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12課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_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12課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_湖北省優課
1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1、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 2、理解只有對社會作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二、教材分析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單元最后一個框題的內容,是全書的落腳點,也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針對高中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明確生活的意義,真正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所以,本課內容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哲學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哲學素養,能夠用哲學思維思考周圍的世界了,通過課前學案完成的情況看,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2、高中階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形成的特殊時期,高中學生也已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是什么,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經常會用偉人的事跡來勉勵自己,因此對此問題會有一些感性認識。
3、作為00后出生的獨生子女,他們個性張揚而集體觀念淡薄,聰明自信又缺乏吃苦精神,人生目標尚不明確,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這與本課所倡導的勞動奉獻,砥礪自我存在矛盾沖突。另外互聯網時代,學生面對著各種信息沖擊,容易受他人和社會的一些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理性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勞動和奉獻的意識,培育“敬業”精神,培養“集體”意識和“愛國”意識,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明確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 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2、能力目標: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課前準備和課堂活動,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側重學生主體參與的體驗過程,使學生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的價值的正確途徑,認識到勞動和奉獻不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質和價值的實現方式,形成勞動和奉獻的意識,具有自覺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成功的起點。通過實現人生價值的主客觀條件的教學,讓學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運挑戰,鑄就人生輝煌,同時,在理論上緊扣當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流思想要求,讓學生認識到個人人生與國家命運的是息息相關的。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和條件。該問題是本節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從理論
2
和思想上為高中生形成“敬業”精神和增強“愛國”意識奠定較好的基礎。 2、教學難點:
(1)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社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的價值取向對學生有錯誤的導向,與正確理解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存在沖突,因此是難點。 (2)堅定理想信念并將之轉化為自覺行動。本課重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能將本課所學轉化為自覺行動。 六、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歸納法、誘思探究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學設計整體思路
通過情景導入引出本堂課的話題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通過現場大搜索、交流分享、你問我答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知識,運用知識。在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在活動中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在運用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增強勞動和奉獻的意識、愛國意識,弘揚“拼搏”精神。 八、教學過程 創境激情 關注人生
【教師活動】教師播放自己制作的微課。 學生觀看視頻。
設計意圖:老師自制微課,介紹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課前準備,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合作探究 思考人生
教師:郎平在2015年被評選為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在2017年代表中國女排再次走上感動中國的領獎臺。她為什么會讓我們國人感動,她是如何讓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輝的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名人郎平,請同學們圍繞本課的主題《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現場搜索素材來了解郎平是如何帶領中國女排奪冠的。為此,我們開展以下兩項活動: 1、圍繞主題快速搜索相關素材,截圖并上傳至班級qq群,搜索時間:4分鐘。 2、整合素材,并運用素材說明該問題。 【學生活動】現場搜索素材。
【教師活動】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搜索。
設計意圖:從課前學生學案的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基本上能將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和條件進行歸納,在這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搜索素材,學生有新鮮感,這樣做既能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搜索結束后,每個小組以舉手的方式,最先舉手的同學優先來展示你搜索到的郎平實現人生價值的素材,并利用素材說明你的觀點。 教師:活動結束!請同學們準備分享你們的成果。 請湯靜怡將同學們搜索到的素材逐一展示在大屏幕上。
【學生活動】將自己搜索的素材通過希沃授課助手展示在電子交互白板上。 教師:這些資料是哪個小組搜索的,能推薦一個代表來談談你們的觀點嗎?
預設一:學生朗讀的資料可能和主題毫無關系,這時教師要引導:這為同學給我們介紹的是郎平的生平、運動員經歷等,這能夠回答“郎平是如何帶領中國女排奪冠的。”這個問題嗎?請運用最能說明主題的素材哦。
預設二:學生能一下子找到素材:如朗平的個人條件好,有人格魅力等素材,這時教師則直接引導學生回答這說明了郎平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排球運動員,則首先應該具備打排球的條件。這些條件是誰提供的呢? 可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獲得事業成功的前提。 郎導對隊員要求嚴格,所以才有女排的成績,同時她也像“媽媽”一樣,很和藹,隊員餓了或者生病了會收到她送的營養品。
預設三:學生能一下子找到素材:如為了參加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進行封閉式訓練。首先挑選運動員,然后進行刻苦訓練,白天訓練,晚上則關在一個房間里看白天訓練的錄像視頻,這時郎指導還要寫不同位置的技術特點并交給相應位置的運動員看。在這一過程中則體現了要想成功必須要進行勞動、辛苦的付出。
預設四:學生能直接運用導入視頻資料:如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的中國女排比賽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是絕地反擊,上演了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需要有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師活動】在學生回答自己搜索的素材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主要觀點。
設計意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做到彈性預設,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對上述探究問題的回答,學生不可能總是按照教材的順序回答,極有可能按照材料的順序進行,所以要進行充分的預設,以不變應萬變。正是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的回答,會使學生看的更清晰。
教師過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找到了女排獲得成功的很多條件和途徑。從女排的成功中,大家獲得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哪些啟示呢? 【教師活動】教師利用Ppt 展示、總結: 首先展示學生在學案中做的知識小結:
4
接著,教師展示自己做的知識結構:
設計意圖:從搜索素材,到歸納素材中所體現的哲理,及時歸納總結。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把握和整理。 質疑解惑 反思人生
教師過渡:通過前面的探索與分享,大家還有哪些疑惑,請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質疑解惑 反思人生。
活動形式:你問我答。誰先來提出你的疑惑呢?
