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今別離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重慶市高中語文優質課大賽第一名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今別離(其一)》重慶市璧山中學校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重慶市高中語文優質課大賽第一名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今別離(其一)》重慶市璧山中學校
《今別離(其一)》教案
(本節課獲重慶市2014年高中語文優質課大賽第一名)
教學目標: 1、
探究《今別離(其一)》的意旨,了解黃遵憲對詩歌發展所作的
有益探索。 2、 學習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解讀方法探索詩歌意旨。 3、
學習以課文的第一個注釋為突破口、以課文的第一個注釋為基
礎來解讀詩歌意旨。 重 點: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讀詩方法。 難 點:
體會黃遵憲以離愁表現科技昌明的意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離愁很苦,離愁也很美,所以它被文人墨客們一代代吟唱。比如屈原寫道: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李白寫道:正當今昔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讀著這些詩句,每每令人心醉。時間的長河流到了清朝末年,這期間走來一個人,他叫黃遵憲,他又給我們帶來了一組叫做《今別離》的詩歌(指黑板點題),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其中的第一首,看他又是怎樣抒寫離愁的。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已成共識。這在閉關鎖國的清朝時代,是很難想象的。但實際上清朝也不乏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比如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黃遵憲,他從
2
二、以意逆志,讀懂意旨 1、先請同學們看課下注釋⑧,這是對詩歌的第一個注解。課下注釋很重要,尤其是課文的第一個注釋(它是對本文的作者,作品思想,寫作特色等所做的概括介紹),它往往可以作為讀懂詩歌的突破口、作為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請默讀注釋⑧,思考:《今別離》這個題目原本出自哪里?在傳統詩歌中它是什么題材的詩歌?依你的理解,你認為這種題材應該是抒發什么情感的?(板書課題)指名回答。(《今別離》原本出自樂府雜曲歌辭;是傳統思婦游子題材的詩歌;應該是抒發思婦和游子之間的思念之情的。)
2、齊讀詩歌,看這首詩抒發了這種思婦游子間的思念之情沒有。請看屏幕,帶著問題讀詩。 幻燈展示:
一、以意逆志,讀懂主題
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切身體會指:①你對字義、詞義、句義的理解;②尤其是你要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生活經驗和你所積累的閱讀知識去讀詩)朗讀詩歌,你認為這首詩抒發了什么情感?
3、有幾個字的讀音同學們要注意:
①“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的“不”,同學們讀的“fǒu”,為什么讀“fǒu”?(因為整首詩押“ou”韻)讀“否”講得通嗎?(講得通)為什么?因為“不”在古漢語中可看作“否”的通假字。②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字詞讀不準或不理解?③我們看這些字詞同學們懂不懂? a,“綢繆”應該怎么讀?什么意思? b,“柁”怎么讀?什么意思? c,“倏”怎么讀?什么意思?(這些字要在書上標出來)
3
4、回頭來看屏幕上的問題,結合你的初步體會,你認為這首詩抒發了什么情感?請用一個句子概括。(抒發了男主人公遠離,女主人公難舍難分的情感。)
這難舍難分只是對全詩情感的一個總的概括,其實在輪船開動前后,女主人公的心情在詩歌里的具體表現還是有所不同的。我們能不能將輪船開動前后反映女主人公心情的詩句讀一讀,用你的讀表現女主人公的心情?
(要在書上標出表現心情的句子,如“開動前”)
①輪船開動前:“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老師請一位同學來讀這幾句。老師請一位同學來評價一下他(她)讀得怎樣:你認為她為什么這么讀?此時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的。)從哪里看得出來?這兩句中有一個直寫心情的詞: “憂”。
②輪船開動時:“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請一位同學讀,并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因為女子此時的心情是,希望能與游子多相守一會兒,表達纏綿之情,還有對輪船不解風情的抱怨。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老師也可以根據詩歌內容予以啟發)“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輪船啟動時的無奈之情,難舍之情;
③“望影”句:希望“君”能快回來。
5、再綜觀全詩,這首詩的情感,果然如我們讀前所想的那樣,是抒寫什么?這個詞在詩中有,請在詩中找一找,你覺得哪一個恰當?
