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深圳市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深圳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語言之美》深圳市南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深圳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語言之美》深圳市南山
“語言之美”活動課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小學五六年級對于學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是一個很微妙的時期。這一時期,伴隨著學生心智的發展,對于一些事物和現象逐步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思維仍存在一些思維淺顯的問題,對于事物的理解缺乏全面客觀的認知。因此,討論作為一種拓寬學生思維的有效形式,能夠以趣味、思辨的形式,推動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發展。
在社會大背景下,東西方語言的愛好者均有不少。部分學生喜好漢語,尤其是漢語中的古詩詞;部分同學喜好英語,尤其是英語兒歌和歌曲。而在當下中美關系緊張的情勢下,導致部分同學們對于漢英語言之美的認知存在“非黑即白”的問題,對于“矛盾”尚不能有效理解,比較明顯的同學甚至為了“語言之美”爭論不休。
為了解決這一認知沖突,故設置語文和英語的學科融合。基于教學內容,選擇討論這一形式,引導學生體會了解兩種語言之美,使學生準確把握兩者“美的地方”。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異質與同質,特引出“翻譯”這一概念,讓學生了解到“翻譯”這一形式有效地將不同的語言之美體現出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的形式,聚焦學生對語言的偏好認知與兩者不可融合的這一認知沖突,培養學生正確的矛盾觀,促進學生對于“語言之美”的把握和感悟。
2.把握學生認為兩種語言無法融合的這一矛盾,通過討論的形式,推進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并引入“翻譯”這一概念,推動學生對于“融合”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
把握學生當前的主要矛盾——語言之間沒有融合,非黑即白,運用討論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矛盾”與“融合”,體會漢語、英語的“語言之美”特點。
四、教學難點
通過矛盾觀的的有效鏈接,聚焦學生固有印象與翻譯形式這一認知不全面特點,運用創新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對于“語言之美”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隨著中美國際關系的不斷緊張,社會上部分人開始對中美社會產生了極強的個人情緒。有些人認為中國不斷發展,根本無需發展英語能力,學好漢語就好;有些人認為英語是全球化的通行證,必須學好英語才能更好適應未來社會。關于語言,每個人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但是當下,我們需要解決學生關于“語言之美”的認知問題,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
(二)討論
語文教師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介紹“漢語之美”。
英語老師介紹英語漫長的演變史,介紹英語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作用,講述自己認知中的“英文之美”。
兩位老師共同引導同學們進行“關于中英文的語言之美”的討論!
1、語言的重要性
(1)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漢語歷史,講述不同文化中漢語的重要作用,并介紹漢語在詩歌中的美感與詩意。
(2)根據自己在課本中了解到的課文,與日常生活中所感受道德,來說明英語在世界范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講述英語的發展史與在中國的演變,介紹英語的不可替代與英文之美。
2、我眼中的語言之美
(1)漢語之美體現在詩歌中,著名詩人李白曾在溶溶月色下寫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句,短短兩句,寫進了所有游子的鄉愁。漢語之美,美在詩意、美在情感。而若將這千古絕句的意思用英文表達出來會是什么樣呢。
(2)雖然漢語有自己的詩意和情感,但英文擁有的美感卻也是漢語所無法替代的。例如傳唱甚廣的“小星星”,原句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這樣唱出來的韻味是漢語所沒有的。
3、我對語言的理解
(1)講述詩歌之美,并舉例子《蒹葭》等,感受漢語之美、
(2)英文歌曲《當你老了》,里面充滿了英文的灑脫與情感。
(三)同學總結
學生自主發言,陳述自己對于漢語和英語之美的理解
(四)教師小結
1、英語老師指出,英語也可以很好的說出漢語的詩情畫意,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英文版本: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around.同樣可以表達出其中的情感。
2、語文老師指出,漢語同樣可以將英文的魅力表達出來,例如“I have dipped the vessel of my heart into this silent hour; it has filled with love.”就是經典的“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回報以歌”的原文。
3、兩位老師共同指出“翻譯”是架起漢語和英語融合的一座橋,優秀的翻譯可以推動東西方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