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植物細胞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第二節《植物細胞》王燕萍(附課件+教學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第二節《植物細胞》優課竹溪中學-王燕萍(附課件+教學設計)
第二節 植物細胞 教學設計
——課題來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名稱:植物細胞
所屬單元章節: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
教師姓名 | 王燕萍 | 所在學校 | 東莞市竹溪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1. 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 2. 通過制作臨時裝片,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植物細胞的結構。 3. 寫出探究報告。 |
教材分析 |
1.知識主線 學生在已經知道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并能正確操作顯微鏡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植物細胞,學習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本節教學的主線。 2.內容地位 《植物細胞》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本節是以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通過自己的觀察活動,先從感性上認識植物細胞的形態及其基本結構,然后從知識的系統性上完整地呈現這些內容,幫助學生那建構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的完整概念。因此,本節又是第四節《細胞的生活》的基礎。 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也是一個重要生物實驗技能。 3.各欄目的價值 (1)讓學生了解可根據材料的不同特點與保存時間的長短制作不同的玻片標本。 (2)在這個實驗中,教材除列出了詳細的實驗步驟之外,還提供了多種實驗材料,這里有兩個目的:一、不同材料的作用不同。利用洋蔥鱗片葉制作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是作為示范材料提供的,材料易得,制作簡單,效果明顯。而隨后提供不同的材料,則可以在前者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選擇制作,進一步鞏固剛學習過的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體會什么材料需要染色,什么材料不需要染色。二、提供多樣的材料讓學生觀察,可以看到植物細胞形態的多樣性,同時對比總結出植物細胞共同的結構特點。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 學生在學習《生物的特征》時已經了解到“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并于上節課《練習使用顯微鏡》時通過觀察永久裝片—南瓜莖的橫切,知道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初步在顯微鏡下了解植物細胞,并且了解到放在顯微鏡下的標本要“薄而透明”,為我們這節課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前提。 1.2能力基礎 經過上節課,學生雖然學習了如何使用顯微鏡,但由于只操作一次,因此操作能力不強,有些步驟還沒掌握,因此這節課必須要加深鞏固。 另外,學生之前沒有嘗試過生物繪圖,只掌握美術繪圖,照著畫的能力強,但要跟據自己所觀察到的來畫,這方面能力較弱。 學生自制力差,容易違反紀律,尤其是實驗課。 1.3情感態度(學習態度) 學生小學沒做過生物實驗,初中第一次來生物實驗室做實驗是上節《練習使用顯微鏡》的時候。出于對新認知的好奇心,學生會激動。當他們看到顯微鏡下的細胞時,他們會感到滿足感,有肋于相互合作、交流。這節課第二次來,他們仍然會好奇,會激動,也會對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充滿信心。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2.1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 學生來實驗室較激動,自制力差,容易違反紀律,課堂不易操控,時間不好把握。 個別學生不聽講,只會一味地動實驗器材。 學生蓋玻片時可能會割到手。 學生2人為一小組,可能會出現一人包辦的情況。 玻片標本出現氣泡。 2.2學習過程中可能發展的狀況。 學生分工合作,制作一張成功的臨時裝片并觀察成功。 實驗成功的組當小老師教其他組做。 單雙行的同學交換玻片標本觀察,拓展視野,學會比較兩種植物細胞,歸納出它們結構的異同,體會什么材料需要染色,什么材料不需要染色。 3.課堂的狀況 會出現容易發散難于收回來的情況,孩子速度不一樣,到了總結時,還有部分學生沒完成實驗報告,因此部分學生不參與總結。 |
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鞏固使用顯微鏡的要點,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初步學會繪制植 物細胞的結構簡圖。 教學難點: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
教學策略 |
