小伙伴都讀對了,就給他點個大大的贊。
(兩兩一組,互讀互查,相互正音。)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是一首詩歌,課文比較短小。課堂上直接讓學生互相檢查,更能激發學生用心讀書的積極性,學習的效率更高。】
2. 分類出示含有生字詞的短語,歸類讀一讀,記一記。隨機引導學生發現短語的特點,進行詞語訓練。
師:老師把課文中含有生字的短語全部請出來了,你們能準確地認讀嗎,先來看第一組。
第一組:
樹葉“唰唰” 蟋蟀“㘗㘗”
(1)指名讀短語,讀準字音。
(2)讓學生自主發現這組短語有什么特點?(學生的發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3)聽聲音(課件播放聲音),仿照這樣的形式說一說,如:公雞“喔喔”、青蛙“呱呱”、溪水“嘩嘩”等。
(4)齊讀。
第二組:
抖抖手臂 振動翅膀 掠過田野
(1)指名讀短語,讀準字音。
(2)這組短語有什么特點?(含有動詞)
(3)變換形式,再讀短語。
第三組:
告別的歌韻 豐收的歌吟 遼闊透明的音樂廳
(1)指名讀短語,讀準字音。
(2)這組短語有什么特點?
(3)隨機理解“歌韻”“歌吟”“音樂廳”。(對“歌韻”“歌吟”可以先拆一拆再組詞,然后結合短語里的修飾成分幫助學生理解。)
【設計意圖:這首詩歌的語言非常有特點,分類出示短語一是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認讀情況;二是發現這些短語的特點并初步感受詩歌語言的美,進行詞語積累的訓練;三是隨機解決難懂的詞語,在學習課文前引導學生復習鞏固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品析詩歌內容。
1. 自由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讀完后和小組成員交流,你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
2. 引導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大樹“唰唰” 蟋蟀“”
大雁叮嚀 秋風歌吟
(學生一般能很快從一二小節發現秋天的聲音,難點在第三小節。因此在引導的時候,教師首先讓學生找到描寫的事物,然后再去找他們的聲音,就會更加輕松高效。)
3. 自由朗讀課文第一小節,一邊讀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1)引導學生交流。
示例:
一陣秋風吹來,一片一片的葉子從樹上慢慢飄落下來,仿佛在對大樹說:“親愛的大樹,再見!我們來年再相會。”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小節。
4. 合作探究課文二三小節。
(1)回憶理解“歌吟”“歌韻”所用的方法,并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
(2)默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試著和小組成員一起解決。(小組合作探究。)
(3)引導交流。
(4)再讀二、三小節,一邊讀一遍想象,這些聲音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它們在說什么?
5. 讀課文四五六小節,說說秋的聲音在哪兒。在朗讀中理解“遼闊透明的音樂廳”是指大自然。
6. 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在小學階段遇到的第二篇略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學會盡可能放手。第一小節的學習老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想象,為后面的探究學習做好鋪墊。基于學情特點,老師在合作探究時分散學習任務,先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合作解決,然后再在朗讀中想象進行語言的表達訓練。這樣會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的畏難情緒,教師也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及時引導點撥。】
四、聚焦一二小節,仿寫。
1. 再讀課文一二小節,找找兩小節的共同之處。
(先是重復“聽聽,秋的聲音”——事物及其動作——發出的聲音——聲音所表達的情感。)
2.聽聲音,拓展延伸,秋天還有哪些聲音?
3.出示仿寫示例,進一步讓學生發現語言的特點。
仿寫示例1:
聽聽,
秋的聲音,
收割機邁開步子,
“轟轟”,
向農民伯伯報告豐收的喜訊。
仿寫示例2:
聽聽,
秋的聲音,
紡織娘振動翅膀,
“織呀織呀”,
訴說著秋夜的美好。
4.小組內說一說,相互提提修改意見,打開思路。
·請根據下面的提示,仿照課文一、二小節試著仿寫一節小詩。
秋雨“嘩嘩” 青蛙“呱呱” 蜜蜂“嗡嗡” 雷聲“轟轟”
松針“沙沙” 紡織娘“織呀織呀” 松鼠“嗨喲嗨喲” ……
聽聽,
秋的聲音,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生獨立仿寫。
6.展示交流,教師隨機指導修改。
【設計意圖:仿寫小詩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此,先引導學生發現課文一、二小節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發現這兩個小節都是以“聽聽,秋的聲音”開頭,然后描述事物的動作和聲音,最后點明這聲音里所表達的情感。發現這樣的特點后,老師及時總結并播放聲音打開學生的思路。接著出示仿寫示例,進一步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特點,最后小組內說一說并獨立創作就能水到渠成了。】
五、朗讀全詩,學習總結。
1.伴著輕音樂朗讀全詩,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2.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在音樂中誦讀能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同時也是通過反復的誦讀積累優美的語言。】
六、作業。
1.搜集兩首有關秋天的詩歌,讀一讀,記一記。
2.仿照文中一二小節,仿寫一節有關秋的聲音的小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