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唯物辯證法,新發展理念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單元《綜合探究 堅持唯物辯證法 貫徹新發展理念》四川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單元《綜合探究 堅持唯物辯證法 貫徹新發展理念》四川省優課
綜合探究 堅持唯物辯證法 貫徹新發展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 (2)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3)正確理解新發展理念 2.過程與方法
(1)本框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進行概括和總結,與形而上學的觀點進行對比和分析,并進而對學生提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的要求。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對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基本觀點進行概括、綜合、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生要認識到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和表現。認識到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性及堅持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義。通過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能認識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理解新發展理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第三單元唯物辯證法的知識作為復習導入,讓同學回
顧學過的唯物辯證法知識,為下面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 (二)合作探究一: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比較教材81頁三組材料所
列舉的言論的不同,并派學生代表發言。 第一組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郭象則說:“萬物獨化”,“萬物自生”,“獨生而無所資借”,“突然自生”,“突然自死”,即天地萬物的生成和變化都是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的。 第二組
韓非認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統治者應該“因時變法”” 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所以,“大綱人倫、道理、政治、教化、習俗、文義”應當“盡如故”
第三組
黑格爾認為,“矛盾則是一切運動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會運動。”
杜林認為矛盾,“不能歸屬于現實。在事物中沒有任何矛盾。” 老子、韓非和黑格爾的言論,表達了什么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論又代表了什么思想?
學生通過探究得出1、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基本觀點: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
分歧: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三)合作探究二:請同學們觀看視頻:中美貿易戰,并請你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談談怎樣認識和評價中美之間的貿易戰。
同學們小組探究并展示,教師總結:(1)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堅持聯系的觀點。中美貿易戰不但影響 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也會影響全球經濟增長。(2)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要正確認識和對待中美貿易關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摩擦和沖突。
(3) 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中美經貿合作是主流,貿易沖突是支流。
教師指出: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中國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繼續堅持我們的既定方針,全面深化改革和開放。按照現在總書記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追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樣的話我們能夠取得高質量發展。
(四)合作探究三:請同學們結合教材82頁總結出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教師給同學們具體介紹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握發展主動權。 唯物辯證法依據:
①一切事物是永恒變化發展的。 ②辯證的否定觀
③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協調發展:我國當前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唯物辯證法依據: ①聯系的普遍性
②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系統與要素) ③兩點與重點的統一
綠色發展: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唯物辯證法依據:
①一切事物是永恒變化發展的 ②普遍聯系
注:亦可從唯物論角度:自然界的客觀性、規律的客觀性說明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
開放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唯物辯證法依據: ② 聯系的普遍性 ②內因與外因相結合
共享發展: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一任接著一任抓,
一仗接著一仗打,一代接著一代干,積小勝為大勝,最后取得全面勝利。
唯物辯證法依據:
①聯系的普遍性、整體與部分 ②量變與質變 ③ 全面看問題 (五)課堂總結
請學生總結本課基本內容并梳理框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