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音樂鑒賞,人民音樂家,聶耳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必修一 《音樂鑒賞》人民音樂家—聶耳及其作品賞析-巢湖市第一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必修一 《音樂鑒賞》人民音樂家—聶耳及其作品賞析-巢湖市第一中學
教學內容評論
人民音樂家——聶耳及其作品賞析
2教材分析評論
1、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漢族,云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從小家境貧寒,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1935年日本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聶耳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占有較大比重。
2、《金蛇狂舞》是聶耳于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全曲以激越的鑼鼓伴奏,更渲染了熱烈歡騰、昂揚激奮的氣氛。
3、《畢業歌》是電影《桃李劫》插曲,同時也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是共產黨組織新開拍的左翼電影陣地——電通影片公司制作的第一步影片。影片講了一對新畢業的青年學生參加工作以后理想不能實現,逐漸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由于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喜愛,在我國革命斗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畢業歌》隨著影片公映,旋即成為熱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進行曲。許多青年高唱《畢業歌》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
3學情分析評論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非藝術類的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文化底蘊深,關于左翼音樂文化高中的歷史課本也已經有過接觸,所以學生理解起來并不是很困難。
4教學理念評論
新課標要求,音樂鑒賞課要讓學生在欣賞中外作曲家的優秀作品的過程中,感受、體驗其民族風格、地域風格和時代特征;認識、了解不同音樂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貢獻等。《人民音樂家聶耳及其作品賞析》一課以音樂與歷史為主線,通過分析聶耳及其作品歌曲音樂要素的運用,提高學生理解作品風格的能力,使學生懂得音樂風格對表現音樂的思想內容、塑造音樂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體驗音樂家聶耳不同音樂作品在同一時期的音樂表達的不同情感。
5三維目標評論
1.知識與技能:聆聽《金蛇狂舞》、《畢業歌》兩首作品,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及創作手法 ,并在此基礎上認識作品所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進而了解聶耳的作品風格和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法、參與體驗法、聽賞法、設問法、分析法方式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用聽唱的方法鑒賞聶耳的音樂作品,抓住高一學生的文化素養及對中國歷史知識的了解為基礎,從中體驗歌曲的時代內涵及影響,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知道聶耳部分代表作品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初步了解20世紀30年代左翼音樂運動對我國新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通過學習聶耳的作品,對今天幸福生活更加珍惜,熱愛我們的民族及民族文化。
6教學重點評論
1.聆聽分析《畢業歌》和《金蛇狂舞》,在把握作品情緒和情感的基礎上,了解革命音樂家聶耳的偉大貢獻及我國新音樂文化的歷史。
2.樂曲《金蛇狂舞》中螺螄結頂旋法理解及創作。
3.用正確的情感理解和演唱《畢業歌》。
7教學難點評論
通過音樂了解歷史,通過歷史感受音樂,認識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內容及體現出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8教學用具評論
黑板、多媒體
9教學過程
9.1第一學時
9.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人民音樂家——聶耳及其作品賞析評論
1、導入:師生問好。
師:在開始今天的新課之前,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唱一首兒歌來重溫一下我們美好的童年時光,我們一起來唱唱吧!
大家唱的真好,老師聽你們的歌聲就知道你么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那有誰知道這首兒歌的曲作者是誰嗎?
生:聶耳。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誰來給我們大家說說關于聶耳你了解多少呢?我們大家一起回憶回憶!
學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自然導入,引起學生關注,明確學習目標)
老師補充:有人說“他是天才音樂家,是堅定的革命者;他用音樂作為武器,吹響了中國革命的號角,為大眾吶喊,為民族而歌。”他就是人民音樂家聶耳。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漢族,云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聶耳憑借自身的獨特的魅力音樂作品在時代的洪流中脫潁而出,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共創作了37首歌曲,先后為8部電影創作了20首電影歌曲,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占有較大比重。他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是無產階級音樂事業的建設者和開拓者。1935年日本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1932年:《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1933年:《開礦歌》,《饑寒交迫之歌》,《賣報歌》。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雪花飛》,《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1935年:《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聶耳音樂創作生涯只有兩年,卻創作出許多影響幾十年的歌曲。
(設計意圖:進一步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2、新課:欣賞第一首作品《金蛇狂舞》
1)首先請同學們來聆聽一段樂曲,思考音樂讓你有什么感受?你又聯想到一幅怎樣的場景?聽聽里面有你熟悉的樂器嗎?