板書:抒寫離愁別緒。
我們是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來探討作者意旨(主題)的,這種探
4
討詩歌意旨的方法就是本單元的賞析指導中所說的“以意逆志”的方法。
現在我們把詩歌自由讀一遍,再體會一下詩人所抒發的離愁別緒。 三、知人論世,讀深意旨。
1、請同學看屏幕,我們說詩歌是抒寫離愁的,可是注釋⑧卻說黃遵憲“以樂府雜曲歌辭《今別離》舊題,分別歌詠了火車、輪船、電報……等新事物……”“以別離之苦寫新事物和科學技術的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學技術之昌明,表現近現代人在別離觀上的新認識”,結合詩歌內容和黃遵憲的身世,你認為他有“歌詠輪船火車”的目的嗎?他表現了近現代人在別離觀上的什么新認識?
幻燈展示:
二、知人論世,讀深主題
注釋⑧中說,黃遵憲“以樂府雜曲歌辭《今別離》舊題,分別歌詠了火車、輪船、電報……等新事物……”“以別離之苦寫新事物和科學技術的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學技術之昌明,表現近現代人在別離觀上的新認識”,結合詩歌內容和黃遵憲的身世,你認為他有“歌詠輪船火車”的目的嗎?他表現了近現代人在別離觀上的什么新認識?
2、關于黃遵憲,注釋⑧有介紹,我們看屏幕介紹更詳細一些。 幻燈展示:
黃遵憲是光緒二年舉人,清末外交官員,詩人,思想家,近代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他1877年以參贊身份出使日本,后歷任駐美舊金山總領事,英使館參贊,新加坡總領事。他還出訪過其他許多國家。《今別離》寫于他在英國倫敦任駐英使館參贊時。黃遵憲在詩歌方面主張
5
“我手寫我口”,詩歌要表現“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3、如果要你評價一下黃遵憲這個人,可以怎樣評價?
幻燈出示:集傳統與現代于一身,融東方與西方于一體。他根植于封建的土壤,卻有著創新的靈魂,所以他的詩也是傳統基因與現代元素的結合。 4、
知道了黃遵憲的時代及身世,我們現在分組來討論屏幕上的第
一個問題。第一至四組在詩歌中找,看有沒有歌詠火車輪船的詩句;第五至八組結合黃遵憲的身世討論,看他有沒有“歌詠輪船火車”的目的。 5、
指名小組發言:同學們在詩中找到了歌詠輪船火車的詩句沒
有?(有。雖有萬鈞舵,動如繞指柔。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這幾句既是埋怨輪船火車又是感嘆輪船火車快速有力。)還有沒既表達埋怨之情又歌頌輪船的句子?(“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既寫輪船不解風情,又是寫它準時;“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望影倏不見,煙波遙悠悠”既寫女子悵然若失,又寫輪船之快。) 6、
指名小組發言:結合黃遵憲的身世,你認為他有“歌詠輪船火
車”的目的嗎?
(學生可能的理由:有。①我們可以想象,對于一個傳統農業社會的人,之前從未見過輪船、火車,當他第一次見到飛馳的輪船火車,肯定會驚嘆于它的速度和力量的;②黃遵憲雖然是封建文人,封建官吏,但他更是外交家,戊戌變化的重要人物,他有著很開明的思想,他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希望借他的筆來表現新事物;③也許他還想提
6
醒積貧積弱的清政府,學習國外,發展科技,才不至于落后挨打。)所以他還有借寫離別之苦歌詠火車、輪船速度之快的意思。板書:歌詠輪船火車。
7、再看屏幕上的第二個問題:他表現了近現代人在別離觀上的什么新認識?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有些難度,你只需要想想:我們前面不是說女子對輪船有埋怨嗎,她埋怨輪船什么呢?請找找有關詩句。(①明明知道人們分手的時候那么短暫、寶貴,卻不讓人稍有纏綿之意,輪船開動的時刻一到立即準點出發,一會兒也不稍微停留一下。這是它的第一宗罪,準時出發,不考慮離人的感受。古代的舟車,當兩人還纏綿不舍時,它還可以等一等,可以“執手相看淚眼”,現代的舟車,如果還在相擁纏綿,人家可能就開走了③一出發,送者還未及返,君已到了天盡頭,遠望輪船頃刻沒了蹤影,只剩下送者孤零零的站在岸邊。這是它的第二宗罪,速度太快,根本不給離人一點感情發酵的時間。古代的舟車因速度慢,送者還可以目送你慢慢遠去,還可以相互拼命揮手)在詩人看來,這交通工具更新了,可是離愁卻更難排解了;輪船火車更準時了,可是卻更不考慮人的感受了;輪船火車速度更快了,可是人文關懷卻減少了。這就是黃遵憲借輪船火車抒發的新的離別觀。
7、你認為黃遵憲把火車、輪船等新事物寫進我國傳統的游子思婦題材,對古詩向新詩發展有什么作用?(拓展了舊詩的內容,有推動作用)這正是黃遵憲的詩歌主張的體現,同學們看注釋⑧,是什么主張?(我手寫我口,表現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在本詩中他所寫的未有之物就是什么(輪船火車)因為黃遵憲在詩歌創作方面的大膽
7
的嘗試,他被譽為什么?(近代“詩界革命”的旗手)
到此我們對黃遵憲詩歌的主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是特別結合黃遵憲的身世探討的,這種讀詩方法就是單元賞析提示里所說的知人論世。
我們再把詩齊讀一遍,感受一下黃遵憲所歌詠的火車輪船和新別離觀。
四、學以致用,讀透意旨。
其實,黃遵憲的《今別離》共有四首詩,我們剛才讀的是第一首,現在我們來試著用我們所學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讀他的《今別離(其二)》。
幻燈出示:
三、學以致用,讀透意旨
閱讀黃遵憲的《今別離(其二)》,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及黃遵憲的身世思考:1、詩歌借助什么意象抒情?2、詩歌抒了什么情?3、女主人公對電報傳情她滿意嗎?
