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葉煥麟-課堂實錄(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中堂實驗中學-葉煥麟-課堂實錄(附課件+教學設計)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教師姓名 | 葉煥麟 | 所在學校 | 中堂實驗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1. 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 2. 描述生物分類的方法。 3. 關注生物分類的意義。 |
教材分析 |
1.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而要保護物種的多樣性,首先必須了解形形色色的生物,認識生物的主要類群,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是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的基礎,因此本節知識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 2.本節利于學生初步認識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為后面章節中繼續學習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奠定基礎。 3.本節的“想一想,議一議”欄目,引導學生認識到對生物進行分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觀察與思考”欄目以層層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需要按照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的差異逐漸將它們分開,歸入不同的類群。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初二學生已在初一學過有關植物類群的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是,一方面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并不是按照分類系統來學習的,而是以生物圈的關系為主線學習的,另一方面對七年級上冊書中涉及到的部分內容,學生已經出現一定的遺忘。 1.2能力基礎:本校初二的學生有一定的探究意識,課堂討論氣氛比較活躍。 1.3情感態度: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普遍都比較認真,對生物學充滿興趣。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2.1學生對七年級上冊書中涉及的部分內容出現遺忘,學生對生物分類方面的知識比較陌生,這會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加大。 2.2學生適宜采用合作法和聽講法來達成學習任務。小組合作時,學生的參與程度較高,能較快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采用聽講法時,可能會有部分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但因為生物的分類對學生來講是較陌生的,所以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理解是比較有效的的方法,絕大部分的學生通過聽講能學會分類的基本方法。 |
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是通過梳理所學的生物知識,學習生物的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是學生在嘗試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 |
教學策略 |
基于本節課的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教程中著重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準備好的植物材料,結合書本的圖,完成觀察記錄表。 2.比較教學法:通過與已知的生物知識的縱向、橫向比較,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1.1 掌握生物分類的必要性、生物分類概念及依據。 1.2嘗試對植物和動物根據其結構特征進行分類;列舉生物的主要類群。 2.能力目標 2.1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判斷能力。 2.2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2.3通過探究生物分類方法、分類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4 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分類技能。 2.5 通過分類活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 3.情感目標 3.1 通過做一個小小分類學家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研究的樂趣。 3.2 通過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增強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環境的意識,激發同學們保護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懷。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
一、引入新課 |
1.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興趣。 2.了解生物分類的意義。 |
1.展示一張雜亂無章的桌子圖片,請學生擺放整齊。 問:根據什么原則把文具擺放整齊?這樣擺放有什么意義 小結:日常生活中常運用到分類的技能。 2.展示“豐富的生物世界”圖片,生物種類那么多,是不是更有必要對生物進行分類?這樣分類有什么意義? 小結: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 讓我們以一些常見的生物為例,做一個小小的生物分類學家吧! |
1.交流:自己如何整理桌面。 2.聯系:從整理桌面的必要性聯系到生物分類的必要性。 |
||||||||||||||||||||||||||||||||||||||||||||||||||||||||||||||||||||||||||||||||||||||||||||||||||
二、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 |
1.小組合作,觀察已提供的植物材料,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并且幫助學生回憶七年級上冊相關的知識。 2.理解生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3.總結觀察記錄表,幫助學生回憶七年級上冊相關的知識。 4.鍛煉學生使用科學探究方法-比較法分析問題。加深對結構圖的理解,實現“嘗試進行植物分類”的知識目標,突破重難點。實現讓學生掌握“形態結構特征”作為分類的依據的教學目標。 5.將剛才的活動轉化為內在的需求,落實筆記,鞏固知識。 |
1.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完成觀察記錄表:
2.首先要找出不同生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根據其中某一形狀的不同,把生物分兩類,把具有較多相同形態特征的植物分為一類。以弄清生物間的關系。 3.比較植物的形態特征:
4.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嘗試對海帶、苔蘚、腎蕨、油松、玉米和向日葵進行分類: (1)根據觀察實驗材料中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如何將6種植物一分為二? (2)觀察3種種子植物的種子后,把哪些形態結構相似的植物分到一類? 展示葵瓜子、玉米和松果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葵瓜子和玉米粒是果實,種子外有果皮包被,油松種子裸露。 (3)向日葵和玉米有什么區別嗎? 展示向日葵和玉米種子結構,比較子葉的片數。 展示向日葵和玉米葉片的圖片,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葉片葉脈的區別。 (4)如何根據這3種無種子植物形態特征的相同點,劃分為兩類植物? (5)腎蕨和苔蘚是同一種類的植物嗎? 提示學生: 苔蘚:有莖、葉、假根,無輸導組織 腎蕨:有根、莖、葉的分化,且有輸導組織 5.引導學生寫出書本97頁圖中的A、B、C、D、E、F各是哪一類植物?圖片中給出的六種植物個屬于哪一類植物? |
1.根據已提供的實驗材料,結合書本P97的植物圖,小組討論,完成觀察記錄表: 2.對生物分類的方法有初步的認識。 3.分析自己的觀察記錄,回憶七年級上冊相關知識。 4.結合這六種植物的圖片和觀察記錄表,思考并找出這六種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嘗試把具有較多相同特征的植物歸為一類。 (1)海帶、苔蘚、和腎蕨分為一類,油松、玉米和向日葵分為一類。依據是:種子的有無。 (2)玉米和向日葵可繼續分為一組,油松分為另一類,依據是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3)向日葵種子有兩片子葉,葉脈為網狀脈,是雙子葉植物,玉米種子只有一片子葉,葉脈為平行脈,是單子葉植物。 (4)海帶為一類,苔蘚和腎蕨分為一類,依據是海帶無莖葉,另一類有莖葉。 (5)苔蘚和腎蕨分類的依據是苔蘚有假根,腎蕨有根。 5.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
||||||||||||||||||||||||||||||||||||||||||||||||||||||||||||||||||||||||||||||||||||||||||||||||||
三、課堂小結 |
鞏固所學知識,為“嘗試對動物分類”做鋪墊。 |
對植物分類,要仔細觀察植物的形態結構,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特征,被子植物中,花、果實、種子是分類的重要依據,相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 提問:①對植物進行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②怎樣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 |
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收獲。 回答:①植物的形態結構。 ②根據植物的形態結構,把具有較多相同特征的植物劃為一類。 |
||||||||||||||||||||||||||||||||||||||||||||||||||||||||||||||||||||||||||||||||||||||||||||||||||
四、課堂練習 | 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
引導學生開展課堂練習活動。 |
完成課堂練習。 |
||||||||||||||||||||||||||||||||||||||||||||||||||||||||||||||||||||||||||||||||||||||||||||||||||
五、課后延伸 | 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
布置課后任務: 小組合作,嘗試仿照植物分類的表解方式,將課本98頁的10種動物列入表中相應的位置。 |
課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