學生聽音樂思考回答.老師鼓勵表揚.
2)問:曲名是什么?
老師簡介作品:《金蛇狂舞》是聶耳于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間器樂曲.樂曲以活潑跳躍的旋律,鏗鏘有力的節奏,表現出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3)再聽音樂.演奏形式是怎樣的?樂曲中的打擊樂器起到了怎樣的效果?
學生思考回答。
老師簡介樂曲結構:樂器有二胡、笛子、揚琴、阮、琵琶、古箏、鼓、鑼等。其中二胡、琵琶、揚琴、古箏為民樂四大件。
民樂合奏的形式。打擊樂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
4)再聽音樂,哪段音樂最熱鬧,情緒最高漲?為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 樂曲有三個短小的樂段構成,第三段. 速度逐漸加快,加之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的節奏烘托,使情緒逐層高漲,直至歡騰紅火的頂點,生動地再現了民間喜慶時巨龍舞動、鑼鼓喧天的歡樂場面,洋溢出鮮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氣息。
5)老師唱第三段樂譜,請學生打節拍,學生再唱.
4/4 5 6 5 6 5 4 5|1 2 1 2 5 6 1|5 6 5 6 1 6 5|1 2 1 2 5 6 1|
3/4 5 6 5 4 5 | 1 2 5 6 1 |
2/4 5 6 5 | 1 2 1 |
1/4 5 | 1
問:樂譜有什么特點?
生:拍號不一樣。
老師補充介紹變換拍子。在樂曲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現,稱作“變拍子”。變換拍子可能是有規律地循環出現,這時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拍號并列標明。
問:拍打節拍演唱有什么變化?
生:樂句逐層刪減,上下樂句對答對唱呼應。
6)螺絲結頂定義,并請學生用你理解的圖譜方式表現出來。
音樂創作的一種技法。所謂螺螄結頂是指將原有的樂句逐步緊縮,直至最后形成簡潔的頂端。《金蛇狂舞》中第三段采用“螺螄結頂”旋法,上下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達到全曲高潮。
7)欣賞2012年春晚李云迪與王力宏的創意鋼琴曲《金蛇狂舞》。
(設計意圖:掌握創作技能“螺絲結頂”和對答呼應的創作方法)
3、欣賞第二首作品《畢業歌》
1)思考:歌曲屬于哪一類型的音樂?視頻播放。
學生思考回答。
2)引入進行曲及其特點。
是一種富有節奏步伐的歌曲,強弱分明,節拍規整且常用2/4拍子。最初它產生于軍隊的戰斗生活,用以鼓舞戰士的斗爭意志,激發戰士的戰斗熱情,后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也常采用這種體裁來表達集體的力量和共同的決心。雄勁剛鍵的旋律和堅定有力的節奏是進行曲的基本特點。
3)問:同是畢業類型的歌曲,與我們平時接觸的畢業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會有很大的差異呢?
學生思考回答:時代背景不同。
4)左翼音樂運動
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2年的“一二八”日寇進攻上海,再到1937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1937年的“八一三”上海事變,國家和民族面臨著劫難,整個中國被迫著發出了一個聲音:救亡圖存!在民族存亡的關頭,音樂家們不再高雅和輕松,也自然地投身到了民族救亡的偉大斗爭之中。這一時期,音樂家們用音樂作為武器,吹響革命的號角,為大眾吶喊,為民族而歌,他們積極地介紹和宣傳蘇聯革命音樂和馬克思主義音樂觀,呼吁造就真正能為勞動群眾所接受的大眾化的新興音樂。“左翼音樂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對當時及后來中國新音樂的文化建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師作品介紹:田漢詞,聶耳曲,作于1934年,是電影《桃李劫》主題歌,該片描寫“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畢業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畢業前歡聚一堂時唱的,影片結束時又再響起,起到了提示影片主旨,號召有為青年走上救亡戰場的作用。
由于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喜愛,在我國革命斗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畢業歌》隨著影片公映,旋即成為熱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進行曲。許多青年高唱《畢業歌》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
6)再聽《畢業歌》,找出帶有號召性呼喊的樂句,休止符和短句,為歌曲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氣氛呢?