【學生提問】預設一:學生直接提問本課的教學難點。即我們強調個人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這會抹殺人的個性嗎?
師:提問提到了點子上。這就是我們本課的一大難點。首先問一下在座的同學們,有沒有誰能回答。在沒有學生回答的情況下,教師自己解答。 首先請學生觀看:
材料一:郎平說:“冠軍是共同努力的結果,醫療團隊、錦囊團隊,所有的人努力才保證我
5
們完成這次比賽。感謝所有關心中國女排的球迷。”
思考:為什么在奪冠后,郎平說“冠軍是共同努力的結果”?這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 學生回答:排球是團體項目,單靠郎平一個人的努力,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的人的生存條件、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工作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人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材料二:2005年郎平執教美國,在國內引發了爭議。對此郎平回應到:“美國隊奧運會奪冠,這都是人們的想象。奧運會冠軍有那么容易么?巴西、古巴、俄羅斯、意大利等強隊都是奪冠的大熱門。我執教美國,絕對不是為了擊敗中國隊。我是作為一名職業教練接受這份工作的,希望能為排球事業做出點貢獻。”她最想對國內的球迷說的話是“郎平是屬于中國的。無論走到哪里,我時時刻刻記得,我是一名中國人。”“現在中國排球教練能夠出口到傳統的體育強國美國,我覺得是一種榮耀。在中國,也有很多外教。那么中國教練執教外國球隊,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從1995年首次執教中國女排起,21年來郎平以主教練身份帶隊3戰奧運,3次全部打入決賽贏得獎牌,這一輝煌戰績在世界排壇鮮有教練能夠企及。 思考:郎平語錄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
教師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先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進行點播分析。 教師趁機給出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你問我答”的形式,激發學生進行深層思考,破解教材難點。教師通過郎平的典型素材,引導學生對素材逐一分析,從而得出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關系,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分析中自然得出結論,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教育。
在學生的分析、討論中,教師提出疑惑,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提問】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實現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呢?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你問我答”不僅是學生提出疑惑,教師同樣可以提出疑惑,讓學生來解答,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突破教學難點,化難為易。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遷移運用 規劃人生
教師過渡:前面我們通過搜索資料交流分享了郎平的輝煌人生,像郎平這樣感動我們中國的人物還有那些呢?
科學家:涂呦呦、孫家棟、錢學森…… 教師:支月英…… 文藝工作者:閻肅…
這些遍布在各行各業的讓我們國人感動的人物身上都體現著一些共同的品質:愛國、敬業、
6
友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片。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片
過渡:在座的我們從名人的成功中獲得了哪些啟發,該如何來規劃我們自己的人生,來活出我們自己的人生精彩呢?請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及從本課所學談談你將如何規劃自己高中階段的人生,使自己的高中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意義。 活動要求:
1、每個人曬出自己的人生規劃,每組推薦一位發言人發言。 2、活動準備時間:3分鐘;
【學生活動】學生寫出自己的人生規劃,并在小組內評選。
設計意圖: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圍繞名人郎平展開搜索,了解她的人生經歷,從而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和條件,名人的成功經歷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讓學生做好人生規劃,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更能讓本堂課的價值實現延伸。 最后,交流分享部分同學代表的人生規劃。
結束語:人的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這個話題,并不是我們今天一節課能夠探討完成的,可能要窮盡我們一生的努力。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征途中,希望同學們能牢記歷史使命,不負民族重托,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奮起沖擊生命的制高點,鑄就自己人生的輝煌。
【教學反思】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本課通過“現場大搜索”、“交流分享”、“你問我答”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知識,運用知識。在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在活動中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學生愿學、樂學。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精神,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比較深刻。另外,從技術手段上看,充分嘗試信息技術(希沃授課助手)和數字教育資源(微課、搜索引擎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有效應用,創新教學方法、有效利用新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因而是成功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