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16課《麻雀》陜西安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16課《麻雀》陜西安康
四年級上冊第16課《麻雀》
【教材解讀】
《麻雀》是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單元人文主題是“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語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習作要求是“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要寫好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
本文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選自《獵人筆記》。文章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故事,刻畫了老麻雀勇敢無畏、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偉大形象。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在第四單元的基礎上繼續訓練“抓住起因、經過、結果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二是學習作者抓住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把事情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的方法。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對于生字詞語的學習,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學習方法,因此本課生字詞語的教學重在檢測和運用訓練,并為感知角色形象做鋪墊。
對于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在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反復訓練了“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這一語文要素。本課的教學中這一目標不再作為重點,但同時應該讓學生明白: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可以抓住起因、經過和結果,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
學生雖然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但是對于“了解作家是如何把事情寫清楚的”這一語文要素的學習仍然無法獨立完成。課堂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借助于勾畫圈點、表格對比、學法遷移等學習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同桌互學、全班交流、教師引導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語文素養獲得全面提升。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嗅、呆”等13個生字,理解并運用“無可奈何、嘴角”等詞語。
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事,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交代清楚。
3.學習作者抓住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執教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單元目標
1.直接導入課題,強調“雀”字書寫。
2.關注單元首頁,明示學習目標:
(1)《麻雀》是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學習之前我們一起先來讀一讀單元首頁,說一說有什么發現?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關注重點內容:
①人文主題:“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誰來寫?寫誰呢?寫什么?
②插圖:鉛筆、稿紙、鋼筆——這些圖畫提示了什么?
③語文要素:把事情寫清楚——怎樣把事情寫清楚呢?
3.過渡:怎樣才能把一件事情寫清楚呢?讓我們走進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這篇短篇小說,一起去探尋如何把事情寫清楚的奧秘。
(設計意圖:統編教材的單元頁如同一張學習地圖,凝練了單元學習的目標、任務和學習目的。帶領學生閱讀單元頁,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單元整體意識,明確自己將要學什么,為什么學,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帶著目標走入文本的學習,使思維更專注,目標更聚焦,學習更高效。)
二、整體感知,理清故事要素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預學情況,落實詞語運用:
(1)分組展示詞語認讀,相機正音指導,重點關注“嫩黃、挓挲、拯救、搖撼”等詞語的讀音:
①嫩黃 鋒利 挓挲 絕望 嗅到
②身軀 掩護 拯救 嘶啞 搏斗
③龐大 搖撼 無可奈何 呆呆地 慢慢地
(2)送詞入空,關注詞語理解運用,引出故事主要角色:
①( )的嘴角 ( )站著 ( )地拍打
②( )的牙齒 ( )的怪物 ( )后退
③( )起羽毛 ( )地尖叫 ( )的聲音
3.出示插圖,交流故事情節,訓練概括能力:
(1)引導觀察:三組短語對應三個角色,這個故事也就在三個角色之間展開。
(2)在第四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按照起因、經過和結果講故事的方法,誰能說說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
(3)誰來借助插圖,把這個故事連起來講一講?想想看,要講清楚這件事情可不可以調換順序?
(4)小結:抓住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按照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順序,就可以把事情說清楚。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一方面在于檢測學生的詞語認讀、理解和運用能力,同時借助詞語感知角色特點,凸顯詞語學習與文本感知的整體性;另一方面,巧妙運用課文插圖這一助學系統,通過第四單元的學習能力遷移,調動學生已有認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作者寫作順序,并明確從文章結構上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
三、深入角色,體會文章主題
1.過渡:在這三個角色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預設:這是一只 的老麻雀。
2.默讀4、5小節,用“——”劃出描寫老麻雀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過程寫清楚的?(板書:救)
3.出示段落,學生先自學理解,再同桌交流,最后集體匯報。
4.交流句子,體會老麻雀的無畏:
(1)預設1: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引導關注“像一塊石頭似的落”體現出的老麻雀下落速度之快,動作之堅決,體會老麻雀的救子心切、勇敢無畏。
(2)預設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借助文末插圖理解“挓挲”的意思,感受老麻雀的勇敢。從“絕望的尖叫”,感受老麻雀的絕望。
設疑:老麻雀“絕望地尖叫”,說明它已經知道實力懸殊,為何還要“像一塊石頭似的落下來”呢?
(3)預設3:它準備著一場搏斗,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
抓住“緊張、發抖、嘶啞”體會老麻雀緊張而又害怕的心理。再次追問:老麻雀一方面緊張害怕的“渾身發抖”,一方面又勇敢無畏的“像石頭似的飛下來”,這樣寫矛盾嗎?
(4)預設4: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結合前面兩處疑問,體會“一種強大的力量”的深刻含義。
5.小結:作者抓住了老麻雀的動作、聲音,還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真實再現了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過程,展現了老麻雀奮不顧身、勇敢無畏的偉大形象。(相機板書:動作 聲音 感受)
(設計意圖:形式永遠藏在內容背后。要想讓學生感知文章的寫作秘妙,首先要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明確作者透過文字所要傳達的主題。因此,這一部分的設計依然從整體入手,先交流對主要角色老麻雀的初步認知,再通過文本細讀,抓住描寫老麻雀動作、聲音的句子,直觀、立體地感知老麻雀的豐富形象。有了對老麻雀勇敢、急切、絕望、害怕等形象的全面、細致、真實地感知,再探究文字背后藏著的“寫作秘妙”,自然就水到渠成。)
四、比較閱讀,關注言語形式
1.現在我們再來整體關注這兩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這里面又藏著哪些寫作的奧秘呢?
2.出示表格,發現寫作奧秘: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 ||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 | 絕望地尖叫著。 | |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 | 想拯救自己的幼兒。 | |
可是因為緊張, | ||
它渾身發抖, | 發出嘶啞的聲音, | 準備著一場搏斗。 |
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啊! | ||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 ||
看到的 | 聽到的 | 想到的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