學生思考回答。
老師肯定學生的觀點,補充內容。歌曲的旋律、節奏(進行曲)、力度、及歌曲的情緒(高昂),詞曲結合緊密無間,情緒發展環環相扣。使音樂具有短促有力的氣魄,造成急速的氣勢,富于青春活力和戰斗精神。塑造了一種斬釘截鐵的現象,雖有停頓,但其中有振臂高呼的力量
7)師生互動環節:由老師指揮,大家齊唱歌曲。
激發情緒:從當年的抗日救亡,解放全中國到今天祖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功的今天我們應懷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演唱這首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思當代學生應怎樣領會“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左翼音樂家介紹
1934年由聶耳、田漢、任光、安娥、呂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劇聯音樂小組。他們積極地介紹和宣傳蘇聯革命音樂和馬克思主義的音樂觀,呼吁造就真正能為勞動群眾所接受的大眾化的“新興音樂”。1933年起,他們有意識地組織革命音樂工作者參加當時的進步電影和戲劇等活動,為進步電影和戲劇配樂作曲,如《漁光曲》、《桃李劫》、《自由神》、《風云兒女》、《都市風光》、《揚子江暴風雨》、《放下你的鞭子》、《復活》等一批影片和戲劇的主題歌和插曲為廣大民眾所傳唱,風行全國。
1)張曙(1909-1938),安徽人。1926年入上海藝術大學音樂科,后入國立音專主修聲樂。其代表作有《日落西山》、《丈夫去當兵》、《打豺狼》、《洪波曲》等。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飛機的轟炸中。
2)呂驥(1909- 2002 ),湖南湘潭人。曾在國立音專學習,30年代是左翼音樂家的早期參加者和重要領導者。其重要作品有:《自由神》、《新編“九一八”小調》、《大丹河》等。
3)任光(1900-1941),浙江人,早年在法國學習鋼琴修理和作曲,回國后從事歌曲創作和電影、戲劇配樂等工作。其代表作有《漁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前期創作抒情婉約,后期創作雄壯堅毅。還寫有中國樂器合奏《彩云追月》(1935年)等。對抗日歌曲在國內外的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4)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 ,《畢業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設計意圖:了解左翼音樂運動,掌握所學知識)
5、思考: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那一時期的音樂文化都與當時的歷史有很多必然的聯系,請同學們思考音樂與歷史有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思考回答。
老師肯定總結:音樂在歷史中的功能折射出中國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歷史的重要載體。同時它又以其獨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國歷史之中。音樂在和平年代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在;在民族存亡、國家安危的時刻,它以號角式的呼喚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音樂作品是作曲家通過主觀體驗的方式創作出來的,但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其藝術觀,人生觀與作品風格其所處時代物質及精神文明的反映,加上其自身的經歷學識氣質及藝術修養有關我們能從這一時代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中感受歷史時代風格,又能在作品中辨識獨特風格.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了解歷史,通過歷史感受音樂)
6、小結本課:
1)、對聶耳同一時代的不同音樂作品風格的賞析,體現了作曲家豐富的生活經驗,細膩的表現手法,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深厚的創作功底及融入時代的無產階級熱情。
2)、了解音樂與歷史的關系,通過音樂了解近代史,使學生懂得在音樂明鑒歷史,展望未來,人民音樂家聶耳極其作品在近代史上的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最后,請大家和老師懷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一起演唱聶耳的另一部,也是很有意義,很重要的一部作品《義勇軍進行曲》,讓我們用歌聲來深情緬懷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請全體起立,唱國歌。
7、在優美的的樂曲聲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音樂鑒賞,人民音樂家,聶耳”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必修一 《音樂鑒賞》人民音樂家—聶耳及其作品賞析-巢湖市第一中”,所屬分類為“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必修一 《音樂鑒賞》人民音樂家—聶耳及其作品賞析-巢湖市第一中”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