今別離(其二)
朝寄平安語,暮寄相思字。馳書迅已極,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書,又無君墨跡。雖署花字名,知誰箝緡尾?尋常并坐語,未遽悉心事。況經三四譯,豈能達人意?只有班班墨,頗似臨行淚。門前兩行樹,離離到天際。中央亦有絲,有絲兩頭系。如何君寄書,斷續不時至?每日百須臾,書到時有幾?一息不相聞,使我容顏悴。安得如電光,一閃至君旁?。
箝緡(qiánmín)尾:這里指電報末尾的人名落款。
8
遽(jù):立即,馬上。
1、黃遵憲用什么現代意象來抒情?(電報) 2、從哪些詩句看得出來是寫電報?
(既非君手書,又無君墨跡;雖署花字名,知誰箝緍尾;況經三四譯,豈能達人意?只有班班墨,頗似臨行淚。門前兩行樹,離離到天際)“班班墨”指什么?(電報的電碼。) “門前兩行樹”指什么?(電線桿。)“絲”指什么?(電線。)
4、黃遵憲借電報抒什么情?(思婦對游子的思念之情。) 5、根據黃遵憲的詩歌主張,你覺得他有沒有借離別之苦表明電報特點的目的?(有。)
6、女主人公對電報傳情她滿意嗎?(不滿意。)在詩中找找,她覺得這電報有哪些缺憾?(①既非君手書,又無君墨跡②況經三四譯,豈能達人意?)既是親手書寫的,又沒經過翻譯的,只有什么?(傳統書信)請你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談一談,親手寫的書信與電報,在表達情感方面哪個更親切更溫馨?(傳統書信。古代有個說法“見字如面”,看見你所寫的文字就如見到你本人一樣親切,電報那冷冰冰的鉛印文字它能有這個效果嗎?)
在這里,黃遵憲再次感嘆科技的迅捷導致的情感缺位(板書:感嘆情感缺位),在我們后人看來更像是一個可怕的預言,他仿佛預示了伴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心和心的交流將變得越發困難;伴隨著物質世界極大豐富的,是我們精神撫慰的高度匱乏。這一預言如今已應驗,你看現在,我們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到達宇宙的任何地方,卻不能真正走進對方的方寸之地;我們可以在陽光下在人群中強大無比,卻只
9
能在夜晚來臨時獨自一人躲在角落里舔傷口。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如何以詩歌的第一個注釋為突破口為基礎探討詩歌主題,我們學習了“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兩種方法。以意逆志,助我們讀懂主題;知人論世,助我們讀深主題;后面的延伸閱讀,助我們讀透主題。老師有一個美好的愿景,愿你們能用本節所學的方法,讀透你讀到的每一首詩歌的主題!
六、課后作業:運用本節課的方法,完成以下作業:
1、注釋⑧中說,黃遵憲的詩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被稱為‘史詩’”。課后閱讀他的《馮將軍歌》、《哀旅順》體會這一特點。
2、注釋⑧中說,《今別離(其一)》“均從孟郊《車遙遙》詩來”,請課后閱讀《車遙遙》,體會其與《今別離(其一)》之間的聯系。
?:1書上說的是意旨還是主題? 2、準備教師的教案,單元提示,課文 3、準備學生的課文,譯文,問題提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