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東莞市,節肢動物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節肢動物》李冬青(附課件+教學設計+學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節肢動物》常平振興中學李冬青-課堂實錄
“節肢動物”教學設計
——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三節 (第2課時)
常平振興中學 李冬青
教學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主要是學習各類無脊椎動物的特征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節肢動物無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動物,大部分生活在陸地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無脊椎動物基本都是節肢動物,如蜜蜂、螞蟻、蜻蜓、蝴蝶、蚊子等,但學生不知道它們很多都是節肢動物,更難區分哪些是昆蟲。教材提供了節肢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將所觀察到的動物形態結構列表進行比較,但這種僅靠圖片觀察的形式學生仍然覺得抽象,容易忘記。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通過觀察真實的節肢動物和昆蟲,分析他們的特征,再通過教學模型學習,自主構建“節肢動物”和“昆蟲”兩個概念。
教學策略與手段:
1、通過自己捕捉到小動物制作動物標本,激發學生興趣。
2、通過小組活動,觀察動物標本,總結歸納,初步建構“節肢動物”和“昆蟲”兩個概念。
3、通過展示昆蟲的結構模型等,加深理解昆蟲的特征, “昆蟲”這個概念。
4、通過展示常平鎮常見昆蟲種類,讓學生了解本土資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概述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2、 舉例說明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
1、 通過觀察各類節肢動物了解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訓練觀察歸納能力。
2、 通過討論交流,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和表現自己的能力。
情感目標:
1、 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加強與同學合作與交流的感受。
2、 感受生物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增強學習生物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難點:學生自主構建“節肢動物”和“昆蟲”兩個概念。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引導部分學生介紹捕捉到的動物及該動物的生活環境(捉動物時要戴手套,注意防疫病)。介紹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 學生拿出自己帶回來的動物,說出捕捉的地點及該動物的特征. 感受生物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提供學生展示的舞臺。
觀察實驗,了解節肢動物和昆蟲特征 展示同學們做的動物標本,引導學生辨認動物名稱
蝗蟲 金龜子 蝗蟲 荔枝蝽 認識各種動物名稱 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教師呈現實驗觀察目的、展示觀察材料,介紹放大鏡、鑷子的用途,引導學生如何觀察。 學生了解實驗目的、實驗材料及觀察內容,為觀察活動進行準備。
引導學生觀察桌面上的動物形態結構特征,并完成表格。如具有表格里的特征,請打“√”,如不具有,則打“╳”
動物名稱
體表是否較硬
身體是否都分節
有無觸角,觸角是否分節
是否有翅
幾對足,是否都分節
學生小組合作,觀察本組動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并完成表格 小組內互助,提供小組成員交流的機會,促進小組成員主動參與,引發積極思考。
請完成觀察的小組選派一個代表到黑板表格里填寫,反映本組的觀察、討論結果,每組寫的動物不一樣。 學生代表匯報自己組的觀察、討論結果 通過展示交流,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通過表格對比,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展示書本介紹的而小組沒觀察到的動物圖片,如蜈蚣、蜘蛛,引導學生將其特征也填寫在黑板表格上。 學生通過圖片辨認蜈蚣、蜘蛛的形態結構特征
引導學生對比各動物結構特征,總結出動物的共同點并板書。 學生觀察結果,歸納動物的共同特征, 初步構建“節肢動物”和“昆蟲”兩個概念