第一部分內容: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以學生回憶,視頻加深印象,再突出注意事項的教學策略完成。 第二部分內容:玻片標本的類型。讓學生通過預習,總結,再分析本節課的實驗是制作哪種玻片標本。學生這部分有能力去完成,我只是起引導與小結作用。 第三部分內容: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植物細胞,完成實驗報告。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在這個內容上,我用的是“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先以傳遞——接受式的教學模式,以圖為點,介紹裝片的步驟,讓學生了解制作要點,再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驗,去發現學習。 第四部分內容:植物細胞的結構。雖然這部分是生物學科的一個最核心的內容,但生物實驗要實事求是,在學生的裝片下觀察到的植物細胞與書本45頁上的圖確實存在差距,所以我是以現象分析的教學模式,點評實驗報告,引導學生比較與歸納兩個裝片上看到細胞的異同,分析有些結構看不清的原因,再小結。 |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1、 區分不同類型的玻片標本。 2、 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二)能力目標 1、學會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熟練地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 3、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活動中學習與人合作,交流。 2、繪制植物細胞時,要實事求是。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一) 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
1.鞏固上節課重點與難點 2.為后面的實驗打好基礎。 |
提問: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有哪些?(個別抽問)。 板書,視頻鞏固對光與觀察。 提問:如何對光? 觀察時如何快速找到觀察對象? 調節焦距時要注意三個先后分別是什么? |
回顧,并回答。 看視頻,引起回憶。 回答問題,加深印象 |
(二)新課導入,學習玻片標本的類型 |
1.讓學生回憶,激發學生的興趣。 2、對比分析,突出原理。 3、明確本節學習任務。 |
導入:上節課我們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玻片標本是買回來的,是可保存很久的,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制作玻片標本。 提問:玻片標本有哪些類型?(板書) 讓學生注意區分:切片、涂片、裝片,找回這三種類型中對材料的不同操作,讓學生在書上劃出。 提問:這三種類型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若根據保存時間分,又可分為哪幾種? 我們這節課要制作的玻片標本是哪種類型? |
關注新內容。 回答 在書上把重點詞圈出。 看書,回答。 思考,回答。 |
(三)制作臨時裝片并顯微觀察,填寫實驗報告 |
1、 明確任務,清點材料器具。 2、演示示范,規范操作,問題促思,關注細節。 3、學會對比分析。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感知細胞的結構,完成實驗報告。 |
明確任務:這節課我們要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與黑藻葉片細胞臨時裝片,請同學們對照PPT清點材料器具是否齊全。 提問: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有哪些?(PPT展示圖片) 分步講解,個別步驟演示,提出問題,讓學生注重細節。 問題:1、用什么擦?擦的玻片有哪些? 2、滴的是哪種液體? 3、撕的是洋蔥的哪面?撕出的表皮是怎樣的? 4、怎樣蓋蓋玻片?為什么要這樣蓋? 5、染用什么液體?為什么要在蓋玻片另一側吸引? 6、黑藻葉片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與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有什么不同? 7、為什么不用染和吸? 任務分工: 一、1,3,5行制作洋蔥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2,4,6行制作黑藻葉片細胞臨時裝片 二、每人填寫好學案的實驗報告 強調實驗報告的正確填寫方法,與生物繪圖的注意事項。 巡視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提出,指導。 |
對照PPT清點材料器具是否齊全 根據圖片,結合學案中的預習提示回答。 觀察老師的演示,針對問題,作出回答。 在書上劃出每步的重點。 總結出黑藻葉片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看學案,填好學案的實驗名稱與材料,方法步驟。 2人分工,動手實驗,1人取鏡和安放、對光,一個裝片。 顯微觀察植物細胞 填寫實驗報告,繪植物細胞圖。 |
(四) 點評實驗報告,比較、歸納植物細胞的結構。 |
1、進行觀察,學會判斷。 2、 比較和歸納植物細胞的結構。 3、 分析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
收了個別學生的實驗報告,實物投影,點評。 提問:這個同學繪的圖有什么問題? 圖中,植物細胞有哪些結構? PPT顯示兩種裝片看到的視野,引導學生比較在顯微鏡下兩種植物細胞的異同。 PPT顯示植物細胞模式圖,引導學生分析實驗中發現的問題: 1、為什么沒看到細胞膜? 2、為什么看不見線粒體? 3、為什么看不到液泡,如何才能看到液泡? |
看屏幕,評圖,找出繪圖中的不足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 比較,歸納在顯微鏡下兩種植物細胞的異同。 思考,回答。 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解決方法。 |
小結 實驗結束整理。 |
1、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制作兩種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無論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還是黑藻葉片細胞,都有一定的結構,它們的最外層都是細胞壁,細胞壁有什么功能? 細胞的每個結構都有它的功能。 布置本節作業——學案。 提醒學生實驗結束整理完再離開。 |
看書,回答。 實驗結束整理:清理垃圾,清洗玻片,放好顯微鏡,填好實驗記錄。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