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4課《月跡》山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4課《月跡》山西
五年級上冊第24課*《月跡》
教 學 設 計
一、教材分析:
《月跡》是賈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描寫了童年時代的一段美好往事,按照“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的順序展開。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從中堂追到院子,從院子追到河邊,尋找月亮的蹤跡,童趣十足。把對一切美好事物熱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濃縮到對月跡的追逐之中,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這是教材第一次以單元編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文學品鑒能力的培養。本單元選編的幾篇課文,均有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因為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學生能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初步了解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并根據描寫想象出具體、豐富的畫面即可,《月跡》是本單元最后的一篇課文,語言優美,充滿情趣。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描寫月亮的詩文及優美的語句,對理解課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在四年級下冊已學過“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景物”,能夠較有條理地觀察并描寫景物。本篇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先引導學生讀懂閱讀提示,了解文章內容。再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關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句子,并品味積累。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發現兒化音和疊詞,總結文章語言表達的特點。
2.找尋月跡,體會月亮的動之趣,感受孩子們心情變化;體會月亮的靜之美,感受月夜景色的美好。
3.交流文中好玩、有趣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品讀優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體悟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難點:
找尋月跡,感受孩子們心情變化,體會月亮的動態美,學習并嘗試寫出景物的變化。
五、教學準備:
課件、磁貼卡。
六、教學過程:
課前小游戲:
1.根據詞語做動作:分別出示——手舞足蹈、目瞪口呆、議論紛紛、鴉雀無聲比比看誰的反應最快速,誰的動作最到位。
2.詞語歸類:發現表現動態的詞語和表現靜態的詞語。
第一類:手舞足蹈 議論紛紛
第二類:目瞪口呆 鴉雀無聲
總結:詞語有動有靜,生活也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的。這就是語言的魅力,生活的妙趣。
板塊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1)一提到月亮,就會引發人們無限遐想,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借月亮傳遞祝福,表達思念,象征美好。
(2)讓我們跟隨當代作家賈平凹一起去追尋月亮的足跡。
板書課題:月跡。
2. 默讀課文,圈畫出月亮的足跡。
月亮的足跡出現在:竹窗簾兒上、穿衣鏡上、葡萄葉兒上,瓷花盆兒上、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生匯報:貼磁卡。梳理歸納:中堂 院中 河邊
引導學生化繁為簡,有條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板塊二:抓關鍵詞,品味童趣。
1.發現有特點的詞語:兒化音和疊詞。
出示:悄沒聲兒 白道兒 塵影兒……
款款 玉玉 銀銀……
2.重點強調“悄”字和“累”字在文中的讀音。
生練讀詞語,體會作者語言的童真童趣。
板塊三:自主閱讀,分享快樂。
請同學自由放聲朗讀全文,把感興趣的句子找出來,讀給同桌聽。
生匯報:對嫦娥的傳說和孩子們比美等語句感興趣。
總結:文章有趣描寫有很多,無不體現出作者細膩的情感。
板塊四:聚焦二、三段,體會動之趣和靜之美。
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鏡中月
1.關鍵詞“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等詞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進而感受月亮的情態特別有趣。
2.穿衣鏡上的月亮變化多,特別有趣:從白道兒——半圓——滿盈——虧了——沒了蹤影。
3.指導朗讀,體會月亮爬竹簾格兒的動態描寫。

4.梳理感情變化:高興——緊張——失望,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好月亮有趣、好玩的句子。
提示:設身處地,帶著人物的心情來讀,就能讀好。
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個別讀、男女生對讀和師生配合讀。
重點品讀第三自然段:院中月
抓住關鍵詞“玉玉的,銀銀的,”寫出了月光的顏色美 靜態描寫。
邊聽老師范讀,邊想象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感受靜態月光的柔美。
生匯報:善于結合生活想象畫面。
指導朗讀:“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
引用古人對月亮的稱呼和詩作,感受月亮的美妙。
出示:“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出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再次悟讀:“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
板塊五:升華主題,讀寫結合。
-
總結寫法:
作者正是通過寫出月跡的變化,用擬人和側面描寫的手法,將月亮的動態美、月跡的新奇有趣展現在讀者面前。
(1)寫出變化。
作者的筆下的月亮充滿動態美,帶給我們無盡的趣味。從表格中發現,作者正是一路將月亮的變化展現在讀者面前,才會帶給人新奇有趣的感覺。
(2)擬人手法。
可以從描寫中發現,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將月亮寫得富有情態,甚是可愛。
(3)側面描寫。
可以從作者細膩的感受中發現,運用側面描寫,用自己的感受來襯托月跡的新奇有趣,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2.聯系生活實際,升華思想內涵,落實語文思政。
這堂課我們跟隨作者從中堂到院中再到河邊,追尋了月亮的足跡。文中的孩子是如此執著,追尋的不僅僅是月亮,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實上,自古以來人類也從未停下對月球的探索,我國前不久發射成功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不僅如此,它還將1731克月球樣本帶回祖國,穩穩著陸。這意味著我國對月球的探索事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引以為傲。學習了《月跡》這一課,希望同學們也能保持追尋美好腳步,去生活中發現和感悟。
3.【作業布置】
牛刀小試:
請你運用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一種自然景物,如:日出、晚霞、風雨等。
七、板書設計: 月跡
中堂 院中 河邊
動之趣 靜之美
八、教學反思:
本文是略讀課文,我讓學生獨立尋找月亮的足跡,交流、朗讀有趣好玩的地方,從而發現作者讓月亮富有動態美的寫作奧秘。學生在自讀自悟基礎上,結合關鍵詞句,探究月之美,感受孩童奇特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小組討論、匯報,朗讀等方式初步達成了本課語言學習的目標。
整堂課落實較好的環節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月亮的美好,比如:放聲朗讀全文更容易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及時評價激發了他們的表現欲,培養了語感。再如:指導朗讀鏡中月這一段話時,扣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關注孩子們的心情變化,先是高興,再是緊張,最后是失望。朗讀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讀出心情的起伏,月亮帶給我們的奇妙感覺就體現出來了。學生在探尋月跡的過程中,體會美感,注意力從尋月亮的故事情節轉移到作者暗含的情感上來,這些心理感受都是孩童特有的,體現了作者感受的細膩和描寫的傳神。讓學生在詞句之間反復誦讀、品味,并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及豐富的想象,將自主閱讀與合作探究結合在一起,使課堂靜動結合。
本堂課的創新點是大膽取舍教材,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聚焦了第二自然段——中堂的月亮和第三自然段——院中的月亮,從而將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清晰地對比呈現,突出了本單元語文要素的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4課《月跡》山西”,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4課《月跡》山西”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