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互助學習模式,發揮小組長作用,老師適時指導各小組長開展觀察活動,以及解決一些小組長也沒法解決的問題。 學生小組互助,再次觀察桌面上的動物,先區分出昆蟲和不是昆蟲兩類 發揮小組長功能,培養優秀學生能力,幫助后進學生學習。
播放教學視頻《節肢動物和昆蟲》 觀看教學視頻《節肢動物和昆蟲》 通過觀看視頻,加深了解節肢動物和昆蟲
以蝗蟲為例認識昆蟲 展示蝗蟲模型,幫助學生了解節肢動物特征,詳細理解蝗蟲以下各結構功能。
蝗蟲身體分頭、胸、腹三部
頭部:有單眼復眼、觸角、口器,是感覺取食中心。
胸部:三對足;一般兩對翅,是運動中心
腹部:有內臟,氣門 學生觀察蝗蟲模型,看書畫關鍵字,了解蝗蟲各結構功能。 用模型形象地展示出蝗蟲的形態結構,利于學生學習
蝗蟲體表覆蓋一層較硬的甲,是它的外骨骼.外骨骼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閱讀書本,了解外骨骼的作用 實物、圖、模型結合,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模型較大,各個結構很清晰,利于學習。
昆蟲在成長過程中會“蛻皮”,蛻掉的是它的外骨骼,為什么要“蛻皮”?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原因。 學生討論“蛻皮”的原因,結合書本,并在老師引導下得出因為外骨骼沒有延展性,限制身體生長。
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引導學生從有益和有害兩方面說說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學生說出日常接觸到的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學以致用
介紹日常生活常接觸但大家可能都沒留意沒看到的螨、蜱,并展示圖片讓大家認識,提醒同學們要講究衛生,床單和席子常換洗。 學生感受生物,同時學習衛生知識 滲透衛生教育
鞏固 呈現各種動物圖片、名稱,引導學生區分節肢動物和昆蟲 學生根據節肢動物的特征及昆蟲的特征,區分各種動物 鞏固知識點
介紹常平鎮常見昆蟲種類,引導學生觀察昆蟲特征,如:
長鼻蠟蟬(龍眼雞) 荔枝蝽 學生認識常平鎮常見昆蟲種類 加深對昆蟲的認識,了解本土資源
拓展 請班上制作過昆蟲標本的同學介紹自己捕捉昆蟲、制作昆蟲的方法。 介紹自己捕捉昆蟲、制作昆蟲的方法。 提供學生展示的舞臺
老師系統地介紹捕捉昆蟲及制作昆蟲標本的方法。
1、工具/原料: 捕蟲網,毒瓶,三角紙袋等等
2、捕蟲方法:
1)捕蟲網捕:
2) 巴氏罐誘:引誘劑為醋、糖、醫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重量比為2∶1∶1∶20
3)燈誘:波長330-400納米的紫外光對蛾類的引誘力最強。
4)振落法:
5)搜集法:
3、標本制作
1)還軟:還軟器還軟,蟲體不致折斷破碎。
2)插針:專業的昆蟲針,1號最細,5號最粗。盲椿象、葉蟬、小蛾類用1號或2號針。夜蛾類一般用3號針。
3)展翅:用展翅板。 學習制作昆蟲標本的方法 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并倡導學生動手實踐,提高技能。
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三節 節肢動物
觀察標本,有該特征的打“√”,沒有的打“X”
動物名稱
體表是否較硬
身體是否分節,不同體節有無差異
有無觸角觸角是否分節
是否有翅
有幾對足,足是否分節
一、節肢動物特征:
1、都有外骨骼
2、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二、昆蟲的特征:
1、都有外骨骼
2、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3、有三對足,一般兩對翅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展示學生制作自己捕捉的動物標本導入,肯定學生成果的同時,引起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是一個很成功的導入。然后開展“觀察動物標本”這個活動,利用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小組互助觀察學習,并通過各動物特征的比較,建構概念的形式,使學生印象深刻,牢固掌握 “節肢動物”和“昆蟲”兩個概念。最后再利用蝗蟲模型及介紹常平鎮常見昆蟲種類,鞏固知識,并讓學生了解本土資源。在課的結尾,以介紹捕捉昆蟲的方法及制作昆蟲標本的方法作為拓展,讓同學們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技能。
本節課不足的地方是,介紹昆蟲外骨骼時,只展示了蟬蛻,沒有讓學生用鑷子將蝦的外骨骼剝掉,否則學生能更直觀地認識到外骨骼。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東莞市,節肢動物”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節肢動物》李冬青(附課件+教學設計+學案”,所屬分類為“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節肢動物》李冬青(附課件+教學設計+學案”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