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12課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_陜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12課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_陜西省優課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的價值,理解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在個人和社會的同一中實現價值以及實現人的價值的主觀條件。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使學生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的價值的正確途徑,認識到勞動和奉獻不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質和價值的實現方式,形成勞動和奉獻的意識,具有自覺創造和實現人生的價值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成功的起點。通過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的教學,讓學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運挑戰,鑄就人生輝煌。 三、【教學內容分析】
(一)、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創造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教學難點: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二)、結構分析
本框分三目:第一目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第二目分析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第三目分析了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砥礪自我。三目共同探討了實現人生價值三個不可缺少的要素。
四、【學情分析】
現在的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問題有所思考。但是由于受到社會轉型的影響,現在部分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較突出,同時,表現為思想上的認知與行為的選擇相互沖突,
2
所以這節課要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六、【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一位記者問放羊娃,有什么人生目標。放羊娃回答:放羊—賺錢—娶媳婦—生娃—放羊—賺錢„„
有多少人超越這種生命的簡單循環呢?
其實它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人生問題:“人應追求怎樣的人生?如何創造并實現人生的價值?” 這就涉及到了今天我們要探究的課題:
第四單元 尋覓社會的真諦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價值 第三框題: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二)講授新課
猜一猜這個人是誰?(幻燈片展示屠呦呦簡介)
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3
探究一:結合屠呦呦的事跡思考:袁隆平的人生價值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情境一:
1969年1月, 屠呦呦參加“523”項目,負責重點進行中草藥抗瘧疾的研究。她把不到4歲的大女兒送到別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送回寧波老家,帶領小組開始查閱醫藥典籍,走訪老中醫,埋頭于那些變黃、發脆的故紙堆中,尋找抗瘧藥物的線索„„
情境二:
屠呦呦當年發明青蒿素,并不是沖著獲得諾獎而去的,而是為解決現實的醫學難題。 “那時候沒有考慮到什么獎。國家需要做什么,就努力去做好。”屠呦呦坦陳:“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實實做學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課題做好,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想別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屠呦呦帶領小組開始查閱醫藥典籍,走訪老中醫,埋頭于那些變黃、發脆的故紙堆中,尋找抗瘧藥物的線索„„
始終奮戰在科研第一線在這個過程中(勞動)→彰顯和發揮他的的智力、體力、意志、情感;促進他全面發展(人的存在方式)→雜交水稻(價值)→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饑餓問題(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尊重、評價、滿足,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自我價值)→屠呦呦幸福的笑了。
幻燈片播放平凡崗位上的“小人物”的奉獻事例并根據讓同學們舉例說明自己是如何對班級對他人奉獻的?
結論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探究二:袁隆平是成功者,但僅靠他個人的奮斗能成功嗎?為什么? 情境一: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屠呦呦隱藏在巨大的“集體”中。當這位85歲的老人憑借4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第一次被推到幕前時,她的感言仍帶著集
4
體主義的烙印。“榮譽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我的團隊,還有全國的同志們。
情境二:屠喲喲強調,抗生素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國一項被命名為“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那個科研團隊,包括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這其中就有來自中醫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醫藥協作組,主要從中醫角度開展實驗研究。她說對于這個貢獻,除了她,還有很多人應該被記住!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屠呦呦事業的成功,有家人的支持,有同事的幫助,有國家提供的物質條件,她是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屠呦呦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給他提供的客觀條件,比如,他的生存條件、工作條件、發展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人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過渡:既然,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個人與社會是統一的。我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應該注意什么呢?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回報社會,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有人認為:當代是弘揚個性的時代,“強調個人和社會的統一會抹殺人的個性發展。”
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1)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 (2)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價值,并不是否認追求個性,但是人的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
5
結論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外因)
探究三:屠呦呦的成功,需要具備哪些主觀條件呢?
情境一:屠呦呦的科研之路卻無比艱辛。她潛心研究,心無旁騖。在查閱大量文獻,借鑒了古代用藥的經驗,大約試了200多種中藥,380多種提取方式,190多次試驗,甚至自己親自服藥試驗而導致肝中毒,才發現了有效部分。
情境二:屠呦呦回憶說:“雖然當時科研條件極為艱苦,但這是國家交給的任務,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做成。國家需要,你就要持之以恒地把它做出來,應該有這種信念。這種信心和決心是根據工作需要來的。”
情境三:目標明確、堅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我被指令負責並組建“523”項目課題組,承擔抗瘧中藥的研發,我決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盡全力完成任務! 學科交叉為研究發現成功提供了準備。從1959年到1962年,我參加西醫學習中醫班,系統學習了中醫藥知識。化學家路易˙帕斯特說過“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當抗瘧項目給我機遇的時候,西學中的序曲為我從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準備。我收集整理歷代中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并收集他們用于防治瘧疾的方劑和中藥、同時調閱大量民間方藥。編寫了以640種中藥為主的《瘧疾單驗方集》。關于青蒿入藥,最早見于馬王堆三號漢墓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農本草經》、《補遺雷公炮制便覽》、《本草綱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記載„„中國傳統中醫藥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值得我們多加思考,發掘提高。
結論三: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人生價值實現的主觀條件(內因) 1.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3.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6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
1.雷鋒在日記中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生命?„„這告訴我們要在( )
①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②不斷索取的過程中實現價值 ③實現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2013年1月12日,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正式揭曉了最美鄉村醫生名單,“索道醫生”鄧前堆名列其中。他從1983年至今一直擔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多年來,他不辭辛勞,累計出診5000多次,步行約60多萬公里,救治了無數村民,用堅守換來百姓健康。這表明( )
①人生價值是在勞動中創造的 ②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奉獻
③實現人生價值要求放棄個人的利益 ④只要有奉獻精神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根本途徑)
7
3.一位小提琴家在音樂會上演奏,突然g弦斷了,但是他并沒有停下來,隨即創作了一首從頭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這說明( ) ①成功總是以挫折和困難為從基礎 ②遇到困難要勇于面對,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客觀條件無法影響到人的成功 ④知識和能力儲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材料: 2016年5月20日,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村官論壇在山西省陽城縣皇城村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成長與成材,合作與發展”為主題。參會代表就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五四”講話精神,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踐行中國夢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請你從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角度,談談大學生村干部怎樣才能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答:①人生的真正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大學生要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③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努力。大學生在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有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