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陳丹(附課件+教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虎門四中-陳丹(附課件+教學設計)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章
教師姓名 | 陳丹 | 所在學校 | 虎門第四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1.不同類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具有不同的作用,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極為重要。 |
教材分析 |
1.知識主線: 本章內容是在前兩章介紹了動物的主要類群、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動物在自然界中促進物質循環、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它與前兩章共同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學習完本章,學生才能對生物圈中的動物有較全面的了解,同時,還能更好地理解在七年級上冊就接觸過的“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一概念,并且為下一單元學習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打下基礎。 2.內容地位: 本章內容的安排,主要是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1)根據全套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 編寫思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的作用進行介紹; (2)與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和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使學生對動物的多樣性及其意義獲得較為全面的認識; (3)為第六單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的學習打基礎。課件,本章內容對于加深學生認識“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具有重要意義。 3.各欄目的價值: (1)本章“想一想,議一議”創設的情境,有利于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因為根據過度放牧會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學生往往認為作為消費者的動物會對植物的生長不利。教材針對學生的前概念設計問題:不放牧是否就對牧草的生長有利呢?由此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可能無法給出完備的答案。教材設置該問題意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作為消費者的動物,不僅啃食植物,同時它與植物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初步感知動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引入本章學習內容; (2)生態平衡的基礎在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關于生態系統的知識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過。因此,教材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安排了“資料分析”,提供素材引導學生在分析人們認識麻雀和狼對農牧業生產影響變化歷程中,在分析“侵食”金合歡的螞蟻促進金合歡幼苗生長的實例中,來簡要說明生態平衡的概念,為學生理解保護動物多樣性的意義打基礎; (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生態學的重要概念,但比較抽象,課標對此未做具體的要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材引導學生回顧植物體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質變化,來認識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進入植物體內,又可以從植物體內釋放出來,使學生初步形成碳循環的感性認識,進而遷移理解動物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另外,教材還設置旁欄思考題,列舉羊吃干草的例子,引發學生認識到干草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分解者逐漸分解,若被羊吃了,則在羊體內會很快被分解,排放到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和無機鹽可供植物體利用,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動物對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促進作用; (4)關于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學生已有相關人士,教材提供圖片的用意是:a、引導學生回顧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實例,理解動物對植物的生長、繁殖的影響;b、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加深理解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教材中呈現我國的太陽鳥幫助植物傳粉的圖片和實例,而未使用大家熟知的南美洲的蜂鳥的實例,主要是使學生對我國的生物種類和生物資源的情況有所了解,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 此外,教材還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滲透愛護動物的情感和熱愛科學的態度。關于動物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教材“科學.技術.社會”中介紹了動物與仿生,通過實例分析,使學生認識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學生在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中已學習了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食物鏈、食物網的相關概念;在八年級上冊前面已經學習了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以及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掌握了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2能力基礎:學生在初一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生態系統、動物的主要類群以及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相關知識掌握較好,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識具有較好的歸納能力。 1.3情感態度(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態讀較為端正,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不斷進行滲透愛護保護動物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愛護生物的價值觀。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因為是錄像課,學生可能會在課堂中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中可能因此出現只有教師的獨角戲的情況;本節課涉及到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生物圈以及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因為學習間隔的時間較長,如果學生沒有事先進行預習,課堂上分析、講解的內容,學生可能較難理解。 |
教學重點、難點 |
1、教學重點: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教學難點:(1)舉例說明動物群體數量的消長對其他生物和環境的影響。(2)舉例說明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
教學策略 |
課前布置學生復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的相關內容。導入新課時結合教材“想一想,議一議”的問題和資料分析進行分析討論,體會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與環境之間以及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得出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之間的關系圖表進行分析,結合七年級上冊的相關知識構建水、二氧化碳、無機鹽由無機環境到植物體內,再到動物體內,最后又通過細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回到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圖。 最后,讓學生觀看“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和“動物危害植物”的視頻,讓學生分析得出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關系。 |
教學目標 |
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認同動物與其他生物以及人類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 3、培養學生愛護生物圈、愛護動物、愛護校園環境的情感。 4、幫助學生養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
(一)引入新課 (二) 新課講授 1、動物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4、動物在生物圈中的其他作用 (三)小結本節課內容 (四)拓展人類對動物的利用 (五)練習 |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并用以解決新問題。 引導學生在復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將結果通過圖示表述出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考,突破難點。 動物對植物的積極作用 使學生辯證地看待動物的作用。 幫助學生歸納小結。 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 鞏固本節課內容,了解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 |
羊草是我國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過度放牧會使草原退化,設問:適度的放牧對羊草的生長有好處嗎? 出示教材“資料分析”中的材料1,2要求學生寫出資料中所隱含的食物鏈。 食物鏈1:農作物→麻雀 農作物→蝗蟲→麻雀 食物鏈2:草→牛、羊 草→野兔→狼 提問:1、為什么有關專家呼吁要保護麻雀?2、如果大量捕殺狼,將會造成什么后果? 引導學生分析食物鏈中各生物之間的消長關系,并總結出生態平衡的概念。 讓學生分析“資料分析”中的材料3,簡單介紹金合歡這種植物。 ![]() ![]() ![]() 小組討論:1、植物和動物之間有什么關系? 2、動物和細菌、真菌有什么關系? 3、植物和細菌、真菌有什么關系? 4、如果這個圖表中沒有動物,植物和細菌、真菌還能繼續進行物質循環嗎? 播放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的視頻。 總結動物在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方面的作用。 設問:動物在生物圈中除了有利的作用外還有別的作用嗎? 播放動物對植物造成危害的視頻 歸納小結。 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設備跟動物的仿生有關。 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題意,評講習題, |
思考回答。 閱讀教材,分析資料,寫出食物鏈。 分析食物鏈中各生物之間的消長關系,得出結論:1、人類不能隨意捕殺某一動物,否則將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2、在生態系統,各種動物的數量不能無限制增長,因為動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動物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回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識。 師生討論得出: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獲得了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產生了二氧化碳、無機鹽等簡單的無機物,這些物質可以被植物利用。動植物的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等,被植物利用。 欣賞視頻,感受動物在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方面的作用。 思考回答。 欣賞視頻,感受動物對植物所造成的各種危害。 回答。 閱讀教材65的“科學.技術.社會” 思考并回答問題。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