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六年級上冊第13課《橋》(第二課時)內蒙古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六年級上冊第13課《橋》(第二課時)內蒙古
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3課《橋》學習單
活動一:探究這篇小說寫了一位怎樣的老支書?
自主學習
讀:課文7-23自然段;
找:描寫老支書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批: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支書?批注在課文的空白處。
合作學習
談:結合相關情節、環境,小組交流體會;
讀:帶著理解,合作讀一讀。
活動二:給小說《蠟燭》續寫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尾。
一單身女子搬了家,晚上忽然停電,她趕緊點起了蠟燭。
屋外風雨交加,電閃雷鳴。
忽聽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您家有蠟燭嗎?”
……
【教師簡介】
杜娟,女,出生于1988年11月,一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南馬路小學教育集團主校教師,呼和浩特市第二批小學語文學科“張穎慧名師工作室”成員。呼和浩特市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參與國家課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校企協同線上教學模式》的研究;參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科研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呼和浩特市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深化課堂改革、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并已結題。論文《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榮獲內蒙古自治區一等獎。多次承擔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示范課錄制、送教下鄉、講座培訓、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國家統編語文教材補充教輔用書匯編等工作,受到師生一致好評,被稱為“熊貓超人·杜杜老師”。
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3《橋》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橋》是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編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說,這些小說都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刻畫了普通人物,在面臨困境時所展現的人性光輝。
《橋》是一篇微型小說,敘述了一位黨支書部面對爆發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職守的信念和沉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在黨性面前,他一視同仁,要求同是黨員的兒子把生的希望給別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著兒子先走,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用一位共產黨員的信念和一個父親的愛,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單元的方式引導學生接觸小說。通過五年來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打下通過語言、動作、心理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礎。這次小說單元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情節推進和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文中的短句。
2.初識小說的文體特征,能整體把握主要情節,緊扣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感受人物形象;初步體會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3.感受微型小說結尾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這篇小說寫了一位怎樣的老支書?找出寫老支書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結合相關情節說說你的理解。
難點:聯系老支書在洪水中的表現,說一說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第四單元是小說單元。小說是生活的影子,只要你認真閱讀,就是經歷一種特殊的人生。你讀得越多,經歷的人生就越豐富。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走進微型小說《橋》,多角度去感受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學生應該讀過不少小說,但《橋》是他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小說文體的課文。教師導入語的設計以及課件所呈現的關鍵詞,能夠激發學生走進課文,閱讀小說的興趣。
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瀏覽課文,根據提示,回憶課文主要內容。(出示魚骨圖PPT)
【設計意圖】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簡潔、清晰。統編教材在編排中很重視根據文體整合單元內容,教師教學時要體現文體的特點。魚骨圖的設計還融合了小說的特點,幫助初學小說的學生建立文體意識,自然、巧妙。
三、品讀感悟
(一)回顧1至6自然段,朗讀課文
師生配樂合作讀1-6自然體會環境的惡劣。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配樂合作朗讀,將學生帶入小說的情境中,感受環境的惡劣,情況的危急,為老支書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光輝形象做了背景鋪墊。
(二)品讀感悟7-23自然段,感受老支書的形象
過渡語:大雨、山洪、死亡的威脅,木橋成了唯一的救命橋。緊張恐怖的環境下,老支書出現了,(板書:老支書)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支書呢?繼續走進小說的7至23自然段。
1.出示學習提示
【設計意圖】以課后題“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支書”為主問題,啟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2.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① 群眾vs老漢
層次一:山
學生匯報:抓住老支書的神態,感受老師書沉著冷靜(清瘦;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朗讀指導:說到山,(老師板書畫山)。你能想到的詞是——高大、巍峨……請你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層次二:感受環境描寫
學生匯報,教師學法指導:讀小說,可以結合著上文的環境描寫和情節中人們的表現來感受人物形象。帶著你的理解,讀給大家。
小結:危難之中,只有老支書沉穩如一座山,此時,我們可以送給他一個詞,那就是——(穩如泰山)(板書:穩如泰山)
② 黨員vs老漢
層次一:感受短句、感嘆號的作用。
層次二:感受黨員的黨性
教師引導:同學們,黨員也是人啊,老支書為什么一定要讓黨員排在后面?誰來說一說。老師也帶來了一段資料。(出示PPT)學生自己閱讀了解。
補充材料: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